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岩石力学》习题库及答案
练习题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全应力应变曲线?为什么普通材料试验机得不出全应力应变曲线? 答:在单轴压缩下,记录岩石试件被压破坏前后变形过程的应力应变曲线。
普通材料实验机整体刚度相对较小,对试件施加载荷产生的反作用力将使实验机构件产生较大变形(弹性能储存),当岩石试件被压坏时,试件抗压能力急剧下降,致使实验机弹性变形迅速恢复(弹性能释放)摧毁岩石试件,而得不到岩石破坏后的应力应变曲线。刚性实验机在施加载荷时,自身变形极小,储存的弹性能不足以摧毁岩石试件,因此可以得到岩石破坏后的应力应变曲线。 2、简述岩石在三轴压缩下的变形特征。 答:E、μ与单轴压缩基本相同;
随围压增加——三向抗压强度增加;峰值变形增加;弹性极限增加;岩石由弹脆性向弹塑性、应变硬化转变。 3、按结构面成因,结构面通常分为几种类型?
答:按成因分类有三种类型: ①原生结构面——成岩阶段形成的结构面; ②构造结构面——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的结构面;③次生结构面——由于风化、人为因素影响形成的结构面。 4、在巷道围岩控制中,可采取哪些措施以改善围岩应力条件? 答:选择合理的巷道断面参数(形状、尺寸),避免拉应力区产生(无拉力轴比); 巷道轴线方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 将巷道布置在减压区(沿空、跨采、卸压)。
5、地应力测量方法分哪两类?两类的主要区别在哪里?每类包括哪些主要测量技术? 答:分为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是用测量仪器直接测量和记录各种应力量。
间接测量法,不直接测量应力量,而是借助某些传感元件或某些介质,测量和记录岩体中某些与应力有关的物理量的变化,通过其与应力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求解应力。
直接测量法包括:扁千斤顶法、水压致裂法、刚性包体应力计法和声发射法等。
间接测量法包括:套孔应力解除法、局部应力解除法、松弛应变测量法、孔壁崩落测量法、地球物理探测法。 1.岩石的塑性和流变性有什么不同?
答:塑性指岩石在高应力(超过屈服极限)作用时,产生不可恢复变形的性质。流变性指岩石在任何应力作用下,随时间增长而产生的不可恢复的变形。相同点:均为不可恢复变形;不同点:变形产生的原因、机理不同。 2.试叙述构造应力对原岩应力场的影响及其特点。
答:影响:加大了水平应力和应力不均衡分布。构造应力特点:
1)分布不均,在构造区域附近最大;2)水平应力为主,浅部尤为明显;3)具有明显的方向性;4)坚硬岩层中明显,软岩中不明显;5)
3.简述围压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围压可改变岩石的力学性状。围压增大致使塑性增大、峰值强度增高、破坏前变形加大。实验时加载速率大,导致弹性摸量大、强度指标高。
4.影响巷道围岩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围岩强度、应力集中程度、原始应力大小、巷道支架的支撑力 5.采用锚杆支护时如何选择锚杆的杆径?
锚杆杆径确定:一般先确定锚固力,然后由拉断力≥锚固力确定拉断力,再确定杆径。 1.岩石受载时会产生哪些类型的变形?
岩石受载可发生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粘性变形。一般岩石呈现粘弹性性质(滞弹性),即应变的产生和恢复滞后于应力变化。
2.程岩体比尼奥斯基分类法依据哪些指标对岩体进行分类?
依据岩块强度、RQD、节理间距、节理条件、地下水条件五个指标进行分类。 3.岩体与岩石相比,其变形性质有何特点?
岩体变形与岩石相比E低,峰值强度低,残余强度低,μ高;达到峰值后,岩体呈柔性破坏,并保留一定残余强度;各向异性显著,不同结构面分布呈现不同变形性质。 4.试分析支承压力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有利:压酥煤体,便于落煤,节省能耗。不利:破坏煤体引起片帮,不利顶板管理;破坏顶板,生成采动裂隙,造成
顶板破碎不易管理;高应力引起巷道围岩变形严重,维护量大不安全;高应力易引发冲击地压。 5.采用锚杆支护时,如何选择锚杆的类型?
坚硬、厚层状岩体多选用端头锚固型;松软破碎、裂隙发育岩体多选用全长锚固;为增加锚杆作用效果,锚固经常与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钢板条带等联合使用。
1、在巷道围岩控制中,采用哪些措施可使支护更加合理?
答:对于位移明显巷道,采用恒阻—可伸缩支护形式;对于变形量较大的软岩,采用二次支护;支架与围岩要整体接触,使应力均匀传递;加强支护与围岩间的整体性,共同承受载荷作用。 2、峰前区应力应变曲线有几种类型,各表示岩石何种性质?
答:峰前区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可分为直线型、下凹型、上凹型、S型、平缓型,分别表示了岩石受力作用后呈现的弹性、弹塑性、塑弹性、塑弹塑性和弹粘性性质。 3、岩体结构基本类型有哪些?
完整结构; 块裂结构; 板裂结构; 碎裂结构; 断续结构;散体结构 4、结构面的剪切变形、法向变形与结构面的哪些因素有关? 剪切变形与岩石强度(C)、结构面粗糙性(JRC)有关;法向变形与结构面抗压强度(JCS)、结构面粗糙性(JRC)、结构面张开度(δ)有关。
5、简述水压致裂法主要测量步骤及适用条件。 答:(1)打孔到测量应力的部位,将加压段用封隔器密封; (2)向隔离段注入高压水,测得岩体初始开裂压力Pi;
(3)把高压水释放后重新加压,测得压力Pr和稳定关闭压力Ps,重复2—3次; (4)将封隔器完全卸压后连同加压管等全部设备从钻孔中取出;
(5)测量水压裂隙和钻孔试验段的天然节理、裂隙的位置、方向和大小,做好记录。 适用于:完整、脆性岩石。
四、论述题:1试说明普氏、太沙基地压计算理论,并给予评价。 答:普氏认为:顶板岩石受力作用可形成平衡拱(免压拱),使上覆岩层压力通过拱轴转移到两侧围岩上,当两侧围岩稳定时,巷道支架仅承受平衡拱内岩石的重力作用。两帮岩体受拱传递压力作用,产生较大变形,当达到其强度时,两帮岩体将滑移,失去支撑作用,致使拱宽、拱高加大,顶压与侧压增大。
太沙基认为:跨度为2a 范围内的上部岩石将由于自重而下沉,两侧摩擦力阻止其下沉,支架所承受的压力为下滑力与摩擦力之差。
评价: 两种计算方法均为估算法。普氏地压公式与深度无关,不能解释应力随深度增大的现象; 适用于松散岩体,对整体性、强度高的岩体,计算结果与实际有出入;应用简便(估算)、存在局限性。
太沙基公式从另一角度提出地压计算公式,也反映了免压拱效应,经变换后与普式公式同形。适用于埋深不大、围岩松散破碎条件。
2分析库仑、莫尔、格里菲斯强度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给予评价。
答: 库仑认为:岩石破坏为剪切破坏;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由两部分组成:内聚力、内摩擦力。
莫尔认为:无论岩石处于何种应力状态,破坏均为剪切破坏;破坏时,剪切面上所需的剪应力不仅与岩石性质有关,而且与作用在剪切面上的正应力有关。
格里菲斯认为:不论岩石受力状态如何,最终在本质上都是拉伸应力引起岩石破坏。 评价:库仑强度理论是莫尔强度理论的直线形式。
莫尔理论较好解释了岩石抗拉强度远远低于抗压强度特征,解释了三向等拉时破坏,三向等压时不破坏现象,但忽视了中间应力的作用。
格式理论推导岩石抗压强度为抗拉强度的8倍,反映了岩石的真实情况,较好证明了岩石在任何应力状态下都是由于拉伸引起破坏,但对裂隙被压闭合抗剪强度增高解释不够。
莫尔理论适用于塑性岩石,及脆性岩石的剪切破坏;不适用于拉断破坏。 格式理论适用于脆性岩石及材料破坏。
3试分析莫尔与格里菲斯强度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给予评价,说明各自适用条件。 莫尔认为:无论岩石处于何种应力状态,破坏均为剪切破坏;
破坏时,剪切面上所需的剪应力不仅与岩石性质有关,而且与作用在剪切面上的正应力有关。 格里菲斯认为:不论岩石受力状态如何,最终在本质上都是拉伸应力引起岩石破坏。
评价:莫尔理论较好解释了岩石抗拉强度远远低于抗压强度特征,解释了三向等拉时破坏,三向等压时不破坏现象,但忽视了中间应力的作用。
格式理论推导岩石抗压强度为抗拉强度的8倍,反映了岩石的真实情况,较好证明了岩石在任何应力状态下都是由于拉伸引起破坏,但对裂隙被压闭合抗剪强度增高解释不够。
莫尔理论适用于塑性岩石,及脆性岩石的剪切破坏;不适用于拉断破坏。 格式理论适用于脆性岩石及材料破坏。
填空:
1. 结构面的类型: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次生结构面。岩体结构类型:整体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破裂结构、散体结构。
2. 岩石力学的研究内容:岩石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形、破坏规律以及工程稳定性等问题。岩石力学的研究方法:工程地质研究法、试验法、数学力学分析法、综合分析法。
3. RMR(地质力学分类法)包括完整岩石的强度、RQD、节理的间距、节理的状态、地下水情况。 4. 岩体的破坏形式:脆性破坏、延性破坏、弱面剪切破坏。
5. 影响岩石抗压强度的因素:矿物成分、结晶程度和颗粒大小、胶结情况、生成条件、风化作用、密度、水的作用、试件形状和尺寸、加荷速率。
6. 直剪曲线的3个阶段:弹性阶段、裂隙发展增长阶段、强度降低阶段。
7. 岩石完全应力—应变曲线分为压密阶段、弹性工作阶段、塑形性状阶段、材料的破坏阶段。 8. 影响岩石应力应变曲线的因素:荷载速率、温度、侧向压力、各向异性。 9. 岩石的蠕变分为初级蠕变(暂时蠕变)、二次蠕变(稳定蠕变)、加速蠕变(第三期蠕变)。
10. 影响山岩压力的因素:洞室的形状和大小、地质构造、支护的形式和刚度、洞室深度、时间、施工方法。
11. 压力拱理论稳定条件:沿着拱的切线方向仅作用着压力,适用条件:能够形成压力拱,即洞室上方有足够的厚度且有相当稳定的岩体。
12. 大坝的失稳形式:表层滑动破坏、深层滑动破坏、混合滑动破坏。 13. 岩石边坡的几种破坏类型:松弛张裂、崩塌、倾倒、蠕动、滑坡。
14. 边坡加固措施:排水、削顶压底、用混凝土填塞岩石断裂部分、用锚栓或预应力缆索加固、挡墙和锚索相连接加固、用混凝土挡墙或支墩加固、格勾。
1.1岩石与岩体的关系是( B )。
(A)岩石就是岩体 (B)岩体是由岩石和结构面组成的 (C)岩体代表的范围大于岩石 (D)岩石是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1.2大部分岩体属于( D )。
(A)均质连续材料 (B)非均质材料
(C)非连续材料 (D)非均质、非连接、各向异性材料 2.1岩石的弹性模量一般指( B )。
(A)弹性变形曲线的斜率 (B)割线模量
(C)切线模量 (D)割线模量、切线模量及平均模量中的任一种 2.2岩石的割线模量和切线模量计算时的应力水平为( D )。
(A) B 、 (C) (D)
2.3由于岩石的抗压强度远大于它的抗拉强度,所以岩石属于( B )。 (A)脆性材料 (B)延性材料
(C)坚硬材料 (D)脆性材料,但围压较大时,会呈现延性特征 2.4剪胀(或扩容)表示( D )。
(A)岩石体积不断减少的现象 (B)裂隙逐渐闭合的一种现象
(C)裂隙逐渐涨开的一种现象 (D)岩石的体积随压应力的增大逐渐增大的现象 2.5剪胀(或扩容)发生的原因是由于( D )。
(A)岩石内部裂隙闭合引起的 (B)压应力过大引起的
(C)岩石的强度大小引起的 (D)岩石内部裂隙逐渐张开的贯通引起的 2.6岩石的抗压强度随着围岩的增大(A )。
(A)而增大 (B)而减小 (C)保持不变 (D)会发生突变
2.7劈裂试验得出的岩石强度表示岩石的( B )。
(A)抗压强度 (B)抗拉强度 (C)单轴抗拉强度 (D)剪切强度 9、格里菲斯强度准则不能作为岩石的宏观破坏准则的原因是( D )。 (A)它不是针对岩石材料的破坏准则 (B)它认为材料的破坏是由于拉应力所致 (C)它没有考虑岩石的非均质特征
(D)它没有考虑岩石中的大量身长裂隙及其相互作用 10、岩石的吸水率是指( B )。
(A)岩石试件吸入水的重量和岩石天然重量之比 (B)岩石试件吸入水的重量和岩石干重量之比 (C)岩石试件吸入水的重量和岩石饱和重量之比 (D)岩石试件天然重量和岩石饱和重量之比
11、已知某岩石饱水状态与干燥状态的抗压强度之比为0.72,则该岩石( A )。 (A)软化性强,工程地质性质不良 (B)软化性强,工程地质性质较好 (C)软化性弱,工程地质性质较好 (D)软化性弱,工程地质性质不良
12、当岩石处于三向应力状态且比较大的时候,一般应将岩石考虑为( B )。 (A)弹性体 (B)塑性体 (C)弹塑性体 (D)完全弹性体
13、在岩石抗压强度试验中,若加荷速率增大,则岩石的抗压强度( A )。 (A)增大(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14、按照库仑—莫尔强度理论,若岩石强度曲线是一条直线,则岩石破坏时破裂面与最大主应力作用方向的夹角为( C )。
(A)45°(B)45°+φ/2 (C)45°-φ/2 (D)60° 15、在岩石的含水率试验中,试件烘干时应将温度控制在( D )。 (A)95~105℃ (B)100~105℃ (C)100~110℃ (D)105~110℃
16、按照格理菲斯强度理论,脆性岩体破坏主要原因是( A )。
(A)受拉破坏 (B)受压破坏 (C)弯曲破坏 (D)剪切破坏 17、在缺乏试验资料时,一般取岩石抗拉强度为抗压强度的( B ) (A)1/2~1/5 (B)1/10~1/50 (C)2~5倍 (D)10~50倍
18、某岩石试件相对密度ds=2.60,孔隙比e=0.05,则该岩石的干密度ρd为( D ) (A)2.45 (B)2.46 (C)2.47 (D)2.48
19、下列研究岩石弹性、塑性和粘性等力学性制裁的理想力学模型中,哪一种被称为凯尔文模型?( C ) (A)弹簧模型(B)缓冲模型(C)弹簧与缓冲器并联(D)弹簧与缓冲器串联
20、格里菲斯准则认为岩石的破坏是由于( A )。 (A)拉应力引起的拉裂破坏 (B)压应力引起的剪切破坏 (C)压应力引起的拉裂破坏 (D)剪应力引起的剪切破坏
1、岩体的强度小于岩石的强度主要是由于( A )。 ( A )岩体中含有大量的不连续面 ( B )岩体中含有水
( C )岩体为非均质材料 ( D )岩石的弹性模量比岩体的大 2、岩体的尺寸效应是指( C )。
( A )岩体的力学参数与试件的尺寸没有什么关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