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湛江市高三高考测试(二)理综化学试题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Na-23 Fe-56 Ca-40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烯可催熟水果
B.SO2、CO2和NO2都可形成酸雨
C.盐析可提纯蛋白质并保持其生理活性 D.通过石油的裂解可获得乙烯、丙烯 8.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OH—、Na+、NO3— B.Al3、AlO2—、HCO3—、Na
++
C.Na+、Fe3+、SO42—、I— D.Fe3、SCN—、Na、CO32— 9.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1.2L氮气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B.16g CH4含有的电子数为8NA
C.7.8gNa2O2与足量C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
D.1L0.1mol?L1的Na2S溶液中含有的S2为0.1 NA 10.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A B C D 陈述Ⅰ SO3溶于水后能导电 铁比铜活泼 浓H2SO4有强氧化性 SO3为电解质 铜板上的铁钉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 浓H2SO4常温下能与Cu发生反应 陈述Ⅱ 小苏打可做焙制糕点的膨松剂 NaHCO3能与碱反应 11.80℃时,下列各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pH=3的碳酸中:c(H+)=3.0mol?L1
-
B.饱和乙酸钠溶液中:c(Na+)= c(CH3COO)
﹣﹣
C.pH为2的盐酸中:c(H+)=c(Cl)+c(OH)
---
D.pH=13的烧碱溶液中:c(OH)=1.0×101mol?L1 12.下列对有关物质性质的分析正确的是
A.Na久置于空气中,最终生成NaHCO3, B.在高温下用氢气还原AlCl3可制取金属铝 C.SiO2与焦炭反应,再经化学提纯得高纯硅 D.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反应生成NO2
2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乙醇和乙酸 B.用NaOH溶液除去溴苯中的溴
C.用NaAlO2溶液和过量盐酸制备Al(OH)3 D.用足量铁粉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杂质
23.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原子半径(×10-10 m) 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X 1.86 +1 —— Y 0.99 +7 -1 Z 1.43 +3 —— M 1.60 +2 —— R 0.75 +5 -3 Q 0.74 —— -2 A.元素X和Q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B.X、Z、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可两两相互反应 C.用单质Z做的容器不能盛装浓硫酸
D.Y的气态氢化物与R的气态氢化物能反应 30.(16分)乙酰水杨酸是一种使用广泛的解热镇痛剂。合成原理是:
(1)乙酰水杨酸的分子式为 ,1mol乙酰水杨酸最多能与 mol H2 反应。 (2)上面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
(3)有关水杨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B.可发生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C.1mol水杨酸最多能与2mol NaOH反应 D.遇 FeCl3溶液显紫色
(4)乙酰水杨酸与足量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乙酰氯(CH3COCl )也可以与水杨酸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不写条件) 。
(6)写出一种符合下列条件的乙酰水杨酸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Ⅰ.能遇FeCl3溶液显色 Ⅱ.苯环上只有2种一溴取代物 Ⅲ.1mol该化合物能分别与含4mol Br2的溴水或4mol H2 反应 31.液氨是一种良好的储氢物质。
-
已知:① 2NH3(g) N2 (g) + 3H2(g) ΔH = +92.4 kJ·mol1
-+
② 液氨中2NH3(l) NH2 + NH4
(1)氨气自发分解的反应条件是 (填“低温”或“高温”)。
(2)图1为某温度下等质量的不同金属分别催化等浓度氨气分解生成氢气的初始速率。反应的活化能最大的是 (填催化剂的化学式)。
8- 氢气初始生成速率 7- 6- 5- 4- 3- 2- 1- 0 Ru Rh Ni Fe
图1 图2
(3)其他条件相同,反应①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后,氨气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
①a点所代表的状态________(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
② c点氨气的转化率高于b点,原因是 。 ③请在图2中再添加一条Ni催化分解氨气过程的总趋势曲线。
④假设Ru催化下,温度为750℃时,氨气的初始浓度为c0,平衡转化率为40%,则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 = 。 (4)用Pt电极对液氨进行电解也可产生H2和N2。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32.(16分)某工业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FeO等。某课题小组设计如下工艺流程对资
源进行回收,得到Ce(OH)4和硫酸铁铵矾。 废玻NaOH溶液 璃过滤 粉 末 已知:CeO2不溶于稀硫酸;酸性条件下,Ce3+易水解,Ce4+有较强氧化性。
(1)硫酸铁铵矾可净水,其原理是(写离子方程式) 。 (2)滤液A的主要成分 (填写化学式)。
(3)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是 。
(4)反应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5)已知制硫酸铁铵矾晶体[Fe2(SO4) 3·(NH4) 2SO4·24H2O,式量964]的产率为80%,若加入13.2g (NH4) 2SO4(式量132),可制得晶体的质量是 。 (6)化合物HT可作为萃取剂能将铈离子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过程表示为:
Ce2(SO4)3 (水层)+ 6HT(有机层)
2CeT3 (有机层)+3H2SO4(水层)
分液得到CeT3 (有机层),再加入H2SO4 获得较纯的含Ce3+的水溶液。可选择硫酸作反萃取剂的原因是 (从平衡移动角度回答)。
Ce(OH)4产品 O2 反应② Ce(OH)3的悬浊液 滤液A 滤液B 滤渣A 稀硫酸 过滤 滤渣B 稀硫酸、H2O2 反应① 加碱 含Ce3+的溶液 硫酸铵溶液 (热浓) 氧化 操作…… 硫酸铁铵矾
33.(16分)某实验小组模拟“侯氏制碱法”制纯碱,并进行以下探究:
(1)检验纯碱样品中是否混有NaHCO3,请选择下列装置设计实验,并完成下表:
选择的装置 (填编号)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样品含 NaHCO3 (2)测定该纯碱样品的纯度:称取m1g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水溶解,滴加足量CaCl2溶液。将反应混和物过滤、 (填操作)、干燥、称量为m2g。该纯碱样品的纯度为 。 (3)该小组同学在0.1mol/L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1滴,溶液没有什么变化,但加热后显淡红色,加热较长时间后冷却,红色不褪去。为探究原因,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1: 加热0.1mol/LNaHCO3溶液,测得溶液pH变化如下表
温度(℃) 10 pH 20 30 50 70 80 100 8.3 8.4 8.5 8.9 9.4 9.6 10.1 但当温度恢复到10℃,测得溶液pH=9.8。
实验2:加热0.1mol/LNaHCO3溶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0.1mol/LNaHCO3溶液中存在的平衡(除水电离平衡外) 、 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平衡以__________为主。
②结合实验1、2分析,加热0.1mol/LNaHCO3溶液,pH增大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
7B、8A、9C、10B、11C、12C、 22AC、23BD 30.(16分)
(1)C9H8O4 (2分) 3 (2分)
(2)取代反应(2分,没写类型扣1分) (3)AB(2分,只选A或B得1分,多选没分) (4)(5)
─OOCCH3 △
+3KOH →
─COOH
─OH
+CH3COCl →
─COOH
─OK
+CH3COOK +2H2O (3分,没配平扣1分)
─COOK
─OOCCH3
+HCl (3分)
─COOH
HOOH ╲ ╱
(6) (2分)
∣
CH=CHCOOH
31.(16分)
(1)高温(2分) (2)Fe(2分)
(3)①是 (2分) ②b、c点均未达到平衡,c点温度较高,反应速率较快,故氨气的转化率较高。
(3分,3个得分点,答对1个得1分)
a ③见图曲线 Ni(2分)
c
0.2c0×(0.6c0)
④ 或0.12 c02 (2分) 2
(0.6c0)
-
-
3
α(NH3)% RuRh b (4)2NH3 + 2e = H2 + 2NH2
-
或2NH4+ +2e = H2↑+2NH3 (3分,没配平扣1分) Ni
Fe 32.(16分)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温度
3++
(1)Fe+3H2OFe(OH)3(胶体)+3H(3分,没配平或没写胶体或没写共扣1分) (2)Na2SiO3 (2分)
(3)2CeO2 + H2O2 + 6H+ ==2Ce3+ +O2↑+4 H2O(3分,没配平扣1分)
(4)4Ce(OH)3+O2+2H2O==4Ce(OH)4 (3分,没配平扣1分) (5)77.1g(3分) (6)加入硫酸,可使平衡向左进行,使Ce3+进入水层(或答加入硫酸,平衡左移。2分) 33.(16分)
(1) “AB” 或“AC” 或“ACB” (2分); “B变浑浊” 或“C变蓝” 或“C变蓝、B变浑”(2分) 106m2(2) 洗涤 (2分) m1%(2分) (3) ① HCO3-H++CO32- (2分); HCO3-+H2OH2CO3+OH-(2分); 水解平衡(2分) ② 水分蒸发,溶液浓度增大;或NaHCO3分解生成Na2CO3,碱性增强;或NaHCO3
水解平衡被促进(2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