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乌夜啼、浪淘沙令导学案
江苏省丰县中学高二语文学案--14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第1页
《乌夜啼》《浪淘沙令》导学案
【学习目标】 姓名 班级 组别 1、 初步了解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2、 理解《乌夜啼》《浪淘沙令》的意境和情感。 3、背诵这两首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先学
1、 默写一首学过的李煜词。
2、 搜集有关李煜的资料,知人论世。 3、 结合注释理解两首词,并背诵。 二、自学提问
把你鉴赏中遇到的问题列出来,共同讨论。
三、合作探究 1、《乌夜啼》中“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林花”“春红”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2、《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是一首深挚感人的伤别之词,词人将个人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人类的生命共感。请反复诵读作品,谈谈“无奈”和“自是”这两组虚词在上下片中的作用。
3、简要分析《浪淘沙令》上片所运用的倒叙手法、对比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4、《浪淘沙令》中“独自莫凭阑”一句中,“莫”字有两解:一读入声,解为“勿”;一读去声,同“暮”,解为“黄昏”。因此有人认为“莫”好,有人认为“暮”好。你对此是怎样看的?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5、对结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从修辞角度分析所蕴含的意思。
四、能力与提升
结合自己的理解,任选两首词中的一首,改成一段抒情的文字。
五、课堂拓展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乌夜啼 李 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江苏省丰县中学高二语文学案--14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第2页
(1)词人在这首词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上下两片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
(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请简要分析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资料链接
一、词人名片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继其父李璟为南唐主,世称李后主,徐州人。在位15年,尊崇宋朝,纵情享乐,政事不修,只求苟安。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军攻破金陵(今南京),他出降,被俘到汴京(今开封),封违命侯。据说他在生日(七日七日)于寓中作乐,又作词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句,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能诗文,善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前人评价李煜“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46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38首。
李煜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确实可悲可叹,但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泣血词章。李煜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等“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李煜词的最大特点是纯真、直抒胸臆,尤其在亡国之后,他毫不掩饰地倾吐自己内心难解难排的悔恨和巨大悲痛,如泣如诉。王国维评价:“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他是我国诗歌文学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二、鉴赏指津
《李煜及其他南唐词人的艺术特点》(见《<唐诗宋词选读>同步练习》47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