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本会计第一篇(第一、二章)讲义
成本会计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 张菊芬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的关系会计系統(管理信息系統的一部分)累积资料使用于财务及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系統(会计系統的一部分)累积成本信息管理会计提供信息从事组织经营的决策、规划及控制财务会计编制对外财务报表及其他财务报告內部信息使用者所有级次的使用者外部信息使用者股东、债权人、消费者政府机构…… 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混合物,是计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会计方法。财务会计要依据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而成本的形成、归集和结转程序也要纳入以复式记账法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总框架中,因此,成本数据往往被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用于对企业管理当局业绩的评价,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同样,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成本数据,往往被企业管理当局作为决策的依据或用于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业绩评价。
教材:《成本会计》(第二版) 袁寒松主编
*成本会计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本教材为广义的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的先修课程有:《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等。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同属于微观会计中的企业会计(营利组织会计)
目录:
? ? ? ? ? ?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第三章 费用要素的核算
第四章 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重点、难点) 第五章 制造费用的核算
第六章 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
- 1 -
? ? ? ? ? ? ? ? ? ? ? ?
第七章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核算(重点、难点) 第八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 第九章 品种法 (重点)
第十章 分批法 (重点、难点) 第十一章 分步法(重点、难点) 第十二章 分类法(重点)
第十三章 定额法(重点、难点) 第十四章 标准成本法 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
第十六章 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重点、难点) 第十七章成本预测与决策
第十八章成本计划、控制与考核
架构:
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章,基础理论
第二篇:第三章~ 第七章,成本核算一般程序 第三篇:第八章至第十三章,成本计算方法
(三种基本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两种辅助方法:分类法、定额法) 第四篇:第十六章 ,成本报表
重点章节:四,七,九~十三章,十六章 难点章节:四,七,十,十一,十三,十六章
第一章 总论
一、成本的含义
成本是取得资财的代价或对象化的耗费。这是广义的成本概念,广泛适用于各行业的一个成本概念。本教材所研究与计算的重点是工业企业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即产品生产成本(或称产品制造成本)。 二、支出、费用、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 1、支出:
支出是指企业的一切开支及耗费。
在一般情况,企业的支出可分为五大类: ? 资本性支出 ? 收益性支出 ? 所得税支出 ? 营业外支出 ? 利润分配性支出 2、费用:
工业企业的费用是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发生的用货币表现的各种耗费。
? 费用按经济用途可分为生产费用和经营管理费用。
? 生产费用是为了生产产品而在一定时期(如一个月)内发生的,用货币表现的耗费。
? 经营管理费用即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和财务费用。
- 2 -
支出与费用的关系
如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除长期投资等外,按受益期以折旧摊销等形式转化为费用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直接表现或转化为费用直接表现为费用支出所得税支出营业外支出利润分配性支出一般不直接表现或不转化为费用一般不直接表现或不转化为费用 3、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
? 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是两个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概念。生产费用按一定的产品加以归集和汇总,就形成产品成本。因此,生产费用的发生是形成产品成本的基础,而产品成本则是对象化的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通常是指某一时期 ( 月、季、年 ) 内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按时期或期间归集;而产品成本反映的是某一时期某种产品所应负担的费用,按成本计算对象(如:品种、批别或步骤)归集。
*注意:企业某一时期实际发生的各产品生产费用总和,不一定等于该期产品成本的总和。
4、理论成本与实际成本
理论成本:C+V (来源于商品价值公式:W=C+V+M) 其中 C: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V: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M:劳动者为社会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从理论上说,产品成本是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表现
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与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总和。
*成本从耗费角度看,即C+V部分,这是成本最基本的经济内涵(或经济实质);成本从补偿角度看,是补偿商品生产中资本消耗的价值尺度,即成本价格,它是成本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成本是已耗费的而又必须得到补偿的支出。企业发生的耗费一旦无法得到补偿,就不能作为成本,只能作为损失。
实际成本:在实际工作中,产品成本开支的实际内容通常由国家以法令、制度的形式加以规定,与理论成本包括的内容有一定差别。但要注意:应该对这些差别加以严格限制,否则成本计算就失去理论依据。
*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除C+V外,还包括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性支出,如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目的是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节约资源耗费,减少生产损失。
- 3 -
三、产品成本的作用
? 产品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 产品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各环节工作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 ? 产品成本是制定产品售价的一项重要因素 ? 产品成本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四、成本会计的对象
? 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 成本会计的核算对象可概括为: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简称成本、费用。因此,成本会计实际上是成本、费用会计。
? 随着成本概念的发展、变化,成本会计的对象和成本会计本身也相应地发展、变化着。现代成本会计的对象,应该包括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成本、有关的经营管理费用和各种专项成本。现代成本会计就是以这些成本、费用为对象的一种专业会计。本教材从核算的角度出发,所称的成本只指产品成本。 五、成本会计的职能
? 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所具有的客观功能。 ? 基本职能:成本核算
? 派生职能: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
? 狭义的成本会计只包括基本职能,广义的成本会计包括所有七个职能 七个职能之间的关系:
成本预测是进行成本决策的重要依据,成本决策是成本预测的结果,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所确定成本目标的具体化,同时又是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对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保证成本决策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反映成本计划的实施结果,检验成本决策目标是否实现。成本核算资料是进行成本分析的依据。通过成本分析可以发现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实际成本脱离计划成本的原因。成本考核要依据成本计划、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的资料对责任者进行考核和评价。等等。(具体见教材)
*在成本会计七个职能中成本核算是基础,没有成本核算,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都无法进行。七个职能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构成了成本会计工作的有机整体。 六、成本会计的法规和制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1999年修订,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
? 《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 (均于2006年修订,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 企业会计制度
? 企业的成本会计制度、规程或办法 七、成本会计的组织工作
? 集中处理方式: 一级核算体制,厂部集中统一进行成本核算。一般适宜中小型企业采用。
? 分散处理方式:二级核算体制,厂部进行综合的成本核算与分析,车间进行成本的明细核算。一般适宜大中型企业采用。
- 4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