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模具抛光实战经验
拋光的目的、定義、流程
1.拋光的定義:
所謂拋光(研磨)簡單的解釋就是在不損壞工件的形狀下,盡可能的減少工件粗糙表面作業的意思(拋光又稱研磨作業,是研磨作業的最終制程,能夠顯現光澤度.) 2.拋光目的及範圍: A.目的:
a. 使成形品上具有光學的功能而且可提高外觀價值. b. 減少塑膠疏阻抗及脫模時的阻擾.
c. 提高模具接合面精度,防止(樹脂)塑膠滲漏. d. 提高模具壽命,亦可防止模具生銹.
B.範圍:
針對有外觀要求,脫模不順時的模具. 3.作業流程:
擔當確認
4 接收派工單 擔當確認相關說明,確認派工單指示是否清楚,納期是否能滿足 擔當審查 OK 擔當安排工作 組員執行工作 加工OK後填寫派工單 主管確認 交給事務 各類型的工件加工方法
1.平面:
拋光作業和研磨一樣是非常純而且單調的工作,必頇要有相當的耐性.拋光作業中所施加的壓力差不多以手指尖輕輕推動的力量就足夠了.若推壓的力量太大會在工件表面留下傷痕,同時也會使形狀精度降低. 注意:在加工此工件時用油石或砂紙時用力要適當不可忽輕忽重,不可倒角,工件本身的弧度曲線要保持原形. 2.圓孔:
研磨圓孔拋光作業當中工件是隨時保持旋轉狀態,但是要注意相同的地點不要以同一的姿勢研磨太久,根據工件形狀適當加工,一般盡可能按脫模方向拋光且保證不可倒勾或倒角(邊) 注意:
1. 3D面圓形底:在進行粗拋光時,應選用1/8*1/4的油石或纖維油石,用砂紙拋光時,應選用較軟的工具包砂紙,隨工件的曲線弧度進行.
2. 圓形平面:應按橫向或縱向加工,使用工具時應選用直面或較薄的油石,防止在左右推動時碰到側壁倒角(邊). ※ 此型的工件是較難度高的工件,在加工時一定要細心認真. 3.自由曲面(三底)面不規則型:
a. 在粗加工時選擇面比較窄的油石,推動時用力均勻,且油石或砂紙應順著
5 工件弧度走,不可刻意去改變弧形.
b. 在用砂紙拋光時應根據工件大小選用適當的工具,一般盡可能選較軟的工具(如:竹筷、橡膠棒,另少用油石或銼刀)包砂紙,且砂紙應緊包住工具,不可漏出而刮傷工件(例如:DT-1013或DT-271)兩种都有側壁小臺階而底面為弧形,在粗拋側壁時都應選用纖維油石,拋底面時選用9 1/8*1/4的窄油石,在用砂紙拋側壁時選用面較窄的竹筷,拋底面時用橡膠棒包住砂紙,選擇合適的工具,可使“效率”有保障. 4.縫隙(臺階面)
a. 拋光時油石或砂紙應緊貼在工件表面,這樣才能不使工件變形或損壞,不可油石或砂紙的下端(上端)緊貼時而另一端翹起,這樣會使工件有倒勾或倒角現象發生.
b. 根據工件形狀判斷拋光方向,盡可能按產品脫模方向加工.
c. 加工此面經常出現的問題有上端或下端沒有拋到而另一端已拋了好多的現象:首先要選擇油石(前后端厚度要一致)然后把油石與工件接觸面保持平衡,上下用力均勻,要整個面接觸.開始拋光時要先處理角落、邊角和圓角等較難拋光的地方,在處理尖角及邊角應特別小心,注意不要形成圓角或圓邊,應盡量采用較硬的拋光工具.
5.其它形狀:無論拋光何种形狀的工件方法基本上都是很雷同的.以上簡單的
解說說了幾种常見的拋光形體,具體怎樣去加工請參考(鏡面拋光注意事項以及ASSAB模具鋼材的拋光)
6 鏡面拋光注意事項
拋光操作是一項耗費時間和費用昂貴的工序,遵循一定的守則可以降低拋光操作的成本,拋光的每一個步驟必頇保持清潔,這一點最重要.
1.拋光環境場所:
A. 應避免在沒有粉塵、灰塵的環境中進行拋光(除粗加工可在車間內進行初步研磨).
B. 應選擇在人員粉塵稀少的環境處進行拋光. 2.拋光方法:(一般)
A. 開始拋光時要先處理角落、邊角和,圓角等較難拋光的地方. B. 處理尖角及邊角應特別小心,注意不要形成圓角或圓邊,應盡量采用較硬的拋光工具.
C. 先將模仁表面以粗油石或砂紙進行初步拋光,必頇注意模仁的表面弧度曲線要保持(不可有倒角現象)頇一次以同一方向為主.※例如:第一次推磨以橫向方式時,就必頇從頭至尾都用橫向方式,拋光均勻(不可忽輕忽重)再改為縱向方式,直到橫紋消失為止,然后再更換細的油石或砂紙繼續重復以上方式(也可使用逆時向方式更能確保均勻、拋光方向及步驟. ). D. 推動力量應適當,不可忽輕忽重.
E. 再遇到轉角處,應放慢速度,並使用其它較細之工具用砂紙包住再進行拋光,切勿倒角.
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