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2019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导语】勤奋是探求知识的舟楫,思维是探索知识的方法,请教是学习知识的妙招,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下面是无忧考网为您整理的《2019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仅供大家参考。
考点一、世界的黄土堆积区
1.范围:东起①太行山、西至②乌鞘岭、南至③秦岭、北抵④长城,跨⑤晋、⑥陕、⑦甘、⑧宁等省区。 2.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3.成因:风成说认为黄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考点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因素:
(1)地形: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 (2)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3)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4)黄土性质: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人为因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2.后果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考点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1.脆弱表现: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破坏后很难恢复。 2.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旱涝灾害。 考点四、生态建设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 【篇二:东北三省】
1.位置
东北区包括黑、吉、辽三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与朝鲜和俄罗斯两国接壤,大部分处在中温带。 2.地形和气候
山环水绕、平原辽阔的地形特征。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冬季大面积分布的积雪和冻土改变了全年水分的分配,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热量条件不足,早霜冷害影响农业收成。
3.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
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春、冬小麦,杂粮,春小麦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主要经济作物有:大豆、甜菜、亚麻,东北甜菜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辽东半岛是国内外的苹果产地。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是我国目前的防护林,长达800千米,被誉为“绿色长城”。东北山地有“东北林海”之称,森林资源丰富,是目前我国的森林采伐基地和世界的红松林区。林区出产的貂皮、鹿茸、人参素称东北“三宝”。
4.丰富的石油、煤、铁资源东北是全国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油田有大庆、吉林、辽河。大庆油田是我国目前的原油供应基地。的大煤矿有抚顺、鸡西、鹤岗。闻名全国的铁矿有辽宁的鞍山和本溪。
5.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东北三省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6.稠密的铁路网
主要铁路干线有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沈阳是东北地区的城市。大连港是东北的海港。松花江是东北最主要的内河航线。现在已建成我国最长的沈阳至大连的高速公路。 【篇三:区域特征】
一、区域特征的基本方法
区域特征就是指某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位置、地形、
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人口、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综合作用形成的地理特征。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主要有综合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
1.综合分析法: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区域的特征。区域特征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总体特征,需要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来认识。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主导因素,如气候酷寒是南极洲区域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其他自然特征(烈风、淡水资源和风能资源丰富等)和人文特征(无常住居民)。
2.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某地区的特征,多采用列表比较的形式,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 二、区域特征分析
区域特征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体现。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包括区域要素特征(地理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水系特征、经济特征等)分析、区域特征和成因的分析等。对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综合分析,主要从区域地理位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区域人文地理环境三大方面考虑。具体如下所示:
1.区域地理位置特征的分析思路
(1)绝对位置: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判断,也就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