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中心小学五一班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会文章第二自然段“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解题导入。 导入:
1、同学们,你曾经去过什么地方?指名说一说。 2、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领略了庐山的云雾的瞬息万变;也曾经欣赏
过吉林雾凇的千姿百态。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去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的——黄山(板书课题:黄山)。 3、黄山位于安徽省境内,以“四绝”闻名于世,你知道是哪四绝吗?生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6课,一起来领略一下黄山奇松的风采。我们先来把课题读一遍。
4、解题: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特、奇异、奇怪、神奇……)
5再读题:你能带着心中那份的好奇与向往再读一读课题吗?(指导读好“奇”字)
二、 初读课文,感知奇松。 (一)激趣初读:
黄山的松树“奇”在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完之后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二)检查读书:
1、首先,老师要先检查一下,看你在通往黄山峰顶观松的路上还有障碍吗?
2、出示:(指名读,正音) 陡崖 盆景 宾客 玉屏楼 屹立 卧倒
郁郁苍苍 姿态优美 依依不舍
3、同学们,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老师要告诉你一个读好词语的窍门:词语也是有感情的,我们要读出词语的感情就要走进它们的“内心”,你明白吗?
4、自己练读。再指名说说你是怎么读好词语的? 5、找一名读得好的同学说说,并当小老师。(你读得真好,你贵姓啊?咱们一起来跟x老师读一读,好吗?) 6、说一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你从哪里知道的?愿意把那一段读给大家听吗?
7、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正读音,读通句子。) 三、 品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感悟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听了他们的朗读,黄山的松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最喜欢哪棵松?
2、大声朗读你最喜欢的那棵松,记住“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在书上标画出你喜欢它的理由。待会儿我找读得最认真的同学来展示你的读书成果。 3、生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指名说一说: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最喜欢哪棵松?能说说你的理由吗?你愿意把他读给大家听吗?)老师教你一个妙招:边读边想象松树的形态和特点,做到“形存于胸,情融于文”,那就一定能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 5、师评朗读“迎客松”语段:(指导读好重点词语)
①呀!迎客松还会把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多奇特啊!谁再来试试?
②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啊,难怪会吸引那么多中外游客前往黄山旅游。
回归:迎客松的姿态多么——优美,枝干多么——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斜伸出来欢迎宾客的手臂不得不让我们由衷地赞叹:黄山“迎客松”的姿态真——奇呀!
师评朗读“陪客松”语段:(指2—3名学生读) ①老师听出了这棵陪客松长得十分翠绿、充满生机。 ②你读的这棵陪客松又是那么高大,像巨人一样。 ③你感受到的这棵陪客松又是那么好客。 回归: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黄山“陪客松”的姿态也真——奇呀!因为它像“绿色的巨人”,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是那么好客!
师评朗读“送客松”语段:(指2—3名学生读) ①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想到了我们告别亲人或朋友时伸长手臂,互诉再见的感人情景。
②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迎客松向游人道别时的依依不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