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仓储业务基本知识
一 仓储业务基本知识
1 仓储;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为确保货物的不损耗,变质和丢失,以及为调节生产,销售和消费活动以及确保社会生产。生活的连续性,而在仓库内对原材料等货物进行储存,保管,管理,保养,维护,供给的一系列作业活动。 2 仓储的特征
(1)仓储是生产过程的持续,仓储也创造着产品的价值。
(2)仓储既有静态的物品储存,也包含动态的物品存取,保管,控制的过程 (3)仓储活动发生在仓库或特定的场所。
(4)仓储的对象既可以是生产资料,也可以是生活资料,但必须是实物动产。 3 仓储活动的意义
(1)搞好仓库 活动是实现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克服生产与消费地理上的分离 衔接生产与消费时间上的背离 调节生产与消费方式的差别
(2)搞好仓储是保持物资原有使用价值和合理的使用物资的重要条件
(3)搞好仓储活动,是加快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4)物资仓储活动是物资供销管理工作 重要组成部分
二 托盘
1 托盘 概念和作用
托盘是为了使货物有效的装卸,运输,保管,将其按一定数量组合放置于一定形状的台面上,这种台面有供叉车从下部插入并符托起的叉入口中,以这种结构为基本结构的平台和这种基本结构上形成的各种形势的集装器具均可称为托盘
作用;叉车和托盘 共同使用,形成的有效装卸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使长期以来在运输过程中 装卸瓶颈得以改善。
优点 自重量小,返空容易,装盘容易,装载量适宜 较大,节省包装材料降低包装成本。
三 仓库的规划和布局 1 按用途分类 (1)自用仓库,企业主要从事内部物流业务的仓库
(2)营业仓库,按照相关管理条例许可和企业经营需要,向企业提供保管的
仓库
(3)公共仓库 (4)保税仓库
四 仓储作业组织
1 物流标准化的作用
(1)可以统一国内物流概念 (2)可以规范物流企业 (3)可以提高物流效率
(4)可以使国内物流与国际接轨
五 仓储经营管理
1 仓储经营管理概念 指在仓库管理的活动中,运用先进的管理原理和科学的方法,对仓储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充分利用仓储资源,以实现最佳的协调和配合,降低仓储经营管理成本,提高仓储经营效益。 2 仓储经营管理的意义
(1)是保持商品原有使用价值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重要手段
(2)是实现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3)是提高仓储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 (4)是提高仓储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5)仓储经营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
3 混藏仓储概念 指存货人将一定品质数量的种类支付保管人储藏,而在储存保管期限满时,保管人只需以相同种类,品质,数量 替代物返还 一种仓储经营方式 特点 混藏仓储的是种类物
保管物并不随交付而转移所有权 是一种特殊的仓储方式
其保管对象是种类物,经营人的收入依然来源于仓库保管费
4 消费仓储概念 指存货人不仅将一定数量,品质的种类交付仓储保管人储存保管,而且将储存物的所有权也转交给保管人,在合同期届满时,保管人以相同种类,品质,数量替代品返还的一种仓储方式。
特点 具有与保管仓储相同的基本性质
以种类物作为保管对象,仓储期间所有权转交给保管人 存货期间,允许保管人使用,兽医,处分保管人
收益主要来自于仓储物的收入,仓储费收入是次要收入
5 流通加工概念 指物品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包装,分割,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目地 适应多样化的客户需求 保持物品的使用价值
提高商品的附加值
可以规避风险,推进物流系统化 6 仓储多种经营的必要性
(1)更好的适应瞬息万变的物流市场 (2)降低了经营风险
(3)是实现仓储企业的经营 需要
7 订立仓储合同的原则
平等原则,等价有偿原则,自愿与协商原则,合法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入库管理
1 盘点概念 指定期或临时对库存物品的实际数量进行清查,清点的作业,即对仓库现有的物品的实际数量与保管账上记录的数量进行核对。检查有无残缺和质量问题,以便准确地掌握保管数量,进而核对金额。
盘点是保证储存物品达到帐,物,卡相符的重要措施之一。 2 拣货单位 单品,箱,栈板,特殊品
3 物品的堆码 室内垛基 20厘米 室外垛基 30-50厘米 4 灭火方法 冷却法,窒息法,隔绝法,化学抑制法,综合灭火法
仓储费用和库存控制
1 降低仓储成本的措施 集中储存 先进先出
提高仓容,科学定位,有效监测,加速周转,多种经营,加强劳动管理,降低经营成本 2 ABC分类法的原理
ABC分类法源于帕累托曲线。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上,即 少数人和次要的多数
规律
价值比率 A类65%-80% B类15%-20% C类5%-15% 数量比率 A类155-20% B类30%-40% C类40%-55% ABC管理法又称ABC分析法或ABC库存控制技术,它是以某类库存物品品种数,总物品品种数 百分比和该类物品额价值占总物品价值的百分比的大小为依据,对库存进行分类的方法。一般是将库存物分为A,B,C三类进行分级管理。A类物品资金占用量占在库物品资金总量的65%-80%。物品品目占在库总品目的10%-15%,C类物品资金占用量占在库物品资金总量的5%-10%,物品品目占在库总品目 65%-80%,其余为B类。
将资金占用量累计在70%,品目累计在10%的物品列为A类,资金占用量累计在90%-100%,而且品目数量累计在30%-100%的物品列为C类,其余为B类。
对于A类物品,采取定期订货 方式,定期盘点库存,尽量减少安全库存,必要时采用紧急补货。对于B类物品,采取适当简单的管理措施,以定量订货法为主,辅以定期订货法,适当提高安全库存。
对于C类物品,采用简化的管理方式,采用较高的安全库存,减少订货次数,用双堆法等简单的管理措施。
3 定量和定期订货法 定量订货法是预先确定一定的订货点和订货批量,随时监控货物库存,当库存下降到订货点时,就发出订货单进行订货。
订货批量 影响因素(1)需求速度(2)经营费用 定量订货法的使用范围
(1)单价较便宜,不便于少量订货的产品 (2)需求预测较困难的维修材料
(3)品种数量繁多,库存管理 4 JIT库存控制法
定义 也叫准时生产技术,是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20世纪60年代末期,发明 先进的管理体制,后来引起其它企业的重视,逐步推广开来,它是通过看板管理。根据客户需求,采购原材料,实现零库存生产的一种管理方式。
特点(1)具有普遍意义
(2)核心是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
(3)非常重视人的因素,强调全员授权,参与管理 (4)重视多种技能的人员培训
(5)重视质量的尽善尽美
(6)强调全面质量管理,认为仅靠检验只能发现而不能阻止和消除缺陷及浪费。 (7)重视对物流的控制
(8)追求最优 质量,成本比值
补:
1. 仓储的兴起:物流伴随生活、生产需要发展
原始社会:生产工具的该井,食物的剩余,保证物品的使用价值寻找放置的地方或与别人分享。(尤其是弓箭的发明)
农业社会:农作物生产具有季节性,形成了储备,朝着理性发展。
2. 仓储随着市场经济而发展: 储备物资资料,保证生产生活的需要 维持商品的使用价值,仓储手段日益改进
仓储物资,适应市场需要、 3.仓库和仓管的概念: 仓:也称仓库,是存放保管储存物品的建筑物和场地。可以为房屋建筑、大型容器、
洞穴或者特定的场地等,具有存放和保护物品的功能。
储:表示储存对象收存已被使用,具有存放、保护、管理、储藏物品、交付使用的意思也称储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