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学要点

人类学要点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9:09:27

人类学家格尔兹关于社会文化的阐释亦有助于语言学者思考理解语境和意义 今日语言人类学肇始于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和文化研究 ?语言人类学家与语言学家不同:

他们的技术性语言分析只是达到一个目的的手段,以此作为数据和根据,从中推导出进一步的人类学问题

人类学家在“语言与文化”这样的题目下研究诸如世界观之间的关系、语法类型与语义场、话语对社会化和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语言与社区的互动

语言人类学有别于探讨语言内部结构的语言学研究,它侧重把语言纳入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视野中考

(二)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

话语分析关注社会文化知识和语法之间的关系,其重点是会话推理(conversational inferences),而会话推理则有赖于对语境的解释。

话语/交际民族志是人类学家研究语言现象时所运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交际民族志学者认为,特定的文化模式决定谈话的内容和形式,因而该领域注重分析语言在社会文化联系中的使用问题

五、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或民族学 ?(一)文化人类学及其相关称谓

?美国学者霍尔姆斯于1901年在《美国国立博物馆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文化人类学这一术语

旨在强调人类学中研究人类文化的部分,指代研究与人的生物特性相区别的人类社会及其文化的一门学科

它所关注的人类文化现象,侧重描述、分析、解释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社会和文化的异同,包括人们在风俗习惯、婚姻家庭、亲属制度、宗教信仰、政治经济制度、原始艺术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和差异 

?进化理论(分为古典进化论和新进化论两种) ?传播理论 ?功能理论

?文化与人格理论 ?结构理论 ?文化唯物论 ?象征理论 ?解释理论 ?实践理论 ?反思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一般通过田野工作和撰写民族志的方法获得资料与结论。 ?田野民族志研究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学术传统。

(二)文化人类学知识积累的意义

传统上,人类学家要到一个特定的、较小的族群中间住下来,考察其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诸如生计与经济行为、政治、信仰、宗教、习俗等,经过他(她)的组织、描写、转述和分析,提供一个“族群图景” 这一工作成果构成了比较民族志(comparative ethnography)研究的基础。

区域民族学/人类学意义上的资料收集还扩展到历史文献、考古发掘等跨学科的知识,目的是为了重建某一个过去到现在的社会文化体系

文化人类学不断积累的重要知识内涵中,无论从人本的出发点,还是从不同地理区域的族群生活方式的理解考虑,人类学都处在探索世界各地人类未来发展的基础理念的重心之中。

它的一些理念与原则可以构成一种潜在的知识储备,提高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建议人性与文化未来转换的方向,随时发挥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作用;这门知识可以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增强文化学习与理解的自信力,提供不同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之道;

人类学具备的认识人、族群、文化与社会的理论,如人性转换与文化传递、伦理观念、文化唯物论、文化相对主义、文化进化、交换理论、仪式与信仰、象征系统、情感与意义、整体论与文化区域观察等决定了这门学科的独立性与价值,它的基本原则至今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

六、人类学与社会学

?人类学从发生期就包含了对人类两大基本特性即生物性和文化性的整体性探讨,人性之模塑与(他者)文化的关注是其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四大分支,包括: 体质/生物人类学 考古人类学

语言人类学和社会 文化人类学/民族学

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学不包括前三项

在社会关系、组织和行为方面的兴趣一直为社会学和人类学所共同分享,所称“姊妹”学科的寓意也主要由此而来。 1,它们传统研究的社会类别不同:前者强调对国家的研究;后者侧重非国家社会 2,在收集资料的方法上的差别 : ? 社会学家:倾向于使用问卷和发现其他可测定的资料、样本分析和统计技术

?

人类学:田野参与观察方法、定性分析与诠释

3,关于人性与文化的研究与应用课题中,特别是那些涉及体质、医学、公共卫生、人性与人类行为、文化生态系统等的研讨中:人类学和社会学面对相同的社会问题,研究的出发点也不尽相同

第三节 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

?普同性

?文化相对性 ?适应 ?整体

一、普同性

?所谓普同性或普同论(universalism)是指地球上全人类的一致性与共同性。

各个地理区域的人民,无论肤色是否相同,还是民族是否相同,都属于同一物种,因此人人都是平等的同类

?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

在整个人类种群的普同性以外,还有属于大体上的或一般的人群所有的,以及一些个别人所有的特征

二、文化相对性

?文化相对性(cultural relativism),也称文化相对论或文化相对主义:该理论主张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而且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平等的,但这种“平等”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而赞成或接受某一人群的所思所为,而是指将文化行为放入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对待

?人们总是习惯于以自己所属的群体文化价值和传统观念来衡量、判断并且解释其他社会文化行为,这就是所谓的“民族

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其极端表现是“文化沙文主义”(cultural Chauvinism),即认为自己拥有的习俗、信仰永远优于别人的习俗和信仰,并以自己的文化来规范他人的行为

三、适应

?通常所说的适应(adaptation)是指地球上的生物种群通过自身变化与周围环境达成协调并繁衍下去的过程。 ?人类的适应则包括: ?生物性适应和文化适应

?人的生物性适应:

?主要指人体同周围环境保持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体质协调 ?人的文化适应

?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的策略达成和自然与社会环境之和

?适应既包括对过程的适应,也包括对结果的适应。

?文化的适应使文化的发展具有矛盾性。适应过程具有两个特征: ?稳定性:就是文化的保守性,文化有保持现状的倾向

?创造性:主要结果之一,便是它能在特殊环境下产生多种文化,产生多样性

?“适应”已不再是一个孤立单一的概念,不同文化要素之间可以进行跨越式的交流、吸收,旧有秩序和规则不断被打破,

重新组合并吸收新的文化要素。

?任何文化的人们都需要不断地重新定位,以期在这样一个变动的社会里获得新的生存空间,重构自身。

?适应的含义已不再是惯习的简单吸收和借鉴,更包含了发展和创新的含义。

四、整体性

?(一)整体性的主要内涵  ?整体性(Holism)又称整体论

?是指在人类学学科的研究进程中,历代人类学家以不同的理论为出发点,积累关于人类整体性认识论的不断完善过程。

?当代人类学家至今仍需要不断把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视为一个动态的整体,关注对其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双重观

察,做生物性与文化上的综合分析,以不断认识田野工作中的较小的区域社会与更大的人类社会的总体

?(二)哈里斯的整体论研究视角 

?(1)方法论角度(methodological holism)。认为整体论是人类学研究过程中应当持有的态度和观察方法。 ?(2)功能主义角度(functionalist holism)。即局部和整体的有机结合及功能的充分发挥,也就是考察社会各方面的分支。

?(3)综合的角度(laundrylist holism)。即人类学综合生物的、社会的、文化的、语言的、历史的、当代的各个角度的内容,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全部内容都抱有兴趣,无论是过去、现在、将来,还是生物、社会、语言及文化 ?(4)过程角度(processual holism)。这一角度是对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具体操作过程加以描述,认为人类学坚持整体论需要对以下内容作出解释:人类的起源及衍生、文化多样性、语言的形成及演化、人类意识的出现、社会及文化的起因、特殊社会及文化分化的整体性原因等。 (三)整体论的意义 

?整体论是一个辩证的理论,也就是说,整体是必要的,同时又是相对的。

?人类学的哲学理念和各种研究理论和方法,都是在特定时空地点下基于对特定人群的认识得出的; ?为了深入理解特殊现象,必须要基于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才可行

?人类学对整体论的推崇与坚持:

?由人们在社会科学领域里认识事物的根本立场决定,让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整体与个体相统一 ?由学科本身以人及其文化为对象的特点所决定

?避免狭隘的目光而力求宽广的系统观照 ?主张对所观察的事物做通盘的考虑

复习思考题 

?1什么是人类学?

?2试解释文化和culture的含义。

?3说明跨文化比较的方法及其前提条件。 ?4简单概括一下人类学的四个分支学科。

?5如何认识整体性的文化研究? ?6如何认识文化相对主义?

?7阐述你所知道的人类学的几个认识论主题。

推荐阅读书目

?1张实体质人类学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

?2俞伟超考古学是什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3[英]约翰·甘柏兹会话策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 ?4[美]C恩伯,M恩伯文化的变异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5[美]墨菲(RFMurphy)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6迈克尔·C·霍华德(Michael CHoward)文化人类学台北:弘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7[英]罗伯特·莱顿(Robert Layton)他者的眼光(人类学理论入门)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8[英]阿兰·巴纳德(Alan Barnard)人类学历史与理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9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修订版,第一章,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

?10[法]毛斯(MMauss)社会学与人类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 ?11[美]瑟维斯人类学百年争论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

?12 Conrad Phillip Kottak 2002(1994).Anthropology:The Exploration of Human DiversityMcGrawHill Inc

?13 WAHailand 1993 Cultural Anthropology Orlando,Harcourt

?14 LBinford 1962 Archaeology as Anthropology American Antiquity 28:217~225 ?15 Dell Hymes 1964 Language in Culture and Society New York:Harper & Row ?16 GEMarcus and MMJFischer 1986 Anthropology as Cultural Critique:An Experimental Moment in the Human Sciences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7 William Adams 1998 The Philosophical Roots of Anthropology CSLI Publications,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

?18 Marvin Harris 1999 Theories of Culture in Postmodern Times.London:Sage Publications Ltd

第二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

?进化论

?传播与社会、文化 ?功能论

第一节 进化论

?进化与进化论 ?人类学的进化论

一、进化与进化论

?(一)进化

?进化(evolution)一词源于拉丁语evolutio,本是“展开”的意思,指各种变化,不带有方向性

?1862年,斯宾塞将之界定为:进化是通过不断的分化和整合,从不确定、不连贯、同质,向确定、连贯、异质的变化

?(二) 进化论

?1801年,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最先明确地提出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系统阐述了其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物种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

?第二,在变化过程中,生物的自然选择机制与高度的变异性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自然选择就是把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把不利的变异淘汰掉,从而使自己能适应不同的环境而生存下来

?1852年,斯宾塞在《进化的假说》中将社会类比为生物有机体,并提出了社会单线进化的思想

?以斯宾塞社会进化论为代表的社会进步观念,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一道构成了进化论人类学的两大思想来源

搜索更多关于: 人类学要点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人类学家格尔兹关于社会文化的阐释亦有助于语言学者思考理解语境和意义 今日语言人类学肇始于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和文化研究 ?语言人类学家与语言学家不同: 他们的技术性语言分析只是达到一个目的的手段,以此作为数据和根据,从中推导出进一步的人类学问题 人类学家在“语言与文化”这样的题目下研究诸如世界观之间的关系、语法类型与语义场、话语对社会化和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语言与社区的互动 语言人类学有别于探讨语言内部结构的语言学研究,它侧重把语言纳入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视野中考 (二)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 话语分析关注社会文化知识和语法之间的关系,其重点是会话推理(conversational inferences),而会话推理则有赖于对语境的解释。 话语/交际民族志是人类学家研究语言现象时所运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