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局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
11.7 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人员,做好砼施工记录,使工程施工处于受控状态,目的是保证质量。
11.8 砼施工时,如遇到特殊情况,必须留置施工缝时,施工缝应设在构件剪力最小处,且按规范要求留置。
11.9 砼浇注完,在终凝后进行浇水养护,每天不少于3次,并用草袋子覆盖。养护工作应设专人负责,技术负责人及质量检查员负责监督。
11.10 砼施工所用的材料,其骨料级配,水灰比及塌落度等,应按《普通砼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进行计算,并经过检测站试配合格后方可确定。砼的拌制,必须注意原材料,外加剂的投料顺序并严格执行搅拌制度,特别是控制砼的搅拌时间,以防因搅拌时间过长而出现离析现象。钢筋较密处,尽可能避免浇灌工作再此停歇,以及分班施工交接,确保砼振捣密实。
11.11 雨天浇注砼施工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质量与安全。 11.12 按我国现行的《钢筋砼施工验收规范》中有关规定进行试块制作、养护及测试。
11.13本工程设计为砼斜屋面带有阁楼,在砼施工时,应掌握好砼的塌落度,并安排好施工顺序。从檐口处向屋脊处进行,从山墙处开始往前进行,振捣时要掌握好尺度,并用木拍压实、压平,阁楼处用30振捣棒进行振捣。
11.14 斜屋面表面坡度要按设计要求施工,表面应平整。分水线要明确,出屋面细部要处理好,砼强度要满足设计要求,并按规定留置试
块。
12.0砌筑工程
12.1简介
本工程砌体工程所用砌筑材料为MU10砖, M10水泥砂浆及M10、M7.5的混合砂浆。所用材料在进场前必须提供出厂证明及合格证,进场后按规范要求抽检,复试合格后方准使用。 12.2工艺流程
12.3 砌筑技术措施
12.3.1 砌体与构造柱之间要做拉结筋连接,使两者连成整体。
测量、弹线 砌体材料浇水 制备砂浆 砌体材料运输 运 至 楼 面 砌 筑 安装预埋 勾缝修整 验 收 12.3.2 砌体表面的平整度,垂直度,灰缝厚度及砂浆饱满度,应按规范规定随时检查并校正。
12.3.3 砌体顶部与梁板接槎处应采用斜向实心砖砌筑,避免裂缝产生。
12.3.4 砌体提前一天浇水湿润,含水率应控制在10-15%,砂浆灌缝要保满,尤其竖缝,施工过程中极易忽视,砂浆不饱满,透缝,隔音效果不好,整体性差。
12.3.5 设计要求的洞口,管道,沟槽,预埋件等,应在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在正确的统筹管理下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12.4 施工要点
12.4.1砌筑前,先根据砖墙位置弹出墙身轴线及边线。开始砌筑时先要进行摆砖,排出灰缝宽度。摆砖时应注意门窗位置、砖垛等对灰缝的影响,同时要考虑窗间墙的组砌方法,以及七分头砖、半砖等砌在何处为好,务使各皮砖的竖缝相互错开。在同一墙面上各部位的组砌方法应统一,并使上下一致。
12.4.2砌墙前,先要立皮数杆,皮数杆上划有砖的厚度、灰缝厚度、门窗、楼板、过梁、圈梁、屋架等构件位置。皮数杆竖于墙角及某些交接处,其间距离不超过15m为宜。立皮数杆时要用水准仪来进行抄平,使皮数杆上的楼地面标高线位于设计标高位置上。
12.4.3 好所用的材料及工具,施工中所需门窗框、预制过梁、插筋、预埋铁件等必须事先作好安排,配合砌筑进度及时送到现场。 12.4.4 砌砖时,必须先拉准线。一砖厚以上的墙要双面拉线,砖块
依准线砌筑。
12.4.5 砌筑实心砖墙宜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揉一揉”的操作方法。竖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使其砂浆饱满,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12.4.6 砖墙的水平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小于8mm,也不大于12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应不低于80%。
12.4.7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起,对不能同时砌起而必须留槎时,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如留斜槎有困难时,除转角外,也可留斜槎,但必须砌成阳槎,并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的数量为120mm厚放置1根,至少2根直径6mm的钢筋;间距沿墙高不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小于500mm,其末端应有90°弯钩。
12.4.8隔墙与承重墙如不同时砌筑时,可于墙中引出阳槎,并于墙的灰缝中预埋拉结钢筋,其构造与上述相同,但每道不少于2根。 12.4.9如纵横墙均匀为承重墙,在丁字交接处留槎,可在接槎处下部(约1/3接槎高)砌成斜槎,上部留成直槎,并加设拉结钢筋。 12.4.10 墙与构造柱应沿墙高每50cm置2φ6水平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m。砖墙应砌成马牙槎,每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30cm。
12.4.11隔墙与填充墙的顶面与上层结构的接触处,宜用侧砖或立砖斜砌挤紧。
12.4.12 每层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在梁或梁垫的下面,砖墙的阶台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