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的智慧04
急躁,不柔軟,不謹慎。所以人能真正保護身體很謹慎,他的心就緩和,而且很柔軟,做什麼事情都非常從容應對,生怕,第一個身體受傷,第二個把事給搞砸了,父母又不知道要操多少心了。
當然,身體也要照顧好,睡要睡好,晚上最好十點就上床睡覺,絕對不要超過十一點。熬夜,得要花好幾天都不見得補得回來。OK?這個我們學了就要做啊,要早睡。吃要均衡,「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再來,要運動,心情要好,不要胡思亂想。心情好,身體好。
這個運動方面,又怕在都市生活找不出時間來鍛鍊鍛鍊身體,所以有一個簡易的方法跟大家交流一下,叫「孫思邈十三法」。沒給大家講過吧?你們怎麼表情好像知道了?因為我現在有時候要換場,我也不知道講過沒有,有時候頻道會接錯,在台灣講過了,在這裡沒講過,我還以為講過了。「孫思邈十三法」,好,我們不寫了,直接用腦子把它記住。常常磨鍊自己的腦子,才會好用,多練它就靈光。李炳南老居士九十七歲,講課的時候都不用帶筆記的,他腦子常常用。
第一個頭,頭髮,「髮常梳」。你可以拿梳子,也可以用手抓一抓,因為這個腦子上面很多穴道。髮常梳。
「眼常運」。運轉一下,眼睛,眼球,轉一轉。這個就不表演了,你們自己來常常左右轉一轉。眼常轉。
17
「臉常洗」。臉上有很多穴道。洗得夠仔細了哦。為什麼我洗得這麼仔細?因為我從小,我奶奶一看我,五歲,起來了,還在那兒東西南北有點搞不清楚,我奶奶趕快,「臉趕快搓一搓。」哦,原來是孫思邈十三法,老人講出來的話,有時候都很有學問,很有典故的。臉常洗,整個穴道按摩,精神就容易提起來。
「齒常叩」。牙齒常這樣,這樣叩一叩,因為這兩邊,淋巴腺,這個都對健康很重要,齒常叩一叩。
然後,「漱玉津」。我們老祖宗很文雅,講話都很有氣質。漱玉津就是吞口水的意思。真的,很文雅,很有氣質,漱玉津。因為這個口水對你的五臟六腑都很好的滋潤,常喝點水,吞吞口水。
再來,「耳常鼓」。耳朵常鼓一鼓。我剛剛講是髮常梳一梳。
再來,「頭常搖」。脖子要常常動一動,這樣才不會脊椎有問題,常轉一轉,上下左右轉一轉。你看,大家不要擔心,我身體不錯,你看我能轉到這樣,所以你們不用擔心,我身體不錯。我只是比較苗條而已。好,脖子以上就有六點了,好記吧?髮常梳,眼常運,臉常洗,齒常叩,漱玉津,耳常鼓,頭常搖。七個了。
再來,「腹常揉」。肚子吃飽飯過半個小時以後,都可以常常揉一揉,愛護一下你的腸胃,它每天工作挺辛苦的,腹
18
常揉。
再來,「攝穀道」。這個我們平常坐在椅子上,都可以常常做一做,攝穀道,就是常常把肛門提起來。這個對健康也很有幫助。
再來,「腰常擺」。這個對健康很有幫助。還有腎臟就在這裡,常常擺擺腰補補腎氣。常常擺的時候,兩只手順便搓一搓腎臟,補補腎氣。男人衰老從腎開始衰,女人從小腹,就是子宮,這些婦女病,都是要好好來呵護這些器官,不容易衰老。
好,「膝常扭」。膝蓋常常扭一扭。
「腳常搓」。腳底板,腳上面這些穴道,常常搓一搓。腳常搓。
最後,「常散步」。走路,吃飽飯常常散散步,不要走太快,走慢了才有幫助消化,走太快會胃下垂。步常散。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好,剛好十三。
『孝之始也』。而人的健康,運動很重要。運動要能達到健康的效果,最重要的是恒心。你只要堅持做,哪一套都好,八段錦,這十三法,一定愈來愈健康。有宗教信仰的,每天拜佛,禮敬這些宗教聖賢人,那身體都會好。怕的就是三天捕魚,兩天晒網。結果知道十幾套拳,然後都沒有恒心,就很難利益。所以學問跟健康都得有恒心的基礎。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
19
一個人能夠,這個『立身』就是成就人格,成就德行。『行道』,就是能把倫理道德都落實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上,「行道」也成為社會的榜樣。『揚名於後世』,他的德行、名聲非常好,這叫大孝顯親。因為我們華人,尤其經典裡面都反映到,飲水思源。像《中庸》裡面講的,一個人,他的父親是平常的讀書人,可是他當到了大夫,就是國家重要的幹部,這個時候,國家會念他父母的恩德:他的父母為國家栽培了一個棟梁之材。所以,他父親去世的時候,是用一般的讀書人來辦他的喪事,可是以後每一年祭祀他的父親,全部都用大夫的禮來祭。這個真的是飲水思源,就提醒社會大眾:一個人有這麼好的學問跟成就,就是靠他父母把他拉拔,把他養育的。所以每一年祭祀他父親,都用大夫,就告訴社會:這個人不容易,幫社會培養了一個大夫。連他已經去世了,每一年都懷念他對社會的貢獻。所以我們常常讀到我們祖先承傳下來的這些禮節、這些規矩,都很佩服。所以這是:
【孝之終也。】
我們能大孝顯親,這個孝能做得更圓滿。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這段話也是《孝經》裡面的話。孝道的落實,從孝養父母,到出社會能事奉領導,為社會國家做出貢獻,也讓父母覺得:我兒子是個有用的人才。然後最後,成就德行,能流芳百世,這個就是最終「立身行道」。
2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