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规划:XX分期规划建设模式V1 - 图文
XX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2.2.1 分步实施的原则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相互关联,在建设的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划根据学校各个部门的需求和业务流程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分步实施规划。
2.2.2 协调发展的原则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相互依赖,任何一个环节的建设都离不开其它环节。因此,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将根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公共基础平台、应用系统建设、支撑体系建设等内容内在的逻辑关系,制定合理的分步实施规划,以确保各项内容的协调发展。
2.2.3 完善基础的原则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应重视网络基础平台、公共数据平台、身份管理平台、信息门户平台等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的建设,这些平台建设完成后,符合一定信息标准和技术标准的应用系统可方便地实现与数字化校园的集成。
2.2.4 突出应用的原则
应用是数字化校园的灵魂,数字化校园的魅力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应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应用系统和服务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可选择能在短期内实现的应用系统和服务作为试点工程,组织力量重点突破,争取早日见效并带动全局。
2.2.5 持续发展的原则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规划从学校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做到够用、能用即可,切不可一味地追求大而全,也不可一味地追求技术的先进性。与此同时,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技术和应用都是不断发展的,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规划必须满足建设过程中的可扩展、可兼容和可转向。
第9页 共31页
XX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2.3 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
目前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有以下三种: ? 模式一:以核心系统应用为基点,推动整体建设
部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应用系统建设基础薄弱,各业务部门的管理工作主要依靠手工完成,对于学校来说解决应用系统不足的困难是首要的。这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将主要的业务部门信息管理系统优先建立起来,为业务应用提供基础支撑。像人事处、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是建设考虑的重点。采用了信息管理系统以后可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示范项目,以点带面,从而推进全局的协调发展。
【适用条件】:应用建设基础较为薄弱,管理信息化是首要的需求。 ? 模式二:重视数据共享,强调数据分析和应用
部分学校在信息化的建设中,已经有比较多的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基本完善,应用集成是最突出的矛盾。该类型高校应该以数据集成为切入点,强调数据的共建共享,通过集成后的数据分析应用和数据增值应用,找到信息化建设现状中的薄弱环节,优先解决。可以考虑先完成数据集成共享,优先建设数据应用系统,为学校发展提供一些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信息化建设范围和建设内容,将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完善,从而推进全局的协调发展。
【适用条件】:电子校务应用建设已初具规模,基础数据基本完善,应用集成是最突出的矛盾。
? 模式三:以提供服务为主要目标,用服务促进管理进步
在建设过程中,部分高校的基础平台和管理信息系统均比较完备,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较好。针对这种应用起点较高的学校,应考虑以师生拓展服务为建设重点,为师生个体提供全面的服务,让全校师生,甚至是校外用户能够充分感受到信息化给个人带来的变化,以提高师生、办公人员乃至校外用户满意度。同时,需要逐渐深入到教学和科研学校的两大基础核心业务中。教学的过程即是知识传播的过程、科研的过程即是知识创新的过程,并且都是知识工作者大量的交流、互动、协作的过程。通过人际协作过程的信息化,建设一个以教学、科研活动为
第10页 共31页
XX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主体的网络协作服务环境,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与科研能力服务,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服务教学、科研活动全过程中的虚拟网络交互环境。
【适用条件】:电子校务应用建设起点高,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较好,具备服务拓展的应用基础和数据基础。
由于,XX建设起步较早、应用系统建设相对完善,故数字化校园的起点较高。总体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将在搭建良好的底层基础架构的基础上,实现为师生提供全面、综合的协作服务的目标。
2.4 数字化校园总体建设框架
XX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宏观角度看,涉及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等诸领域;从微观来说,则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技术队伍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和教师技能培训等。这些方面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多维度和多层面的高校信息化总体框架。
XX的数字化校园总体规划框架将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采用顶层设计的方法,构建一个松散耦合的分布式应用体系,如下图所示:
第11页 共31页
XX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图:XX数字化校园总体建设框架
1、IT基础设施平台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综合布线系统、综合管网弱电系统、骨干汇聚接入及无线网络系统、服务器主机、存储、安全系统等基础硬件设备,以及数据库系统、应用服务器、目录服务器等构成的数字校园应用系统的数据汇聚、运行支撑环境。
2、业务支撑平台
业务支撑平台不单独提供独立的业务应用,而是作为高校应用层的支撑。它采用构件化、服务化的设计思想,面向各类应用系统提供技术接口、组件模块与应用服务,实现各类数据与资源的集成。
1)身份管理平台
管理数字化校园中教工、学生、校友等各类用户身份数据的基础平台,实现基于身份数据的4A标准服务。
2)公共数据平台
采用统一的交换解决方案实现应用间的数据共享,建立全校唯一、权威的全局数据库,面向各级领导提供战术、战略层面的数据支持。
第12页 共31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