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嘉兴学院教务处网站
《会计学》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 3425019 总学时:48学时(讲课48学时) 总学分:3
课程类别:必修(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金融学专业
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地位:
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应用科学。主要研究会计及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它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会计学是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或专业模块课;
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开设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对会计信息的生成、报告、分析和利用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为将来参与企业经济管理活动预备必要的会计知识;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处理一般会计业务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有指导性的自学、讨论和练习,教学辅助资料要求有习题集、试题库、CAI课件等;课堂和课外练习环节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编制,总账、明细账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本课程是一门实务性较强的课程,主要应采用启发式、课堂讨论以及案例教学为主;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
大纲使用说明:
本教学大纲的编写内容主要适用于非财务管理、会计专业的学生。
大纲正文
第一章 总 论 学时:6学时 (讲课6学时) 本章介绍会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范,主要包括会计的含义、职能与目标,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的基本方法。要求学生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环境变化对与会计演进的影响,了解会计的基本方法;理解会计的含义、职能、会计假设、会计准则和会计要素。
本章讲授要点:会计的基本概念,包括会计本质、基本职能;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准则和会计要素;讲授会计的学科分类。
重点: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假设、会计准则和会计要素。 难点:会计假设、会计准则和会计要素。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职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含义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三、会计目标
第二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一、会计对象 二、会计要素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33
二、会计核算的行为规范 第四节 会计方法
一、会计核算 二、会计分析 三、会计考核 四、会计预测 五、会计决策
第二章 会计处理方法 学时: 2学时 (讲课2学时) 本章介绍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四个会计处理方法(环节)。要求学生理解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基本概念,了解确认标准、计量基础、记录方法、报告内容和会计循环。
本章讲授要点:主要介绍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四个会计处理方法(环节)。
重点: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 难点:会计确认的概念和确认标准的理解。 第一节 会计确认
一、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 二、会计确认标准 三、会计要素的确认 第二节 会计计量
一、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 二、会计计量单位 三、会计计量基础 第三节 会计记录
一、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 二、复式记账
三、填制与审核凭证 四、登记账簿 五、成本计算 六、财产清查 七、编制财务报表 第四节 会计报告
一、资产负债表 二、利润表 三、现金流量表 第五节 会计循环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学时:2学时 (讲课2学时) 本章介绍会计科目、账户的概念与设置,是第四章(复式记账)的基础。要求了解设置会计科目、账户的意义和原则;理解会计科目、账户的概念及相互联系;掌握账户的分类、格式和结构。
本章讲授要点:主要介绍会计科目、账户的概念和设置原则,科目与账户的相互联系,账户的分类、格式和结构。
重点:账户的分类、格式和结构。 难点:账户的分类、格式和结构。
34
第一节 会计科目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第二节 会计账户
一、设置会计账户的意义
二、账户的格式和结构 三、账户的分类 习题:见配套习题集
第四章 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学时:14学时 (讲课14学时)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章,主要介绍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在工业企业基本业务核算中的应用。要求理解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等概念;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了解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本章讲授要点:主要介绍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及其在工业企业基本业务核算中的应用。
重点: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及借贷记账法的使用。 难点:借贷记账法的使用。 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
一、理论基础
二、记账符号和账户结构 三、记账规则 四、试算平衡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一、购进业务的核算 二、生产业务的核算 三、销售业务的核算
四、利润形成及分配业务的核算 第二节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习题:见配套习题集
第五章 会计凭证 学时:4学时 (讲课4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会计凭证的意义、种类、填制和审核。要求理解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意义;掌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
本章讲授要点:主要介绍会计凭证的意义、种类,会计凭证的基本要素,会计凭证如何填制和审核。
重点: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 难点:记账凭证的填制和传递。 第一节 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及其种类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 三、原始凭证的审核 第三节 记账凭证
一、记账凭证及其种类 二、记账凭证的填制 三、记账凭证的审核
35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 习题:见配套习题集
第六章 会计账簿 学时:4学时 (讲课4学时) 本章介绍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设置账簿的原则,账簿的启用、登记、更正方法,总分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规则。要求理解会计账簿在整理会计信息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掌握登记会计账簿的方法和原则。
本章讲授要点:主要介绍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设置账簿的原则,账簿的启用、登记、更正方法,总分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规则
重点: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设置账簿的原则,账簿的启用、登记、更正方法,总分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规则。
难点:错账更正和平行登记。 第一节 会计账簿概述
一、 设置账簿的意义 二、设置账簿的原则 三、 账簿的种类 第二节 会计账簿的登记
一、账簿的基本要素 二、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 三、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 第三节 记账的规则
一、启用账簿的规则 二、登记账簿的规则 三、更正错账的规则
四、总分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规则 习题:见配套习题集
第七章 成本计算 学时:4学时 (讲课4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会计学中成本计算的原理和一些基本方法。要求初步了解成本计算的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成本、产品成本、盘存制度等基本概念;掌握资产取得成本、耗费资产成本、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原理和方法。
本章讲授要点:理解成本、产品成本、盘存制度等基本概念;掌握资产取得成本、耗费资产成本、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原理和方法。
重点:产品成本、盘存制度等基本概念;掌握资产取得成本、耗费资产成本、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原理和方法。
难点: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的区别。 第一节 成本计算的概述
一、成本计算的定义 二、成本计算的内容 三、成本计算的作用 第二节 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
一、材料取得成本的计算 二、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 第三节 耗费资产成本的计算
一、存货盘存制度 二、存货的计价方法
3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