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七大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会限制我们的生活方式,于是,人们自然就有美化这些房屋的要求。问题是怎样让砖块灰浆有一定的寓意,表达一定的美,赋予它一种精神。就像欧洲大教堂那样,用无声的语言向我们表达着一种巨大的美和崇高的精神。
②中国建筑的主要倾向是寻求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建筑从梅花枝头获得了灵感一首先变换到书法上的生动线条,而后变换到建筑的线条和形态之中。
③中国建筑甚至都受到中国书法的影响,这一点听起来似乎很难置信。这种影响可见于构架的大胆应用,比如柱子和屋顶,厌恶直线、死线。而这一点在倾斜屋顶的演变中显得更为明显。
④间架结构或露或藏,与绘画中的“笔触”问题极为相似。在绘画中,轮廓线并不仅仅是用来标志事物的模样和外形,而且表达了本身的大胆与自由。而在中国建筑中,木质框架总是显露在房屋的墙壁后面,而且大梁和小椽在屋内屋外总可以看到。
⑤这都起因于一条著名的书法原则,即“间架”。一个字的诸多笔画之中,我们总是选择一个主要的横笔或竖笔,或一个封口的方框,为其余笔画提供一个依靠。有了这个主要笔划作为依托,其余笔划就可以围绕在它周围,或由此发散开去。即使在群体建筑的设计中,也有一个“轴线”原则,就像大部分中国宇里有轴线一样。
⑥比笔直的中轴线原则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孤形、波浪形或不规则的线条与直线相对映。这在中国式屋顶的构造上看得最为清楚。中国的每一座庙宇、宫殿或宅第,在本质上总是由柱子的直线和屋顶的曲线组合对比而成。屋顶本身也是由屋脊的直线和往下的斜线组合对比而成的。这要归功于我们的书法。书法先生教导我们说,要有一条主线,不管是横是直是斜,我们一定要使这条主线与它周围的曲线相对比。
⑦倾斜的屋顶也许是中国建筑最为明显最无与伦比的特征。,它与书法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一个懂得中国书法要旨的人会看不出美妙的曲线原则。中国书法中,最大的困难是笔力,比如给一条完完全全笔直的线条注入力量就十分困难。另一方面,稍稍向任何一方倾斜一点,即刻就会有一种紧张感。只要看一看汉字中象征屋顶的部首,看看它优美的曲线,就知道这并非空想。
⑧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居住其中,却感觉不到自然在哪里终了,艺术在哪里开始。
(有删改)
17.请简要概述文章第⑥段的论述层次。(6分)
18.从文中看,中国书法中的线条对中国建筑的线条和形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19.文末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有人认为追求好的名声是理所当然的,也有人认为追求好的名声是一种负担。
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检测
语文II(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古人论诗多矣,吾独爱汤惠休称谢灵运为“初日芙蓉”、沈约称王筠为“弹丸脱手”两语,最当人意。初日芙蓉,非人力所能为,而精彩华妙之意,自然见于造化之妙,灵运诸诗,可以当此者亦无几。弹丸脱手虽是输写便利动无留碍然其精圆快速发之在手筠亦未能尽。然作诗审到此地,岂复更有余事。
(节选自叶梦得《石林诗话》)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22.谢灵运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 诗派。他与 (人名)合称为“大小谢”。(2分)
23.从材料看,符合“初日芙蓉”标准的诗歌应具有哪些特点?(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A.《三国演义》中,孟获请来乌戈国藤甲军与诸葛亮决战,在盘蛇谷遭遇诸葛亮的火攻,又一次被擒,但心未臣服,还想再战。
B.《家》中,觉新与温柔体贴的瑞珏结婚后,在短时期内忘记了过去的幻梦,忘记了另一个女郎,忘记了他的前程,陶醉在自己的爱情里。
C.《药》中,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等人在茶馆里闲聊时,听到康大叔转述夏瑜所说的“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阿义可怜”,都觉得夏瑜是个疯子。
D.《老人与海》中,老人出海捕到了大马林鱼,他称这条鱼是他的朋友,又为这条没有东西吃的大鱼感到难过,但难过归难过,还是决定杀死它。
E.《欧也妮·葛朗台》中,庭长德·蓬风愿意到巴黎处理葛朗台弟弟的债务问题,但要葛朗台出往来的旅费,公证人克罗旭也想让他侄儿去办这件事。
2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贾赦拿着扇子问贾琏:“人家怎么弄了来?”贾琏只说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贾琏说的是谁?为什么要说“不算什么能为”?(6分)
(2)《边城》中翠翠祖父死后,船总顺顺想把翠翠接回家中作为二老的媳妇,杨马兵把顺顺的意思向翠翠说过后,为她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些“主张”表明了他什么目的?(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6-28题。
莎士比亚所属的伊丽莎白时代是英国人念念不忘的日不落大英帝国,狄更斯所属的维多利亚时代同样是英国国际影响力突出的时期,莫言在当代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有同样的必然。这个奖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读者的某些焦虑,也意外加重了中国写作者们的另一种负担,即关于优秀能否顺利翻译进而传播的顾虑。然而现代汉语写作的困境还远不止于此,撇开文学本身的问题,其与现代汉语自身的发展现状亦关系错综。那种理想的剥离日常的现代汉语写作的书面语,才是写作者的长远目标。早在先锋小说盛行期,就有小说家作过这种尝试,譬如孙甘露的小说语言,曾被王朔誉为上帝按着他的手写出来的。相比较而言,不少小说家麻溜的叙述文字与日常语言靠得如此之近,甚至可以直接拿来进入小说。尽管在早期新文学时期,靠近日常并不是问题,新文学的发起者们甚至还提
倡从日常出发。然而百年前提倡文学语言日常化,为的是与陈旧的文言形式进行断开。如今,现代汉语作为文学语言现代的形式则已经确立,一切留步于粗糙的日常用语,与语言本身的发展规律必然相左。因为从文学语言的生长性来说,作家的写作就是探知语言的边界,并且尝试拓展边界,扩大语言的描述范围。于作家而言,贡献新语言,其价值远远超过贡献一堆故事。相对唐诗、宋词、元曲的时间跨度,现代汉语还不过百来年,还是幼儿,若到了青壮年该是何等风景?
(有删改)
26.作者认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有哪些?(3分)
27.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现代汉语写作语言的发展变化过程。(6分) 28.请结合材料内容,阐释文末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I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A 2.(3分)B 3.(3分)A 4.(3分)C 5.(3分)D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6. (3分)C(厉:同“砺”,磨砺。) 7.(3 分 )C( 文中指父训,父教。)
8.(1)(4分)外形挺直但影子弯曲,我没有听说这样的情形,先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行为可以延及到政事上,高尚的品行可以对他人有益处。 评分建议: 一句1分;语句通顺,大意对即可。
(2)(5分)我听说郭雨山侍奉父亲时,可以说无微不至,只是称赞他父亲的美好时,就不敢用接近于虚妄的过分言辞。
评分建议:“事”、“溢”、“邻”、“诬”,语句通顺,各1分。
9. (4分)外和中直;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悉心育人;重视德能;达观世务。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4分)领联写想象中离别后友人改变的容颜,颈联写想象中友人的艰险旅途。 评分建议:每点2分,概括的内容要体现诗句描写的特征;只翻译或脱离内容答情感等,不得分。
11.(6分)《送人游蜀》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以景结情):通过想象锦城的美好春景,劝慰友人不要因别离和路途遥远、艰险而悲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用“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直接劝慰友人不要因为分别而忧伤。
评分建议:每点3分,手法1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 (8分)(1)匪我愆期(2)敏于事而慎于言(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4)扪参历井仰胁息(5)君子不齿(6)伛偻提携(7)弓如霹雳弦惊(8)寄意寒星荃不察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13.(4分)①美丽:天气晴好,歌声嘹亮宏阔,团队精诚合作(2分);②痛苦:生活贫穷困苦,拉纤艰难辛苦,家庭遭遇不幸,赵青云内心的矛盾自责(2分)。
14.(6分)①写老女人传告死讯与上文写妻子病重和赵青云预见有重大不幸相照应;②引出下文对赵青云内心悲痛而隐忍坚强的叙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③渲染了小说的悲凉氛围,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5.(4分)第一处:纤夫们声音洪大,脚步齐整,力量惊人;第二处:赵青云丧妻后内心的痛苦、精神的崩溃。 评分建议: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16.(6分)①突出了纤夫们的艰辛、坚毅、默契;②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③揭示了旧时底层百姓生活的悲苦;④贯穿全篇,使文章前后联系紧密,浑然一体。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一)(18分)
17.(6分)首先,提出中国建筑更加注重曲线与直线相对映的观点;其次,举例分析这种对映是如何运用的;最后,强调中国书法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6分)①中国书法中的主笔特征促成了中国建筑中“轴线”原则的产生;②中国书法中主线与曲线相对比的特征影响了中国建筑中曲线与直线相对映的特征的形成;③中国书法中的曲线原则影响了中国建筑中倾斜的屋顶特征的形成。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9.(6分)①建筑应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②建筑应没有雕琢的痕迹;③建筑的最高境界是建筑、自然、艺术三者高度融合。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
20.根据2017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判分。
2018 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II (附加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阅读材料,完成21 ~23题。(10分)
21.(5分)弹丸脱手/虽是输写便利/动无留碍/然其精圆快速/发之在手/筠亦未能尽也。
评分建议:每处1分。 22. (2分)山水 谢朓 评分建议:每空1分。
23. (3分)①取材于自然;②自然地表达;③诗意精妙。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5分)AE(A项中,“但心未臣服,还想再战”错,应是臣服,不敢再反了;E项中,“克罗旭也想让他侄儿去办这件事”错,克罗旭不赞同并阻止他侄儿办这件事。)
25.(1)(6分)贾雨衬(2分);为了讨好贾赦,贾雨村竟借端敲诈石呆子“拖欠官银”,抄来了旧扇,送给贾赦(2分),贾琏认为贾雨村利用权力,巧取豪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