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字化平台下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数字化平台下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日益完善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其教学质量、教学效果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本文在教学方式原状的基础上,构建了“数字化平台”的学习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教学平台,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教学模式;数字化平台
1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式一般采取的是上课讲授、实验的形式,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有待改进,教与学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
(1) 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紧紧围绕湖南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的要点,但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讲并不统一,该课程并非其专业课程。因此并谈不上有浓厚的兴趣。对此要授课教师根据其专业与计算机的关联进行辅导。比如对于音、体、美专业的学生学习“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课程用途何在?这也是学生一直思考的问题,如果仅是为了过级,那学好“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就足以可以应付。为提高教学效果,应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观念。
(2) 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性。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理论与实验的教学课时按1:1的比例分配时间,而“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按1:2分配教学时间,因此,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很难消化课堂上的授课内容。而有的班级星期一上理论课,星期五上实验课,没有注重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如果学生接二连三的拉下所学的知识点,就更谈不上所学课程的兴趣。
(3) 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授课方式为主,即便要求学生在实验课中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在时间和有关内容的安排衔接上,也与日常授课内容的紧密结合程度不够,容易造成学生重要知识的流失,受教学大纲、课时等方面的限制,教师为与教学进度保持一致,会尽量压缩和减少启发式、案例教学等方法,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2数字化平台下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