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微生物学
全面的书籍是《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
15. 放线菌是一类有分枝状的菌丝体 和以孢子进行繁殖的丝状细菌,其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__抗生素___的主要产生菌。
16.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绿色自养原核生物是蓝细菌。 17. 大气中最早的产氧生物是蓝细菌。 18. 蓝细菌没有鞭毛,但能进行__滑行________运动。 19. 生物界中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型生物是支原体。
20. 能引起落基山斑点热的原核微生物是立克次氏体;能引起沙眼的原核微生物是衣原体。 21. 古生菌细胞壁不含肽聚糖,细胞膜脂成分是L-型甘油,核糖体大小为70S。
22. 真核微生物不是一个单系类群,而是包含了属于不同生物界的几个类群——真菌、藻类及原生动物等。
23. 构成丝状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根据菌丝有无横隔结构分为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生长在基质表面和插入基质内部、负责消化和吸收营养的菌丝体是营养菌丝。
24. 真菌无性繁殖孢子的种类主要有节孢子,厚垣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和分生孢子等五种。真菌的有性孢子种类有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和子囊孢子和担孢子等。 25. 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方式主要有_ 芽殖 _和_ 裂殖 。
26. 完整的病毒颗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核酸被衣壳包被,有的病毒在衣壳外面有包膜,包膜表面存在由刺突。
27. 病毒颗粒的形态有螺旋对称结构、二十面体对称结构和复合对称结构3种类型。 28. 国际公认的病毒分类与命名的权威机构是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
29. 烈性噬菌体入侵寄主的过程可分为吸附、侵入、生物合成、成熟、释放等五个阶段。 30. 烈性噬菌体的一步生长曲线分为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3个时期。由一步生长曲线可以获得病毒繁殖的两个特征性数据是潜伏期和裂解量。
31. 噬菌体与细胞共存的特性称为溶原性,被浸染的细胞称为溶原性细胞,溶原性细胞具有溶原性转变 、免疫作用 、溶原性是可逆的3大特点。
32. 凡必需利用有机碳源的微生物为异养微生物;凡能利用无机碳源的微生物为自养微生物。 33. 微生物的能量来源,主要有光能和化学能。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碳源和能源的不同,可把微生物分为__光能自养型______,__光能异养型_____,_化能自养型___,__化能异养型_____ 四种营养类型。
34. 培养放线菌常用的培养基是高氏I号培养基;培养真菌常用的合成培养基是察氏培养基;培养酵母菌常用的培养基是麦芽汁培养基。
35. 在配制培养基时,常用的凝固剂为琼脂或明胶。
36. 鉴别产蛋白酶菌株时,常采用的鉴别培养基是酪素培养基或明胶培养基;鉴别肠道细菌时,常采用的鉴别培养基是糖发酵培养基。
37. 在实验室中,常用固体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或稀释倾注平板法分离、纯化微生物。 38. 常用的纯培养的保藏方法有斜面冷藏法、沙土管保藏法、低温冷冻保藏法、冷冻干燥保藏法。 39.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主要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大类。
40. 在营养物质运输中需要载体参加的运输方式是促进扩散,主动运送和基团转位。 41. 在营
试题B答案总14页第5页
微生物学
养物质运输中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送 和基团移位 。
42. 在营养物质的四种运输方式中,只有基团移位运输方式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组成。 43. 在营养物质运输中顺浓度梯度方向运输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
44. 根据微生物的生长温度范围,可将微生物分为嗜冷微生物、耐冷微生物、嗜温微生物、嗜热微生物和超嗜热微生物5种。
45. 多数细菌生长最适pH是7-8;放线菌生长最适pH一般是7.5-8.5;酵母菌生长的最适pH一般是3.8-6.0。
46. 根据微生物对氧的需求,可将其分为专性好氧微生物、兼性厌氧微生物、耐氧厌氧微生物、专性厌氧微生物和微好氧微生物。
47. 测定样品中总的微生物细胞数常采用的方法是直接显微镜计数法,该法也称为血球计数板法。
48. 测定样品中微生物的活细胞数常采用的方法是平板计数法和膜过滤法。
49. 细菌纯培养的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死亡期4个主要时期。 50. 如果培养细菌的目的在于获得大量菌体,应在培养的稳定期进行收获。 51. 连续培养的方法主要有恒化器和恒浊器两种。
52. 培养基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玻璃器皿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是烘箱烘烤法;传染病人废弃的衣服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是火焰焚烧法;室内空气常采用的杀菌方法是辐射杀菌。 53. 红药水的杀菌成分是2%的汞溴红水溶液;紫药水的杀菌成分是2%~4%的结晶紫水溶液。 54. 第一个成功用作化学治疗剂的代谢拮抗剂是磺胺。 55. 微生物的抗性是由染色体或质粒DNA所编码的。
56. 合成代谢是耗能代谢,分解代谢是产能代谢。
57.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可分为化能异养作用、化能自养作用和光合作用。化能异养作用又可分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作用3种类型。
58. 根据外源电子受体的性质不同,可以将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前者以自由氧为电子受体,后者以含氧化合物作为电子受体。
59. 中心产能代谢由糖酵解途径、磷酸戊糖途径、三羧酸循环和呼吸电子传递链途径组成。 60. 一分子葡萄糖经EMP途径彻底氧化可产生2分子ATP。
61. 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三者相比,产能最多的途径是EMP途径。
62. 乙醇发酵根据代谢途径的不同分为酵母型乙醇发酵和细菌型乙醇发酵。酵母型乙醇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利用EMP_途径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然后脱羧生成乙醛,乙醛再还原为乙醇。 63. 乳酸发酵根据产物的不同,可分为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
64. 在微生物生理生化鉴定过程中,常采用VP反应和甲基红反应来鉴别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常采用葡萄糖发酵实验来鉴别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和志贺氏菌。 65. 硝化作用指的是将土壤中的氨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反硝化作用
66. 自养微生物对CO2的固定作用通过反向三羧酸循环、乙酰-CoA途径、羟基丙酸循环和卡尔文循环来实现。
67. 卡尔文循环中两个特征性酶是磷酸核酮糖激酶和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 68. 固氮酶是由铁蛋白和钼铁蛋白两种蛋白成分组成的复合体。
试题B答案总14页第6页
微生物学
69. DNA由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聚合而成;RNA由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聚合而成。
70. 目前来说,研究得最多的染色体以外的遗传因子是质粒。 71. 导致遗传变异的两个主要过程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72. 基因突变具有不对应性、稀有性、独立性、随机性、稳定性、可逆性等特点。Lederberg的影印培养实验证明了基因突变的自发性和不对应性。 73. DNA分子中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嘌呤取代称为转换。
74. 基因重组分为同源重组、位点特异性重组和转座作用3种类型;基因在原核生物细胞之间进行转移的主要方式有接合、转化和转导等几种形式。
75. 在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克隆宿主为大肠杆菌;理想的基因克隆和表达载体是质粒载体。 76. 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有互生关系、共生关系、寄生关系、拮抗关系和捕食关系等。 77. 空气不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良好场所,因为缺乏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生活条件。
78.病原微生物感染包括_特异性吸附_、_浸入__、_定居__和_繁殖_等步骤。 79. 病原微生物致病力大小通常以毒力_表示。
80.病原菌或病原体的侵袭力由_吸附与浸入能力 __、_繁殖与扩散能力____和_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能力__三方面组成。
81. 根据菌体所产毒素是否可以泌出,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种主要类型。
82.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除了与其本身的毒力有关外,还受浸入数量、 浸染途径、以及机体的免疫力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83. 感染的最终结局大体分为显性感染、隐性感染、潜伏感染和带菌状态4种不同类型 84.人体及高等动物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是__生理屏障作用__。人体及高等动物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第二道防线是__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包括吞噬作用和炎症反应__。 85.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包括__识别_、__吞食__、__裂解__和__排出__四个阶段。 86.炎症反应主要症状表现为受伤部位_发热_、_发红_、_肿胀_和_疼__等。 87. 补体是一组存在于正常人体或动物血液、淋巴和体液中的蛋白质。 特异性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 88. 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或特异性反应性两个显著特性。
89.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抗体称为完全抗原;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抗原称为半抗原。
90.抗体是_B淋巴细胞__产生的免疫球蛋白,通过中和作用、调理作用和补体激活作用等发挥免疫作用
6、什么叫细菌纯培养的生长曲线?生长曲线可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时期有什么特点?它在生产实践中有何指导意义?
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分为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延滞期特点:第一,生长速率常数为0 ;第二,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第三,细胞内的RNA 尤其是rRNA 含量增高,原生质呈嗜碱性;第四,合成代谢旺盛;第五,对外界不良条件如NaC1 溶液浓度、温度和抗生素等理、化因素反应敏感。
试题B答案总14页第7页
微生物学
指数期特点:第一,生长速率常数最大;第二,细胞进行平衡成长;第三,酶系活跃,代谢旺盛。 是用作代谢、生理等研究的良好材料,是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也是发酵工业中用作种子的最佳材料。
稳定期特点:生长速率常数等于0,这时菌体产量达到最高点,而且菌体产量与营养物的消耗间呈现出有规律的比例关系。
衰亡期特点:整个群体呈现负生长状态。细胞形态多形化,产生自溶等现象,细胞大量死亡。 意义:可以根据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来选择或创出符合生产条件的方法。
1.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分为 、 和 三个时期。(本题1.5分) 2.微生物生物氧化底物脱氢通过 、 、 、 四个途径实现。其中 微生物特有的途径。(本题2.5分) 3.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方式有 、 、 和 。(本题2分) 4.在革兰氏染色过程中,当用 初染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被染成 色,用乙醇脱色后,大肠杆菌呈 色,金黄色葡萄球菌呈 色,用复染剂 复染时,大肠杆菌呈 色,金黄色葡萄球菌呈 色。(本题3.5分) 5.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有 、 、 、 和 五种关系。(本题2.5分)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 1.发明了外科消毒术的科学家是( )。
A.科赫 B. 李斯特 C.弗莱明 D. 巴斯德 2.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 ) 。 A.荚膜 B.拟核 C.芽孢 D.鞭毛 3.微生物运输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 。
A.单纯扩散 B.促进扩散 C.主动运输 D.基团转位
4.微生物代谢中,硝酸盐和硫酸盐可作为电子受体是在( )。
A.无酶时 B.无ATP时 C.无氧时 D.有细胞色素时 5.磺胺类药物是一种抗代谢药物,与( )是结构类似物。
A.对氨基苯甲酸 B.二氢蝶酸 C.戊二醛 D.四氢叶酸 6.配制1000ml的固体培养基需加琼脂( ) 。
A.0 B.15~20克 C.2~7克 D.100克 -+
7.F菌株可以通过( )转变为F菌株。
A.转化 B.转导 C.接合 D.原生质体融合 8.Hfr菌株是( )的一种菌株。
A.含有许多不寻常的质粒 B.从受体细菌获得染色体物质 C.有转导能力 D.高频重组菌株
9.在原生质体融合实验中制备酵母菌原生质体常用( )。
A.溶菌酶 B.蜗牛消化酶 C.青霉素 D.制霉菌素 10. 下列非原核生物基因重组方式的是( )。
试题B答案总14页第8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