当前位置:首页 > 土壤学复习
一、 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3.矿物: 4.解理: 5.岩浆岩: 6.沉积岩: 7.变质岩: 8.风化作用:
9.土壤腐殖物质:土壤腐殖质是褐色或暗褐色的,芳香族结构的,具有多官能团的含氮的、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10.毛管水: 11.土壤热容量: 1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13.土壤缓冲性: 14.闭蓄态磷: 15.土壤结构体: 16.萎焉系数: 17.代换性酸: 18.水解性酸: 19.土壤容重: 20.盐基饱和度: 21.潜在酸度:
22.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的质量百分数称为土壤机械组成(或称土壤颗粒组成)。
23.土壤结构性: 24.土壤呼吸: 25.土壤质量: 26.土壤退化: 27.有机质矿化:
1
二.问答
1. 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①离子饱和度,离子饱和度越高,被交换解吸的机会愈多,有效度越大 ②互补离子效应 ③粘土矿物类型
2. 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①阳离子的本身的特性,即该离子与胶体表面之间的吸附力有关 ②高价阳离子的交换能力大于低价离子
③同价离子:水化半径较小的阳离子的交换能力较强 ④离子运动速度,快则强
⑤离子浓度和数量对于交换能力弱的离子,浓度足够高,也可以交换那些交换能力较强的阳离子
3. 比较以下两组矿物的异同。A方解石与白云石 B白云母和黑云 A方解石与白云石
方解石呈三向完全解理,白色为主,有时有淡黄色、粉红色等,它的三向解理成菱面体,硬度3。方解石和1:3稀HCl有气泡反应(此可作为野外鉴定矿物的简便方法)。
白云石晶体常为弯曲的马鞍状、粒状或致密块状,颜色灰白有时微带黄褐等色,玻璃光泽,硬度3.5-4,三组菱面体解理完全。白云石遇稀盐酸反应微弱,其粉末加盐酸起泡沫反应,这是与方解石的重要区别之一。
B白云母和黑云
云母的最主要特征是一组极完全解理和珍珠光泽。此外,白云母和黑云母区别之处主要是颜色。由于黑云母含有Fe、Mg,所以变成黑色。
云母容易沿着表面呈薄片状崩解,但白云母化学分解非常困难。在高温多雨化学分解强烈的热带地方,白云母也往往呈细薄片状混杂在土壤中。
黑云母易化学分解,在风化过程中形成的粘土矿物往往是伊利石或混层矿物。
4. 比较以下两组矿物的异同。A正长石和斜长石 B白云母和黑云 A正长石和斜长石
①正长石因为二组解理成90度而得名;斜长石则因为二组解理成86度而得名 ②晶体形状:正长石短、粗状体,粒状;斜长石片状、条柱状或长柱状 ③颜色:正长石以肉红色为主;斜长石以灰白色为主
④光泽:正长石解理面有玻璃或珍珠光泽;斜长石解理面有玻璃或珍珠光泽 ⑤硬度:正长石6.0;斜长石6-6.5
⑥产地:正长石酸性岩浆岩;斜长石基性、中性岩浆岩
B白云母和黑云
2
云母的最主要特征是一组极完全解理和珍珠光泽。此外,白云母和黑云母区别之处主要是颜色。由于黑云母含有Fe、Mg,所以变成黑色。
云母容易沿着表面呈薄片状崩解,但白云母化学分解非常困难。在高温多雨化学分解强烈的热带地方,白云母也往往呈细薄片状混杂在土壤中。
黑云母易化学分解,在风化过程中形成的粘土矿物往往是伊利石或混层矿物。
5. 写出流纹岩与玄武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
流纹岩:属酸性喷出岩。岩浆成分和花岗岩一样,矿物有石英、正长石、黑云母、
角闪石等,但由于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而成,因而形成了流纹状构造和斑状结构,其中斑晶有正长石和石英。
玄武岩:基性喷出岩,矿物成分同辉长岩,其主要矿物为辉石和基性斜长石,次要矿物有橄榄石、角闪石等。其结构为隐晶质或斑状结构(斑晶为基性斜长石),呈黑色、黑灰色或暗褐色。
6. 土壤空气与大气在组成上有哪些不同? ①土壤空气中CO2含量高于大气 ②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 ③土壤空气中O2含量低于大气 ④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
7. 毛管悬着水与毛管上升水的区别?
在地下水较深的情况下,降水或灌溉水灯地面水进入土壤,借助于毛管力保持在上层土壤的毛管孔隙中的水分,它与来自地下水上升的毛管水并不相连,好像悬挂在上层土壤镇南关一样,故称毛管悬着水。
毛管上升水指借助于毛管力由地下水上升进入土壤中的水。
8. 土粒密度与土壤密度有何不同?土壤密度可以应用于哪些土壤性能指标的计算? 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质量,叫做土粒密度或土壤密度,单位用g/cm
33
或t/m表示。通常情况下,土粒密度以多数土壤的平均值2.65 g/cm作为通用数值。 土粒密度大小取决于土壤矿物质颗粒组成和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密度随土壤孔隙状况而变化,多数土壤密度在1.0-1.8之间,其数值大小与土壤质地、结构、松紧和有机质含量等有关。
计算土壤孔度、土壤三相组成、土壤机械分析时各级土粒沉降速度 9. 岩石的化学风化有哪些主要作用类型?
化学风化作用(chemical weathering)又称为化学分解。主要是由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参与下进行的各种化学过程,包括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等作用。
溶解作用:是指矿物和岩石为水所溶解的作用。一般矿物是难溶于水的,但是在大量的水分和较高的温度下,也可以使矿物的溶解度增大。在多雨的地区,降水中溶有二氧化碳,使碳
3
3
酸钙变成溶解度大得多的碳酸氢钙,从而提高它的溶解性。 水化作用:矿物与水化合称为水化作用。
水解作用:水解作用是由水或二氧化碳解离产生的H+离子从硅酸盐矿物中,部分取代了碱
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盐基离子生成可溶性盐的过程。它是化学风化作用中最重要的一种作用。
氧化作用:在湿润的条件下含变价元素铁、硫的矿物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氧化作用。
10. 土壤水分有哪些类型?
①固态水——土壤水冻结时形成的冰晶。 ②汽态水——存在于土壤空气中的水蒸汽。
③束缚水——又分为吸湿水(紧束缚水)和膜状水(松束缚水)
④自由水——又分为毛管水、重力水和地下水,其中毛管水又分为悬着水和支持毛管水。
11. 某农地面积10000m,耕层(厚0.2m)容重为1.3g/cm,有机质含量为15g/kg,问该农地耕层土壤中有机质总量为多少? 10000m*0.2m*1.3t/m*0.015=39.0t
12. 土壤孔隙有哪些类型?各自作用是什么? ①非活性孔隙(或称无效孔隙、微孔隙)
非活性孔隙指土壤中最细小的孔隙,其直径<0.002 mm(土壤水吸力>1.5×105Pa)。由于孔隙过小,土粒表面所吸附的水膜已将其充满,其中水分的保存依靠极强的分子引力,不能移动,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成为无效水,因此,也称无效孔隙。
无效孔隙度%=(无效孔隙容积/土壤容积)×100 ②毛管孔隙(capillary pore)
毛管孔隙较无效孔隙粗,直径范围为0.002 mm—0.02 mm(土壤水吸力1.5×105Pa-1.5×104Pa)之间,这种孔隙具有明显的毛管作用,所以水分能借助毛管引力保存在孔隙中,并靠毛管引力向各个方向移动,且移动速度快,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 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容积/土壤容积)×100 ③空气孔隙(air space)(通气孔隙)
空气孔隙是指孔径大于毛管孔隙的孔隙,即孔径>0.02 mm(土壤水吸力<1.5×104Pa)。这类孔隙中的水分主要受重力支配而排出,因而使这部分孔隙成为空气的通道,故称之为空气孔隙或通气孔隙。
13.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费力有何意义?
4
2
3
2
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