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政治学复习资料
民族政治学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斯大林对民族的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 民族的定义:民族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共同的历史和文化为纽带的人群共同体。
3、 民族政治:是民族共同体或民族的代表围绕公共权力形成的各种关系和开展的各种活动。
4、民族政策:国家的民族政策就是国家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手段和方式。它一般都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并通过国家行政权力来加以实施。、 5、民族村社:就是由一定民族的成员组成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村落社会。这是由一定民族的成员聚族而居形成的传统的、封闭的和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的村落社会,是农村社区的一种类型。
6、 民族政治组织:是民族共同体在开展民族政治斗争的过程中,以民族成员为基础、按照一定的程序建立起来、代表民族利益的履行着一定政治功能的组织。
7、民族主义政党:是被压迫民族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民族解放,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斗争中形成的政党组织。
8、民族政党:是指在国内各民族的矛盾和斗争中形成的(即使是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背景下形成,也主要是为了适应国内民族斗争的需要而建立的)。以某个民族为基础、代表某个民族利益,并以实现本民族的利益为根本目标的政党,是一种族体化的政党。
9、民族政治社团:如果社团争取的政治利益不是民族共同体中部分人的政治利益而是民族共同体的政治利益,其政治目的是为了争取、实现和维护民族的政治利益,那么,这样的社团就在具有社会性、政治性的同时,还具有民族性,就是民族政治组织,即民族政治社团。
10、民族政治领袖:从民族政治学的角度来看,民族政治领袖是掌握民族政治权力,领导民族政治生活,代表民族利益,率领民族共同体驰骋于政治五天的杰出人物。他们是民族政治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的政治角色。
1
11、民族精英:在民族社会或多民族社会中,由于种种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以及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等诸多原因,一些人受过良好教育,比另外的人有更强的能力和更大的影响力,不论是对民族的整合还是对民族的生活、民族的发展都具有更大的作用,这些人就是民族精英。
12、民族政治文化:是从民族共同体的角度对政治文化进行划分和界定而形成的一个特定范畴,指的就是民族共同体成员中普遍存在的对政治的主观取向,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制度、信仰和感情。
二、填空题:
1、民族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民族政治生活和各种民族政治现象。
2、民族在变迁过程中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宗教信仰、政治需要和族际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离散和聚合等两种方向不同的民族过程。
3、各民族在历史上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系是受当时的民族发展的客观状况决定的,这种状况包括民族发展水平和族际关系两个方面。
4、族际交往是族际互动的最基本形式,族际互动的其他形式都是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发展开的。族际依附是族际互动的又一种基本形式,它是指在族际交往和竞争中,弱小民族向强大的、有吸引力的民族的依靠和附着。这种依附一般都是通过政治体系实现的,并且通过政治体系的依附体现出来。 5、国族的多元性是民族国家的根本特征。
6、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同政策主体,即政策的制定者的价值取向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它是民族政策主体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外化和投射。
7、妥善地处理多民族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族际整合,是多民族国家政治体系能够维持的重要条件。
8、有效地族际政治整合,是多民族国家政治体系得以维持、巩固和稳定运行的基础条件。
9、民族自治体的基本问题:自治权问题和自治机关的民族化问题。
10、从民族构成的角度可以将民族村社政治体系划分为:单一民族村社政治体系和复合民族村社政治体系。
2
11、民族村社政治权利作用方式:非暴力方式和暴力方式。 12、民族政治关系的特点:确定性、多样性、复杂性、变动性、广泛性和结构性。 13、民族政治组织的形成基本条件:族际关系的紧张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14、民族政治社团可以划分为一般性民族社团和极端民族社团两种基本形式。
三、简答题: 1、民族的政治属性
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民族共同体为了获得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必须去争取或构建政治权力,构筑自己的政治权力体系,运用政治权利管理自己的社会生活。民族共同体由于不可避免地与一定的政治权力和政治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获得的特定属性。 2、民族政治的基本内涵
构建民族的公共权力系统、运用民族的公共权力、调整族际关系、建立民族的政治组织、开展民族的政治活动。 3、民族政治体系的种类
民族国家政治体系、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体系、民族国家和多民族国家内的次级政治体系。
4、民族政治对民族共同体有什么意义?
首先,民族政治为民族社会或多民族社会建立和维护秩序。其次,民族政治对民族共同体进行必要的整合。再次,民族政治聚集和维护民族共同体的利益。 5、民族国家和多民族国家的特征
国家主权的独立性,国家领土的统一性,国家权力的世俗性。 6、西欧建立民族国家的方式
首先,加强族体的凝聚力,其次,通过加强王权而实现国家的统一,再次,逐步摆脱外部势力的干涉。 7、少数民族政策的种类:
不承认政策、强制同化政策、一体化政策、保护区政策。 8、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的类型:
一是取向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二是取向于主体民族的利益。三是取向于各
3
民族的利益。四是取向于弱小民族的利益。 9、什么是民族自治体?
由于执掌国家政权的国族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少数民族有权参与对国家政权的执掌和控制,还会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在国家政权以下的层次上建立若干非国家政权性质的民族自治体系,从而形成民族自治体。 10、民族村社政治的形成:
运用村社公共权力管理村社公共事务,确立社会规则,协调村社内部关系,组织村社公益活动。这样就形成了各种以村社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角色和政治关系,从而形成了民族村社政治。 14、决定民族村社政治权力状况的因素:
财富、知识、声望、社会地位、传统和习俗、威慑。
15、当一个民族作为主体与其他政治主体如民族、政党、国家、政府发生了关系,便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民族政治关系,这是一种以特定的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分配为内容的民族关系。 16、民族政党组织的特点:
首先,民族的政党组织都有自己的政治纲领,其次,民族政党组织都力图影响、控制和掌握国家政权。再次,民族的政党组织的成员具有突出的民族性。最后,民族的政党组织是由民族领袖来领导的。 17、民族政治社团的作用
凝聚民族力量、进行利益表达、从事政治动员、开展整治斗争。 18、民族政治领袖的作用
领导民族政治生活、控制民族政权、代表民族根本利益、促成民族政治共识,发起和领导民族政治运动。 19、民族文化的内部结构:
一、是认知性成分:认识性成分指的是民族成员对政治权力、政治形式、政治组织、诊治过程、政治手段、政治角色、政治关系、政治产品等方面的一般知识; 二、是情感性成分:指的是民族成员对政治体系的组成部分以及政治体系的运作过程所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情绪反应,具体表现为热爱、忠诚、怀疑、疏远等; 三、是评价性成分:指的是民族成员依据一套以民族文化为背景的、在长期的社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