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生物七下《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word教案
第七章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
1、 以酸雨或废电池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 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4、 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2、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搜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有关废电池的危害的图片资料。
(2)预习探究实验,小组成员合作,初步拟定本组探究方案。 2、教师准备
(1)搜集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知识、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有关废电池的资料。
(2)设计并制作课件(图片、资料、酸雨形成动画、废电池造成危害的动画、探究提示、问题设置、)。
(3)为探究实验提供的材料用具(PH试纸,酸雨,废电池浸出液,清水,培养皿,标签,喷壶,小麦种子)。
教学方法:
探究解决式教学法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重点是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通过探究实验的成果以及收集的各种资料和图片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由于本节内容较多,所以我采用两个课时,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让学生课前制定探究方案(三个小组制定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三个小组制定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以备课上在老师的指导下修改完善。第一课时主要完善探究计划以及进行初步的探究(三个小组完成酸雨对生物影响的探究,三个小组完成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课后继续
探究,完成探究任务);第二课时主要汇报探究成果,通过探究成果以及各种资料进一步认识危害性,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学法指导 1、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四幅画面(浓烟滚滚、江水混浊、喷洒农药、被腐蚀的佛像)利用被腐蚀的佛像放大与原型的比较及佛像拟人化的问题“伤害我的元凶是谁”,创设了质疑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浓厚兴趣。 2、 仔细阅读课35——36页,思考并回答问题。 3、 请某一小组的同学展示探究计划,并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重点讲解 ① 选取的材料以及模拟酸雨的配制; ② 设计对照实验,确定变量 ③ 实验组和对照组要做好标记,以免弄混,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种子要放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中培养,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种子数量要一样多; ④ 需要设置重复组 1、通过资料分析及专家测试结果——“一节纽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的了解,激发了学生探究废电池对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正常雨水的PH值为多 少?酸雨的PH值为多少? 2、酸雨是怎样形成的? 3、模拟酸雨和真实的酸雨有什么差别? 4、酸雨一定是由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吗? 5、根据老师的讲解,思考应当如何设置对照实验? 知识归纳 1、正常雨水的PH值为 ,酸雨的PH值为 。 2、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 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 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 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所以 ﹢ →酸雨。 3、酸雨的主要成分是 , 模拟酸雨的主要成分是 。 4、酸雨 (一定或不一定)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 5、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应分别用 和 浸泡小麦种子,测种子的 。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种子应放在完全 的环境中培养;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种子的数量要 。 探 究 酸 雨 对 生 物 的 影 响 探 究 废 1、 探究种子的发芽率好,还是探究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好? 2、 为什么要对废电池浸出液进行稀释? 1、探究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好,因为 。 2、一定要对废电池的浸出液进行稀释,因为 。
电 池 对 生 物 的 影 响 物影响的浓厚兴趣。 2、请某一小组的同学展示探究计划,并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重点讲解 ① 选取的材料以及废电池浸出液的配制 ② 废电池浸出液必须进行稀释 ③ 设计对照实验,确定变量 ④ 实验组和对照组要做好标记,以免弄混,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种子要放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中培养,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种子数量要一样多 ⑤ 需要设置重复组 ⑥ 尽量不要让废电池内容物接触皮肤,实验结束后一定要用肥皂将手洗干净。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探究,课上展示成果) 请两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汇报自己的实验数据 3、 根据老师的讲解,思考应当如何设置对照实验? 4、探究结束后,怎样处理实验材料才能最小程度地减少环境污染?是随意丢弃,还是回收处理? 3、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应分别用 和 浸泡小麦种子,测种子的 。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种子应放在完全 的环境中培养;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种子的数量要 。 4、 实验结束后,实验材料应当 及时 ,才能最小程度的减少环境污染。 分析数据 讨论交流 1、酸雨浸泡的种子和清水浸泡的种子,谁的发芽率高? 2、废电池浸出液浸泡的种子和清水浸泡的种子,谁的发芽率高? 1、酸雨浸泡的种子的发芽率为 ℅,清水浸泡的种子 的发芽率为 ℅。 得出结论: 2、废电池浸出液浸泡的种子的发芽率为 ℅,清水浸泡的种子的发芽率为 ℅。 得出结论: 1、酸雨被称为“ ”,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 , 从而不能被植物 ;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 ,从而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 受到影响,严重时造成 ;酸化的水源威胁人们的 ,影响 。 2、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 进 一 步 认 识 危 阅读课本38页回答相应的问题使学生领悟到酸雨废电池等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由来已久,遍 1、 酸雨的危害都有哪些?
害 性 环 保 从 我 做 起 及全球。加强了学生保 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生物圈的紧迫感、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同时 也将人文精神融入了科学探究中 2、 控制酸雨的措施有哪些? 3、 哪些电池对环境的污染最严重? 4、 水俣病、痛痛病的病因是什么? 5、 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措施有哪些? ,减少 的排放,并做好 的工作。 3、各种电池中造成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是含 、 、 的电池。 4、水俣病是由于长期食用含 的鱼虾造成的;痛痛病是由于长期食用含 污水灌溉的水道造成的。 5、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 ,大力开发 ,对于废电池,则应当及时 ,集中进行 。
当堂测试
一、基础过关
1、酸雨中没有的成分是( )
A、醋酸 B、硫酸 C、水 D、硝酸
2、各种电池中,造成环境污染最严重的电池含有的重金属不包括( ) A、汞 B、银 C、镉 D、铂 3、引起酸雨和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 )
A、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 C、盐酸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氮气 4、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中,注意事项不包括( ) A、需进行对照实验 B、需重复几次
C、实验变量为模拟酸雨 D、要用真正的酸雨 5、酸雨的危害表现在( )
A、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 B、使农作物枯萎甚至死亡 C、使土壤、河流、湖泊酸化 D、以上三项都是 6、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过程中,错误的操作是( )
A、对废电池液要进行稀释 B、同时进行3组对照实验
C、实验结束,将手洗净 D、探究结束,将废电池液倒入下水道 7、下列现象中,由废旧电池污染所致的是( )
A、饮用水中带有霍乱菌 B、水中藻类迅速繁殖,使鱼窒息而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