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12.为人民服务》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12.为人民服务》教案设计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把这些词读准确。(出示PPT) 哀思、剥削、炊事员、李鼎铭、精兵简政 点拨:
A“剥削”是个多音字;bāo: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皮。~花生。bō:用于复合词:~夺。~削。~落。~蚀。生吞活~。另一个读音叫“xiao”,组词(削铅笔)齐读。
B什么是“鼎”?(“鼎”是古代人烹煮东西的器物,一般用青铜或铁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出示古文字及其图片)
鼎这个生字特别难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第六笔是什么?这个鼎的部首是目,第六笔是竖折折,一笔写成。右边相对应的就不是一笔了,那可要分成三笔写,竖,横,竖,最后是横折。
看到这个“鼎”,能说说与它有关的成语吗? (三足鼎立、鼎鼎大名、人声鼎沸、一言九鼎。)
在课文中写一个带“鼎”字的成语。注意把“鼎”的笔画笔顺写正确。 2.同学们,这些词语出自一篇课文:《为人民服务》。翻开第12课。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是议论文。(板书:议论文)
二、整体感知,提纲挈领 1.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是一篇议论文,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提出来的一个观点,在第1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个观点,能找出来吗?
2.出示PPT,全班齐读。
3.对比体会:A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B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一句话在表达上面很特别,哪一句说得更严密?
4.师:加上这两个表示事物达到极致的词,再次强调我们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5.既然提出了观点,毛主席就得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请大家快速浏览第2到第5自然段,说一说毛主席围绕这个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温馨提示:学好议论文有个规律:议论文的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
6.教师引导总结出: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互助
7.现在请同学看黑板,一看这几个关键词就知道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哪些问题?(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互助。)
师:对于主席来说,他今天要讲“为人民服务”,他的心里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他要先讲——(死的意义);再讲——(不怕批评);最后讲——(团结互助)。同学们,这样认真思考,抓关键、抓重点的学习方法很重要。
三、合作探究
(一)导思题:默读第2自然段,认真思考毛主席用了哪些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生汇报,师点拨。
(三)关于引用的点拨点
(1)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鸿毛:大雁的毛,比喻微不足道。泰山:高山,比喻受人敬仰。固:本来。或:有的。于:比。
为什么要引用司马迁的话呢?司马迁是两千多年前的名人,流传至今不是经典就是古老的智慧、永恒的真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已经被人们认可、被人们传诵,所以主席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令人信服!
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课件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师:读得真好,声情并茂。其实,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你还记得吗?(课件出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引用的是耳熟能详、经久不衰的——(生接答:名人名言);引用的是给人启迪、引人深思、让人震撼的——(生接答:名人名言)。所以主席的第一招就是引经据典。(板书:引用)
(2)关于对比。
1.这句话其实讲的就是一个字,那就是“死”。
2.第一个死的意思应该是?(舍生取义、英勇就义、慷慨赴死、牺牲就义等),这个死充满作者的称赞,是褒义词。第二个死应该用命丧黄泉、上西天、见阎罗、下地狱。
3.引导朗读,读出两个死的不同感情。
4.师小结:这就是同样一个词,但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一个是表达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崇敬,一个是表达对法西斯的愤恨和蔑视。来,把不同的感情读读这句话。
师:同学们,在主席的演讲中,在你们有感情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对比比出了——情感,比出了——轻重,比出了——是非,让我们记住这个说明的好办法——对比。
(3)关于举例子。
1.事实胜于雄辩,生活当中的张思德同志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所以这个表达方法就是“举例子。(板书:举例子)
2.师:结合资料,说一说你对张思德的认识。(补充资料)
3.同学们,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就是一个个典型的事例、生动的事例!这就是在举例子(师再指板书:举例)。事实胜于雄辩,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据。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什么才是实实在在的——(为人民服务),什么才是最可贵、最朴素、最永恒的精神——为人民服务!
4.朗读体会。
所以平时我们要说明难懂的道理,可以用——(生接答:举例);要说明抽象的事物,可以用——(生接答:举例);要打动人心,还是可以用——(生接答:举例)。是啊,用上了举例,让人恍然大悟、豁然开朗。所以,举例是证明观点的绝招、秘招、高招!
5.大家请看这三个表达方法,其实他们就是议论文中的论证方法,他们的运用就是为了论证文章的观点。记住了吗?主席还围绕其他方面讲了什么内容。
小结:“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其实,张思德只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代表,生死问题也只是“为人民服务”中的一个内涵。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还留下了主席许多经典的名句,还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它依然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和帮助。
板书设计:
12为人民服务
议论方法
死的意义 引用 不怕批评 对比 团结互助 举例子
教学反思4篇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第十二课。此文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全文阐述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文章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分层进行了论述。选编这篇文章,有几方面的意义:一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感受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一点儿基础;二是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教学本课的重点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课上播放了一段关于张思德牺牲的片段,孩子们在电影中直观的感受到了当时的场景,更初步明白了为什么毛泽东主席会做这样一个演讲。我再充分让学生去自主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谈体会和感受,使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没有丝毫的被动,完全尝试着主动分享喜欢的段落。
首先初读课文掌握大致内容,其次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教学结构,再找出论点论据,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议论的表达方式,最后朗读课文完美结束。
另外,在理解正确的生死观这个部分,我主要抓住了对比的教学方法,列举出学生熟悉的人物,让学生自己判断其死的意义,并请学生讲一讲他们的故事,使得学生更容易正确理解生死观的含义。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我在这节课注重了语言感悟,词语分析,把需要理解的词语放到句子中去体会,一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要让学生积累一定的词汇。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备课时就要抓好词语这个切入点。如:“精兵简政”一词,学生单纯的理解词语有点太生硬,并且也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于是把词语放到相应的句子中去,体会词语的含义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自己的教学水平还需提高,有智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往往比我们教上几节课的效率都要高。
三、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课上语文气息不足,语文应该是听说读写的结合。本节课中我只做到了听说读。对课后的拓展环节做的不是很到位,忽视了课后作业的重要性。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课后布置了一个小论点让大家以此进行充分论述写成小议论文。课后练笔对学生议论文的掌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
《为人民服务》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属于议论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课文的重点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以读为主:《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材选文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这类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基础。
2.从课文所表达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队伍应该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处进行交流,紧紧扣住语言文字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并透过文字去挖掘文字背后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3.抓住了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词析句,领悟语意。 二、成功之处
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反复读课文,在朗读和默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用“深文浅教”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自主发言,让学生学到知识,让教学收到了实效。只有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才能对文章作出比较透彻的理解。
三、不足之处
我也感觉有些欠缺:由于第一次接触议论文,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授课时,教师讲解的过多,不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理解。对于张思德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应该多搜集资料,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了解,才能更好理解作者要表达的观点。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然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熟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接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交流讨论;最后回归整体,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3《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讲演稿。讲演,是一种强调阐明观点和宣传效果,并注重感情感染的论说方式。《为人民服务》这篇讲演稿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朗读和默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应该从“深文浅教”中教会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实践,证明了这节课的安排是合理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