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 讲课主要内容
《大同书》描绘了人世间的种种苦难,提出大同社会将是无私产、无阶级、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人间乐园。这当然是荒谬的,因为“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
3.孙中山的社会福利思想
孙中山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民生主义”的思想和行动体系中。 1.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的“三民主义”理念。
2.倡导“权能区分”——“人民有权,政府有能”;推行“万能政府”——“广兴福利,大有为式”。
3.在经济思想方面,提倡社会互助理论:“人类进化之原则与物种进化之原则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
(三)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特点
1.民本主义:中国传统社会福利的政治理念基础
2.仁爱精神与仁政理念: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的社会伦理基础 3.大同思想: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的社会理想基础 4.整体主义: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的价值目标 5.孝道: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的家庭伦理基础
二、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福利体制与社会福利思想 (一)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社会福利体制的建立
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福利体系始建于建国之初。在其3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核心、以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初步覆盖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养老和伤残等领域的社会福利体制。
1.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城市社会福利体制 (1)平均得到粮油棉布等基本生活用品 (2)计划安置就业和充分就业制度
(3)建立了劳动保险制度,建立了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公共教育体系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2.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农村社会福利体制 (1)集体土地保障模式
(2)农村基础教育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五保户制度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 1.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
2.国家——企业(集体)的运行模式
3.普遍主义的福利模式和福利供给的梯次差异 (三)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要点 1.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特点
(1)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社会福利思想 (2)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3)社会主义理想与福利现实主义的结合 2.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社会福利理论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的国家福利理论 (2)家庭保障责任和社会互助精神
(3)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基础上的社会福利理论 (4)社会分配中“必要扣除”理论
5
(5)平等主义与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公平观和社会主义福利分配理论 (6)自力更生与无私奉献的理想境界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福利体制和社会福利思想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变化 1.关于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判断 2.关于社会平等的价值倾向
3.整体主义与个人责任观念的变化 4.关于社会福利主体和对象的观念 5.关于社会福利运行机制观念的变化
(二)当前中国社会福利理论探讨的要点 1.关于社会福利价值目标的理论探讨 社会福利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 社会福利维护社会稳定的理论 以人为本的社会福利理论 2.社会福利社会化理论
关于社会福利主体社会化的理论 关于社会福利对象社会化的理论 关于社会福利资源社会化的理论 3.社会福利与市场机制的理论 4.社会政策转型理论 我国社会保障战略蓝图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阶段(2008—2012年),初步构建“两免除一解除”的基本保障制度支架(覆盖全民的社会救助、医疗保障与养老保险体系);
第二阶段(2013—2020年),实现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定型、稳定发展; 第三阶段(2021年—本世纪中叶),全方位地满足国民社会保障需求并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
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2015年)能够初步形成社会福利体系制度框架; 第二阶段(2016—2020年),实现社会福利事业全面定型、稳定持续发展; 第三阶段(2021—2049年),不断提升社会福利水平与社会服务质量,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的重要制度支撑。
第二节 西方社会福利的思想基础
一、 早期福利思想——柏拉图《理想国》 《理想国》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乌托邦方案 《理想国》的主要内容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代表作《理想国》,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
《理想国》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
1. 政治。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最理想的国家。哲学家执政就被柏拉图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和绝对最高权力的结合。他坚信只有哲学家才可拯救城邦和人民,哲学家是理想国必然的统治者。
6
2. 正义。人类追求的正义与善就是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正义来源于严格技术:当每个人各尽其职、各得其所,发挥其所具有的技术时,才可实现最大公益即正义。“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
3.教育。柏拉图认为虽然人的品质来自于天赋,但是缺少适当的教育,优秀的人一样会堕落。柏拉图就提出要对国家的护卫者施以优良的教育,即“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 。
4. 优生优育。柏拉图从国家利益出发,柏拉图提出妇女和儿童的公有设想 。 5.人口。“结婚人数的多寡,要考虑到战争、疾病以及其他因素,由治理者们斟酌决定;要保持适当的公民人口,尽量使城邦不至于过大或过小。”而如果男女未按照统治者意图而结合甚至产下孩子,是“不合法的,亵渎神明的”。
6.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柏拉图显然认为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的整体利益。他明确说:“国家的统治者,为了国家的利益,有理由用它来对付敌人,甚至应付公民。”
“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不是支离破碎地铸造一个为了少数人幸福的国家,而是铸造一个整体的幸福国家。”
7.男女平等。柏拉图论证了生理的差别不应被看作是一种天赋品质的差异。提出女性也可以担任护卫者、官员。这种观点无疑是十分先进的。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托马斯.莫尔的社会福利思想
15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在其《乌托邦》一书中,描述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即乌托邦。
1.家庭福利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年轻人应该赡养老年人,大家应该关心儿童福利。
2.身体健康作为快乐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特别重视卫生福利。 3.实行公有制,一切生产资料均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则按需分配;
4.人人都从事生产劳动,并有充足的时间供科学研究和娱乐;主张一天24小时中劳动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
5.把快乐当作普通的道德准则 。他说∶“我们的全部行为,包括甚至道德行为,最后都是把快乐当作目标和幸福的。”
(二)康帕内拉的社会福利思想
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中抨击了由私有制产生的各种弊病和罪恶,并主张公有制,幻想建立一个美好、和谐自然、人人享有社会福利的社会制度。
1.经济生产:主张公有制与和谐的劳动分工,每天工作四小时,其余时间用于读书娱乐。
2.国民教育:强调儿童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3.福利保障:互助共济与共享较高的医疗、母婴及老年福利待遇。 (三)圣西门的社会福利思想 1.完美社会制度思想; 2.社会进步的四个标准; 3.政府的职能;
4.社会改革重要内容是改进精神和物质福利。 (四)傅立叶的社会福利思想 1.资本主义工业制度的弊端;
7
2.克服这些弊端,需要社会向前发展,进入社会保障时期;
3.保障不仅要保障穷人的基本生活,也要保障富人经济利害关系上的安全和诚信。
三、国家干预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所谓国家干预主义,是指一种主张削弱私人经济活动的范围,由国家干预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多种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职能的思想和政策。它主要强调自由市场机制的缺陷必须通过国家干预来弥补,表现在社会政策方面,国家必须负起“文明和福利”的职责,肯定政府在社会财富再分配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一)德国新历史学派
19世纪末,面对德国社会中存在的日益尖锐的劳资矛盾,一些学者提出了不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条件下,由政府通过立法,实行某些社会政策,提高工人的物质生活待遇,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德国新历史学派就是由这样一批以鼓吹劳资合作、实行社会政策的经济社会学者所组成的。新历史学派又被称为“讲坛社会主义”,其代表人物有施穆勒、布伦坦诺等人。
1.新历史学派的社会改良政策有两个支撑点 一是他们的劳资问题观。只要对工人进行教育,改变其心理和伦理道德的观点,便可以解决劳资问题,不需要通过社会革命来解决 。
二是他们的国家观。该学派主张国家至上,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负起“文明和福利”的职责。 (胡萝卜)
2.新历史学派的政策主张 一是国家的经济治理的职能。
二是国家的法令、法规、法律至上,决定经济发展的进程。 三是经济问题与伦理道德密切相关。
四是劳工问题是德意志帝国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劳工问题比经济上的问题更危险。
五是国家应通过立法,实行包括社会保险、孤寡救济、劳资合作以及工厂监督在内的一系列社会措施,自上而下地实行经济和社会改革。
3.实践情况
新历史学派的政策主张被俾斯麦政府所接受,从而成为德国率先实施社会保险制度的理论依据(胡萝卜+大棒)。新历史学派的主张后来经过制度学派而得以在美国发展,并得到欧洲一些国家的认可,这是西方国家初级的社会福利的思想基础。
(二)费边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费边社会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开始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时期的阶级矛盾急剧尖锐化的产物,它试图用暖和的、渐进的改良政策实现它所向往的“社会主义”。其价值观念是英国在二战后实施“普遍福利”政策的理论基础。
代表人物有著名文学家萧伯纳和韦伯夫妇第。 1.费边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
费边社会主义有三个基本的价值理念——平等、自由和互相关怀。 平等有利于社会的整合。
自由可以使公民实现自己的生活价值和目标。 互相关怀能够弘扬利他主义,促进社会和谐。 2.费边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