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年回顾 - 图文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外校生源占到招生计划的60%,省外考生数量与全省硕士单位高校相比名列前茅,从而有效改善了我校研究生生源结构。
五、坚持全程管理,提高培养质量
培养质量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大量扩招研究生规模的情况下,更应加强培养质量的提高。为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研究生教育更好的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十年来我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改革,为研究生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1、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是出台并实施了《烟台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学校成立了创新计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新计划的实施,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成立由学科负责人组成的创新计划指导小组,具体落实计划内容的实施。
实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资助计划:每年资助10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支持研究生指导教师、从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管理人员以及兼职导师进行研究生教育包括培养体制、培养方式、科研训练、管理与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对申请到省级以上研究课题的给予1∶1配套经费。
实施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资助计划:每年资助10项左右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鼓励在校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和创业活动,引导研究生选择创新性强及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设立研究生学术论坛:每年设立若干个研究生学术论坛,为研究生提供一个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帮助研究生开阔视野,启
迪智慧,培育创新文化,形成鼓励创新、争先创新、勇于创新的理念和氛围,营造良好的创新学术环境。
设立烟台大学研究生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该奖项每4年评选一次,并择优推荐参加省级优秀成果评选。
设立烟台大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和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通过评选优秀学位论文,进一步激励和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评选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对在校研究生在知识创新、科技发明与进步等方面的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予以表彰奖励。
二是每年都邀请国内外的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到校为研究生举办高层次的学术讲座。2004年根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支援烟台大学建设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精神,组织实施了“两校名师讲堂”,连续、定期地邀请两校名师到我校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帮助师生开阔学术视野,增进对学术前沿的了解,这项学术交流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在校研究生普遍感到收获颇丰。同时,为了促进在校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对培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规定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一定次数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在论文答辩前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举办一次二级学科范围内的公开学术讲座,讲座的题目由导师审定并对讲座评定成绩。
三是在培养过程中制定严格的学分制选
课要求,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所有研究生除了必须修满规定的全部学分外,还必须参加一定课时的助教和助研工作,参加社会实践、科技服务和调查研究工作,有些院系的研究生作为课题组成员直接参入到重大课题的研究中。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公开发表学术论文、通过烟台大学英语水平考试。
四是加强了对研究生社团组织的指导,进一步提高了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成立了烟台大学研究生会,各院系相应的成立了研究生分会。研究生会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展现了我校研究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2、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其它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开放流动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如我校法学院与台湾东吴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正式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每年选派数名优秀的法学专业在校研究生到两校进行联合培养,籍此增进学术交流、开阔学术视野;光电信息学院将修满基础课
学分的研究生选派到航天部207所、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山东大学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实际科研工作中不断提高他们
的科研创新能力;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选派研究生到北京大学、兰州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土木学院选送优秀研究生到新加坡高校进行交流。实践证明,这种开放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些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回校参加论文答辩时其硕士学位论文受到了答辩委员会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一致好评。
3、严格执行中期筛选制度
在每次研究生中期筛选实施过程中,研究生处会同各院系按照具体的中期筛选工作细则,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科研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筛选,坚持做到筛选注重实效,不走过场,确保了中期筛选的严肃性,为下一步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
了基础。
4、严格执行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制度
为了强化对学位论文质量的监督管理,学校还建立了严格的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制度,将每位毕业研究生的硕士学位论文至少送给两位校外专家进行双盲评审,只有达到评审要求的论文才有可能进入到下一步的论文答辩环节,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给导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新的压力,也相应地对学位论文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提高研究生论文水平具有积极的
促进作用。在实际工作实践中,我校还进一步严格明确了导师的指导工作职责,着重加强了导师在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等各个培养环节的管理力度,(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5、规范和完善研究生培养与管理机制
研究生教育要以学位管理为纲,以质量为命脉,以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测度,以学科建设为载体。为此,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我们不断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有关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烟台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规定》、《烟台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实施细则》等30多项规章制度,使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各方面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制可遵。为研究生实现创新思想创造环境、搭建平台,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完善研究生管理体制、导师遴选制度、教育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和质量监控考核体系,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强化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生教育系统是一个“以研究生处为主导,以各培养单位为主体”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网络平台,实现了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期间学籍管理、课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