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学超纲部分》练习题
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
A.成熟带来的行为的持久变化 B.由于疲劳造成的活动效率的降低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肌肉受到伤害引起的行为变化 2、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理性经验 D.感性知识
3、按照( ),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
A.学习的主体 B.学习的结果 C.学习的意识水平 D.学习的内容 4、古时候对戴罪立功的犯人一般会从轻发落。这种现象属于( )
A.消退 B.惩罚 C.强化 D.分化 5、坐巴士会晕车的人,在乘船、乘火车时也有类似的反应。这是( )
A.条件反射的消退 B.条件反射的泛化 C.条件反射的分化 D.条件反射的习得
6、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种做法的依据是学习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刺激 7、操作性条件反射说认为,行为发生变化的条件是( )
A.模仿 B.认知 C.期待 D.强化
8、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练习 B.学习 C.强化 D.巩固
9、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10、学生作业写不完,就不让看电视。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11、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弗洛伊德 B.斯金纳 C.巴普洛夫 D.洛克 12、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13、有些儿童有攻击行为,家长通过不让看电视以减少这种行为。这称为( )
A.惩罚 B.正强化 C.负强化 D.消退
14、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金纳根据其强化学习理论的观点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
A.发现学习 B.程序学习 C.接受学习 D.信息加工 15、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 )
A.操作性条件作用 B.经典条件作用 C.精神分析理论 D.认知理论
16、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 )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17、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这属于( )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18、最易解释“杀鸡儆猴”的教育效应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 )
A.强化原理 B.认知失调说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说 19、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由( )引起的个人知识和行为的稳定且相对持久的变化
A.强化 B.经验 C.反馈 D.刺激
20、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要学生亲自参与所学知识的体系建构,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发现知识的
学习方式是(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21、提出顿悟说的是( )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普洛夫 22、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
A.发现法 B.探究法 C.合作学习法 D.程序法 23、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B.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C.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呈现还是由学生发现 D.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还是获得知识 24、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
A.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B.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C.合作学习 D.非指导性学习
25、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
A.机械学习 B.有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26、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贝尔 D.桑代克 27、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学习观的是( )
A.罗杰斯 B.布鲁纳 C.班杜拉 D.斯金纳 28、强调从原有知识生长出新知识属于( )学习理论学派的学习观
A.建构主义 B.信息加工 C.行为主义 D.人本主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