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解析分类汇编专题14 物质的转化与材料利用(原卷版)
13.(2019·嘉兴、舟山25)小明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有一个小袋,上面标有“成分:生石灰、铁粉;作用:防潮、防氧化”等字样。他想了袋内解粉末是否已失效,取少量粉末在水中充分溶解,滴入无色酚酞发现不变色。通过查阅资料获知,常温下铁在空气中不能反应生成Fe3O4和FeO。于是对粉末成分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CaCO3和Fe; 猜想二:可能是CaCO3和Fe2O3; 猜想三:可能是________ 。
【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与分析】
⑴向A装置中加入稀盐酸,B装置中出现浑浊现象,证明样品中含有CaCO3。 ⑵若粉末中含有Fe,装置E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评价与反思】
上述实验中,如果将E装置去掉,是否还能验证粉末中含有Fe,请说明理由________ 。 四、解答题
14.(2019·杭州29)某小组用耐强碱的反应管等仪器组装成如图实验装置,以研究铜酸钠(NaCuO2)跟H2的反应,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①固体中出现紫红色物质:②试管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
回答:
(l)经检验紫红色物质为一种金属单质,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CuO2+3H2
2NaOH+ + .
(2)若实验过程中包含下列步骤(没有根据操作顺序排列):①停止通H2;②通纯净H2排净装置里空气;
5
③点燃酒精灯加热;④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实验现象 (选填“①”或“②”),可直接判断氢气发生了化学变化。 (4)完全反应后,为了测定固体产物中Cu的质量,要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后晾干,称量。在洗涤环节中判断洗涤干净的操作方法是 。
15.(2019·杭州36)工业合成氨的相关反应式为:N2+3H2
(1)合成氨的原料气中可以通过分离空气直接得到的是 。
(2)当前,原料气H2可用天然气来制取,理论上每生产1吨H2会同时产生5.5吨CO2。有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不生成CO2的新方法来制取原料气H2。若需要合成8.5万吨氨,改用新方法制取原料气H2可以减少排放多少万吨CO2?
16.(2019·衢州31)某KCI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杂质,实验室提纯氯化钾的流程如下。(氯化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2NH3
(1)沉淀a是__________。 (2)操作1是__________。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②蒸发结晶
(3)若KC1固体样品中还含有少量杂质K2SO4,小科认为提纯该样品只要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增加一步实验:在“加入过量K2CO3。溶液”与“过滤”操作之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小江认为这种方案不合理,会导致所得KC1固体中含有新的杂质,新杂质是__________
17.(2019·衢州34)小科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中碳酸钙的含量,利用气密性良好的图甲装置进行实验:①称取石灰石样品6克,加入锥形瓶中,塞紧瓶塞,从左侧持续缓慢鼓入空气:②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开始计时;③待装置D总质量不再增加时停止鼓入空气。实验过程中测得装置D增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6
(1)根据图乙,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下列情况中,会导致测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___。 ①去掉装置A,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B ②去掉装置C,将B与D装置直接相连 ③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
18.(2019·宁波31)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质量为1.5g。某实验小组将这份样品完全溶解,配成50g溶液。然后缓慢滴入7.3%的稀盐酸,同时进行搅拌,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滴加过程中,多次测得溶液pH和溶液总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量次数 第1第6第16第21第26次 滴加的盐酸总质量/g 0 溶液总质量/g 溶液pH 请分析计算:
(1)第________次测量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2)表中m=________。
(3)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1.5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19.(2019·湖州30)如图中的a、b、c、d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连线的两物质(或其水溶液)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成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部分生成物已经略去)。其中甲是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乙为氯化物,是家庭做菜时必要的调味品;a为常见的单质,它的制品在生活中应用极广,其组成元素是合成人体血红蛋白所必需的;c中含有三种元素,c和d相混时会产生蓝色絮状沉淀物丙。
7
次 5 55 次 15 m 次 20 次 25 50 69.78 74.78 2.2 2.1 12.4 12.1 7.0
(1)c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c与d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
20.(2019·湖州34)实验室里有一瓶氢氧化钙粉末由于较长时间敞口放置,已部分变质为碳酸钙。某课外兴趣小组为测定该瓶粉末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和计算。 (1)配制稀盐酸:配制500克7.3%的稀盐酸,需要36.5%的浓盐酸________克。
(2)抽样测定:将瓶中粉末搅拌均匀后称取20克样品放入烧杯并置于电子秤上,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反应时间/秒 0 总质量/克 10 20 30 40 310.0 309.6 308.6 307.8 307.8 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克。
(3)计算出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
(4)经过分析讨论,同学们觉得这样测得的结果有可能偏大,原因是________(指出一点即可)。 21.(2019·嘉兴、舟山33)黄铜(铜和锌的合金)因性能优良,被广泛用于制作钱币、饰品和生产中,铜的质量分数在59%~65%之间的黄铜性能优良。兴趣小组为了解某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进行如下实验:取多个黄铜螺母放入烧杯中,另取80克l9.6%的稀硫酸,分四次等质量加入,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稀硫酸的用量/克 1 20 2 20 3 20 4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20.0 17.4 14.8 13.5 分析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 ________7(选填”>”“=”或“<”)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