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重难点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考试题型:
一、 填空题(1X10)
二、 名词解释(大标题,5X4) 三、 举例题(5X3) 四、 简答题(5X5)
五、 实践操作题(15X2)
分析操作题(教学方法、艺术、手段等的运用)
第一章:绪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P4)
1、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指(1、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2、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3、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泛指人类所有阶级社会共有的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特指无产阶级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P6)
1、定义: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2、思想政治教育学特殊的研究领域: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3、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对这一特殊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4、“两个规律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三、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关系(P8) (1)相互联系: 前提条件、基础和源泉 思想政治教育 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 思想政治教育学 的理论概括和知识体系
(2)相互区别 实质 目的 解决问题 思想政治实践活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做什么”、“怎么做”教育 动 想品德 的问题 思想政治 一门科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育领域的现“是什么”、“为什么”教育学 学 象,揭示思育的规律 的问题 (3)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区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则是一门科学。(P8)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主要有:(P8) 1、个人和社会
2 、思想和行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行为表现思想,又通过其效果检验思想。
3 、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4 、内化与外化: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分别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阶段。
5 、教育和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的自觉性。管理
1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主要是规范约束,带有强制性,包括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P21) *(1)文献法(女大学生美容热) *(2)观察法(街角青年) (3)实验法
*(4)社会调查法:社会调查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访谈法和问卷法等 (5)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
一、马克思主义,尤其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P25)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了解·P31)
(1)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2)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3)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5)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6)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7)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8)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 (9)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10)关于执政党的建设理论、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对相关学科的知识借鉴(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P45)
社会学、教育学有哪些内容可以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要遵循教育学所揭示的教育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利用这些原理、原则和方法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所固有的特殊规律,进而建立思教学科特有的原理、原则、方法的学科体系。
人的社会化、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社区文化、社会整合、社会控制、人的现代化理论以及青少年问题、家庭问题、人口问题、就业问题、犯罪问题等研究成果,都能为思教学所借鉴和应用。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P57)
1、定义: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和社会生活所能发挥的积极的有利的作用或影响。
2、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生存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人类个体遵循客观规律、服从生存原则以便求得更好的生存状态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需要的尊重,不能仅仅停留在人的物质需求的层面上,而是应该引导人们实现从功利物质欲到精神境界的升华,使人们执着于崇高的精神追
2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求。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意义世界的构建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1)引导政治方向. 2)约束规范行为 3)激发精神动力: 4)塑造个体人格 (3)个体享用功能
能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和愿望,并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和幸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3、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P65)
(1)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 通过培养具有特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受教育者以推动政治发展的作用。
1)传导主导意识形态——调节社会精神生产
2)传播主导政治意识——引导人们的政治行为,生产社会的政治关系 3)沟通社会信息,确保社会的有机联系——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与发展 *
2)经济功能·对社会生活的调节
大致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生活的调节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心理调适 2)人际关系调适 3)情绪调控 4)利益调节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政治文化、伦理文化的传播过程,实现个体的政治、道德社会化。
2)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对外来文化和古代文化应怎样进行文化选择?批判的吸收文化。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思教的目的,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诠释、整理、组合 4、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对自然、环境的功能)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P72)
1、定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所达到的结果。换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人们依据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的质量的一种期望和规定。
2、根本目的: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73页)
3、具体目标:操作目标(P74)
(1)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元的,而具体目的是多元的。具体目的的多元性首先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层次性相适应的。
(2)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目的的多元性也是与党在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具体目标相适应的。
3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综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按层次与阶段可以分成无数个具体目的。一个个具体目的的联结起来,就形成目的的锁链。众多的具体目的,按最近层次、第二层次、较高层次的次序一个一个加以实现,从而逐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的关系
根本目的
较高层次目标 第二层次目标 第一层次目
二、确立思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1、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思想实际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根本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任何时候坚持把培育“四有”新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都不能动摇。
四、突出主旋律教育(P88)
要提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使之成为我们时代的主旋律。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P96)
1、含义: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殊性表现在:
只有当它的要素对思想政治活动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产生影响、发生作用时,才被看做是思育的环境.
3、环境的特点:
(1)广泛性。——第一,多种环境因素。第二,多重影响。 (2)动态性。 (3)特定性。
*(4)可创性。主要是从人的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角度来说。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强化或者弱化环境的某些影响.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营造小环境.(班风)
二、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P105) *1、家庭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家长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的影响) 长久性、普遍性;针对性;渗透性
*2、学校环境的影响:
主要通过教学活动、教师榜样、人际关系;校园文化;课外活动;校风等。 (1)全面性 (2)阶级性 (3)渗透性 (4)导向性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