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东、中、西部差异同步练习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东、中、西部差异同步练习 湘教版必修3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4:19:22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东、中、西部差异

(答题时间:30分钟)

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据此回答1~3题。

1. 下表表示划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各项指标(“”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 ① ② ③ A. ①②③ C. ①③② A. 自然条件不同 C. 劳动力素质不同 A. 成都、长沙、福州 C. 包头、太原、苏州

B. ③②① D. ②③① B. 资源配置不同 D.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 包头、武汉、南昌 D. 成都、桂林、杭州

矿产和能 源资源 经济 基础 发展 水平 对外开 放程度 2. 我国东、中、西部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3. 由西向东,分别位于西、中、东部经济地带的城市是( )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动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

4. 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正确说法是( ) A. 我国区位指数由南向北递减

B. 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C. 乙地区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恶劣 D. 丙地区区位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

5. 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 B. 中、西部较东部具有区位优势 C. 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 D. 中、西部较东部发展速度快

1

今后我国三大地带的发展,应当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本地带的优势。下图表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带GDP(亿元)的增长,据此完成6~8题。

6. 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大地带GDP增长的折线依次是( ) A. ①②③ C. ①②④

B. ②③④ D. ①③④

7. 关于三大地带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B. 三大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所缩小

C.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差距仍将继续拉大 D. 三大地带经济发展速度:①>②>③ 8. 有关①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交通便利

B. 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 C. 能源、原材料丰富 D. 环境问题严重

9. 分析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个地带的GDP、人均GDP和人口总量表(某年)。 地带 东部 中部 西部

材料二 三个经济地带的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变化表(%)。 年份 东部 中部 西部 2002 59.9 26.6 13.5 2003 61.6 25.1 13.3 2004 61.4 25.4 13.2 2005 61.7 25.4 12.9 比重增减 +1.8 -1.2 -0.6 国内生产总值(%) 人口总量(%) 人均GDP(元) 61.7 25.4 12.9 43.1 34.4 22.5 22 000 11 000 8 800 (1)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___________的差异,这种差异是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___________的差异,这种差异是___________。

2

(3)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东部与中、西部三个地带GDP的人均差异,比总量差异要__________(大、小)一些。材料二告诉我们,各地带GDP所占比重只有__________在逐年增加,而________和__________都在减少,这使得三个地带__________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下列反映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指标,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合理的是( ) A. 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DP、GDP B. 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GDP C. 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GDP D. GDP、人均GDP、经济发展速度

1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指出:中部将朝着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建设目标发展。

材料2:某年中部六省经济结构比较表。 项目 区 域 山西 安徽 江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中部 东部 全国 第一 产业 6.3 18.0 17.9 17.9 16.6 19.6 16.7 7.9 12.6 第二 产业 56.3 41.3 47.3 52.1 43.1 39.9 46.8 51.6 47.5 第三 产业 37.4 40.7 34.8 30.0 40.3 40.5 36.5 40.5 39.9 第一 产业 42.8 48.6 39.9 55.4 47.7 48.6 50.5 44.8 第二 产业 25.7 21.4 27.2 21.4 20.5 21.5 21.1 23.8 第三 产业 31.5 30.0 32.9 23.2 31.8 29.9 28.4 31.4 50.3 34.1 35.9 46.7 37.1 34.0 42.0 三次产业结构(占GDP%) 三次产业就业结构(%) 工业 化率 (%) 2005 年 42.1 35.5 37.0 30.7 43.2 37.1 43.0 2009 年 45.11 40.05 41.36 36 45.2 42.15 45.86 城镇化率(%) 注:工业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工业化率达到20%~40%为正在工业化初期;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60%以上为工业化国家。

3

(1)分析材料2,说明中部地区在三次产业结构和生产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 (2)中部崛起首先需要中部城市经济群的崛起。中部地区在“十一五”期间加快了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等城镇化建设,分析材料2就工业化率、城市化率说明这样做的理由。长湘株(3+5)城市圈建设的区位条件是什么?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东、中、西部差异 (答题时间:30分钟) 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据此回答1~3题。 1. 下表表示划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各项指标(“”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 ① ② ③ A. ①②③ C. ①③② A. 自然条件不同 C. 劳动力素质不同 A. 成都、长沙、福州 C. 包头、太原、苏州 B. ③②① D. ②③① B. 资源配置不同 D.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 包头、武汉、南昌 D. 成都、桂林、杭州 矿产和能 源资源 经济 基础 发展 水平 对外开 放程度 2. 我国东、中、西部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