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下册 第8课 一目了然
2. 赏析研究
(1)可以尝试设计图表的主题确定。(根据生活中的需求)
(2)选择怎样合理的表达方式,突出图表的醒目、直观。(构图、色彩、材质等因素合理为表现服务)图表的设计方法:根据信息可选择积木式、注入式、分割式等;分析课本中的作品图例,启发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培养他们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及多向思维能力。
3. 设计实践
结合以前教学中涉及到设计、色彩、图案等知识进行设计、制作。 给自己的班级设计一个别致的课程表。 结合生物课程,观察动物或植物的生长变化,合理运用图表表现这一变化过程。
要求:准确、直观、美观。 4. 展示小结
(1)突出图表的表现途径,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表现力。 (2)形成设计意识,提高动手能力,突出图形符号的应用性、审美性、趣味性。
相关链接
标志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图腾”。那时每个氏族和部落都选用一种认为与自己有特别神秘关系的动物或自然物象作为本氏族或部落的特殊标记(即称之为图腾)。如女娲氏族以蛇为图腾,夏禹的祖先以黄熊为图腾,还有的以太阳、月亮、乌鸦为图腾。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飞跃发展,公共标志、国际化标志开始在世界普及。现在经过精心设计从而具有高度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标志,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一切领域,对人类社会性的发展与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和影响。
色彩信息传播的速度,比点、线、面对人的视觉冲击力更强更快,它以每秒30万千米的光速传入人的眼睛,是一种先声夺人的广告语。这一快速功能,被用在一些指示“紧急”和“危险”的汽车上,如红色救火车、白色救护车,具有高度提示人们的警觉与注意力的功能。
在标志设计过程中,运用色彩的感觉与联想信息,展示自己的品牌个性,尤为重要。为此设计者必须认真学习与研究色彩的感情、色彩的冷暖以至于色彩的轻重感、色彩的软硬感、色彩的面积感、色彩的空间感、色彩的味觉感。
色彩的感觉指不同色彩的色相、色度、明度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暗示。如红色——热烈、刺激、温暖;黄色——中性、高贵、较安静;绿色——中性、活力、青春、和平、较安静 ;蓝色——给人清冷、恬静、深远感;白色——给人纯洁、干净、凄凉感;黑色——给人庄重、朴实、悲哀感。
色彩的冷暖感: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紫色、蓝色是冷、暖色之间的中间色,给人凉的感觉;青色、绿色属冷色。
色彩的轻重感:明度强的颜色感觉轻,明度弱的颜色感觉重,也就是说浅色给人的感觉轻,深色给人的感觉重。
色彩的软硬感:暖色、亮色感觉软而柔和,冷色、暗色感觉硬而坚固。 色彩的面积感:深暗的色彩给人面积小的感觉。
色彩的空间感:明度较强的色彩感觉远,明度较弱的色彩感觉近。
色彩的味觉感:黄色、蓝色、绿色,给人酸味感;白色、乳黄色、粉红色给人甜味感 ;茶色、暗绿色、黑色给人苦味感;红色给人辣味感。暖色系列给人温暖、快活的感觉 ;冷色系列给人以清凉、寒冷和安静的感觉;如将冷暖两色并用,给人的感觉则是暖色向外扩张、前移,冷色向内收缩、后移。了解色彩规律,对选择色彩突出品牌名称很有实用价值。
标志的审美性:标志设计不仅是一个符号,其真正意义在于以对应的方式把一个复杂的小物用简洁的形式表达出来。标志是设计中的“小品’,但也是设计中最难的。它有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选择性特点。标志设计通过文字、图形巧妙组合创造一形多义的形态,比其他设计要求更集中、更强烈、更具有代表性。突出的表现在于设计概括的形象化,以单纯、简洁、鲜明为特征,令人一目了然; 简练、准确而又生动有趣,有即时达意的传达功效。
1. 图形的造型美
标志设计要在细小范围中反映具休的艺术待征,给人以美好、动人、和谐、悦目的形象。图形是构成标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是标志最后成败的关键。正如音乐先讲究节奏、旋律和音响,而后才有音色关。诗讲究格律、音韵和诗意,而后才有诗味。标志也是一样,必须讲究组织格式和运动变化,而后才有图形美。所谓图形美,并不单是外在的美,还应有意象的内在美。从设计构思到组织形式,善于运用构成法则的运动变化,发挥单纯的和谐美。图形美并不像一般图案那样用添枝加叶的填充式手法,而是巧于利用结构的简化、形象的净化,强调强化和精简的艺术处理,产生一种特有的标志造型美。
2. 意和形的综合美
标志是通过完整的形象表现出来的,而形象则是构成图形美的重要条件。标志的艺术形象可以概括为两个组成部分。
(1)意象美。由想象、意境、比喻、色彩等组合成意味深长的意象美。 (2)形式美。由变化、运动、对照、均衡等组合成组织结构的形式美。前者以意象的内核为基础,后者以形象的构成为规律,两者不可缺一,否则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标志,也就谈不上图形美。如果缺乏前者,就没有诗的境界,不能令人悠然神往;缺乏后者,就没有条理化的组织秩序,不能引人悦目舒畅。意象美是内在的,提供了普遍的现实意义,形式美则是外在的,提供了形式感的具体特征,两者是融情于景和组织形式的糅合。
识别器标识设计 英国
G20峰会标志
明利芬达动物园标志设计 美国
贝壳日历
可折叠的立体图表
立体图表
海报中的图表
附简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标志和图表的信息传达方式,初步掌握课程表的信息结构。 技能目标:通过课程表设计基本方法的学习,合作完成设计作品。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更好的理解课程表与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课程表设计的构成元素。
教学难点:创意的设计和运用课程表设计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手工作品等。
学生准备:彩色卡纸、布、颜料、美工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生动的形
蟹字的图形→文字
提问:什么让我们“一目了然”? 直观的图形信息
图形信息比起文字符号来说,更直观、更具体,具有一目了然的信息效果。 导入课题:《一目了然》 (二)寻找标志 发现的眼
1. 图形符号的历史发展:引出标志
图形符号是人类传达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彩陶的彩绘图案和原始洞窟的野牛壁画,甚至早期的文字都是由图形符号演变而来。现代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图形符号让我们生活的更便捷和安全。
2.图片:禁烟标志和男女标志 (三)寻找图表
1.提问:还有什么也能够一目了然?
时钟、温度计、天气分布图、地图…… 图表
2.提问:什么是学习生活中最常用的图表? 课程表
具体分析课表信息 课表信息包括: 时间:5天、节次 内容:课程 空间:表格
3.具体分析“风车课表”的时间、内容和空间信息 4.创意的想
提问:如何改变表格式的空间结构? 表格→对话框
具体分析“微信课表”的时间和内容信息 5.设计是一种整体的创意:“胡萝卜课表”
只要能够体现课表设计的必备信息,不同的造型、制作材料和方法,都可以创意的表现课程表。
提示:造型方面,整体设计的创意变化体现在拔出的胡萝卜。 (四)作业 以6人为小组,设计一周5天的课程表,体现完整的时间、内容和空间信息,达到实用、美观、创意的设计要求。(时间:25分钟)
个性的你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作业展示 (五)拓展:学生电脑设计课表 (六)板书设计: 一目了然 标志 图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