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飞行原理与性能解答题
9. 稳定盘旋阶段中进动作用会如何表现?
正确答案: 稳定盘旋中,飞机保持恒定的旋转角速度,进动作用较明显。在向右的盘旋中,进动作用使机头垂直下移,产生外侧滑,增大坡度。因此,飞行员应多回一些舵。向左盘旋则相反。
失速与螺旋1. 解释失速速度(VS)的定义。
正确答案: 飞机刚进入失速时的速度,称为失速速度。 2. 飞机的失速是如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当飞机的迎角超过临界迎角时,气流就不再平滑地流过机翼的上表面,而产生强烈的气流分离,由于气流分离而飞机产生气动抖动,同时由于升力的大量丧失和阻力的急剧增大,飞机的飞行速度迅速降低、高度下降、机头下沉等,飞机不能保持正常的飞行,从而进入失速状态。 失速的根本原因在于飞机的迎角超过了临界迎角。 3. 飞机失速前后的主要现象有哪些?
正确答案: 失速前接近临界迎角时,飞机就会有抖动,驾驶盘和脚蹬也会有抖动现象。失速后,飞机仍然会抖动,同时由于升力的大量丧失和阻力的急剧增大,飞机还表现出飞行速度迅速降低、高度下降、机头下沉等现象。 4. 影响失速速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飞机的重量、飞机的构形和过载。 5. 飞机进入失速后如何改出?
正确答案: 飞机的失速是由于迎角超过临界迎角。因此,不论在什么飞行状态,只要判明飞机进入了失速,都要及时向前推杆减小迎角,当飞机迎角减小到小于临界迎角后(一般以飞行速度大于1.3VS为准),柔和拉杆改出。在推杆减小迎角的同时,还应注意蹬平舵,以防止飞机产生倾斜而进行螺旋。
6. 飞机螺旋的原因是什么?飞机进入螺旋后如何改出?
正确答案: 螺旋是飞机超过临界迎界后机翼自转所产生的。进入螺旋后要改出,首先蹬反舵制止飞机旋转,紧接着推杆迅速减小迎角,使之小于临界迎角;当飞机停止旋转,收平两舵,保持飞机不带侧滑;然后在俯冲中积累到规定速度时,拉杆改出,恢复正常飞行。
高速空气动力学1. 解释下列术语(1)飞行M数 (2)空气的可压缩性 正确答案: (1)
飞行真空速与当地音速之比称之为飞行M数。(2)空气的压力、温度等条件改变而引起密度发生变化的属性,叫空气的压缩性。
2. 简述M数与空气的可压缩性的关系。
正确答案: 在低速飞行条件(M数小于0.4)下,空气的压缩性可以忽略不计;在高亚音速条件(M数大于0.4)下,空气的可压缩性表现明显。 3. 说明流管截面积于流速的关系。
正确答案: 亚音速条件下,流管截面积减小,流速加快;超音速条件下,流管截面积增大,流速加快。
4. 解释下列术语(1)临界M数 (2)局部激波
正确答案: (1) 当飞行速度达到某一速度,翼型表面最低压力点的气流速度等于该点的局部音速,这时的飞行M数叫临界M数。(2)在局部超音速区内,压力下降,比大气压力小得多,但翼后缘处的压力接近大气压力,这种压力差从翼表面后部以较强的压缩波形式逆超音速气流向前传播。由于是强扰动波,传播速度大于当地音速。随着压缩波向前传播,压强增量和传播速度逐渐降低,当其传播速度等于迎面的局部超音速气流速度时,就稳定在这位置上,形成一道压力突增的界面,这就是局部激波。
5. 当飞机上已出现激波时,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否一定已经达到了音速或超过音速?为什么临界M数小于1?
正确答案: 出现激波时,飞机的飞行速度不一定达到音速。由于最低压力点的流速大于飞行真空速,而且当地的音速比外界大气音速小,所以出现等音速点时的M数小于1。 6. 简述后掠角对飞机气动性能的影响。
正确答案: 同一迎角下,后掠翼的升力系数和升力线斜率比平直翼小;后掠翼翼尖先失速,后掠翼的临界迎角和最大升力系数都小于平直翼。
7. 后掠翼为什么翼尖先失速?改善后掠翼飞机翼尖失速特性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后掠翼翼尖先失速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翼根效应和翼尖效应,使机翼上表面翼根部位压力大于翼尖部位压力,压力差促使气流展向流动,使附面层在翼尖部位变厚,容易产生气流分离。 ②翼尖效应使翼尖部位上表面吸力峰增强,逆压梯度增加,容易气流分离。 改善措施主要是为了阻止气流在机翼上表面的展向流动,有: ①翼上表面翼刀 ②前缘翼刀 ③前缘翼下翼刀 ④前缘锯齿 ⑤涡流发生器
起飞性能
1. 最大起飞重量的限制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 场道条件; 2) 起飞航道第二段最大爬升梯度要求; 3) 轮胎速度; 4) 最大刹车能量; 5) 障碍物; 6) 最大着陆重量; 7) 航道最低安全高度; 8) 结构强度。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