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UML实验报告
步骤:
(1) 识别关键用例作为第一个迭代周期的开发目标(一般是在用
例图中被依赖得比较多的用例)。可以选“企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 “进销存管理”子系统-> “库存管理” -> “原材料出库” ->“领料单处理”主线中的“领料单处理”用例;也可以选“企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 “进销存管理”子系统-> “销售管理” -> “合同管理” ->“收款单处理”主线中的“增加销售合同”或“收款单处理”用例。(其实,选“库存管理”主线更合适;当然,如果要实现产销一体化,以销售订单指导生产和采购,并实现零库存目标,那么一切工作就以销售管理为中心。即便如此,首选“增加合同”用例也更为合适。)
(2)识别概念和重要属性。
(3)建立概念间的关联。
画图原理:
(1) 可以采用“逻辑视图”下的类图描述概念模型,只不过每个类中只有类名和属性,没有方法。在概念建模 阶段也没有必要确定属性的类型和访问属性。
(2) 概念间的关联可以采用一般关联(无方向实线),当然,对于聚合和泛化,应采用相应的连线(组合:实心菱形+实线;聚合:空心菱形+实线;泛化:空三角形+实线)
步骤:
(0)前提条件:第一个迭代周期可以选“企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 “进销存管理”子系统-> “库存管理” ->“原材料出库” ->“领料单处理”主线中的“领料单处理”用例;也可以选“企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进销存管理”子系统-> “销售管理” -> “合同管理” ->“收款单处理”主线中的“增加销售合同”或“收款单处理”用例。做好与此用例相关的概念模型
(1)建立相关的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在“逻辑视图”下的类图中描述概念模型,可以直接在类图main 中绘制,也可采用类似用例图中用过的分包机制
(2)绘制概念和重要属性。 (3)绘制概念间的关联。
[ 实验结果]
[ 实验总结]
① 对重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② 实验中的问题和提高:对自己的分析或设计进行评价,指出合理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方案。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