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笔记
第三节 词类划分的理论与实践 词类辨析重点
动词和形容词,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形容词和副词,区别词与形容词、名词,区别词与副词,介词和动词,介词和连词 见教材第187-190页(参见课后练习)
第四节 短语类型特点 短语的结构类型重点
短语(词组):偏正词组、述宾词组、述补词组、联合词组、主谓词组、同位词组、连谓词组、兼语词组
短语(结构):量词结构、方位结构、介词结构、“的”字结构 见教材第194-199页(参见课后练习)
第五节 层次分析法重点 1.层次分析法的目的时揭示一个句法结构隐藏在线形排列背后的固有的层次特结构关系,其方法是逐层依次找出各层次的直接成份,并进一步说明直接成份之间的结构关系。 见教材第204页 2.层次分析的三原则:结构原则、功能原则、意义原则 见教材第206-207页 (参见课后练习)
第六节 句型系统
1.前后都有停顿,带有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人们用来进行交际的基本语言单位就叫句子。 见教材第209页
2.单句句型分析 见教材第211-212页
单 句 主谓句 动词性谓语句:6种基本句型 非主谓句 名词性非主谓句 形容词性谓语句:2种基本句型 动词性非主谓句 名词性谓语句:3种基本句型
3.句型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见教材第212-214页 表示语气的因素不影响句型。 功能相同的词语互相替换不影响句型。 扩展一般不影响句型。 句子的特殊成分不影响句型。 语用位移不影响句型。
划分句型,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句型系统是有层次的,因此,在确定某一个具体句子的句型时,也必须逐层进行,从第一层次开始,一直到最小的基本句型。 第二,要区别开句型成份和短语成份。
4.句子的特殊成份:独立成份和提示成分 见教材第214-215页 第七节 句类系统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特殊非主谓句
1.句类是句子按照不同语气功能划分出来的类型。一般分为陈述句、以文具、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类。 见教材第216页
2.“不”和“没有”的区别 见教材第217页
3.疑问句的结构类型:是非问、特指问、选择文、正反问 见教材第218-220页
4.特指问有两种特殊的简略格式:“NP(名词性成份)+呢”和“VP(谓词性成份)+呢” 见教材第219页
5.祈使句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的不对称现象 见教材第221页
第八节 句式系统
各类句式的构成特点重点 见教材第223-229页
主谓谓语句:受事性主谓谓语句、领属性主谓谓语句、关涉性主谓谓语句、周遍性主谓谓语句 双宾语句
存现句:存在句、隐现句 把字句 被字句
(参见课后练习)
第九节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1.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 见教材第230页
2.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的类别 见教材第230-231页
名词性词语经常承担的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系事、与事、结果、工具、方式、处所、时间、目的、原因、材料、致使、对象
3.语义指向 见教材第232-233页
补语的语义指向:指向动词、主语或宾语及“把”的宾语 状语的语义指向:指向中心语、主语、宾语或介词“把”的宾语 定语的语义指向:中心语或主语
4.语义特征的解释力 见教材第234-235页
第十节 歧义现象分析
1.歧义类型重点 见教材第236-238页
语法组合的歧义:词类不同、词和短语同形、结构关系不同、结构层次不同 语义组合的歧义
2.歧义的消除重点 见教材第241-242页 利用语音
改换词语或改换句子 利用语境 (参见课后练习)
第十一节 句子的动态变化 略
第十二节 复句类型
1.复句和单句的区别 见教材第249-251页 句法结构上互不包含 关联词语是重要的语法标志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