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知识图谱整理)
基因重组
无新基因出现,但出现新性状 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二、 基因突变
替换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DNA分子的碱基 增添 基因突变(基因结构的改变)
缺失 为生物进化提供最初原材料
比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正常 异常 D NA GAA GTA CTT CAT 变化
mRNA GAA GUA
氨基酸 谷氨酸 缬氨酸 基因突变的特点: ①_x0001_ 普遍性
②随机性 a1 ③不定向性 A a2 ④大多有害 a3 ⑤自然状态下频率低
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
外因 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 基因突变的原因 生物因素:某些病毒 内因:DNA复制时发生的错误 三、 染色体变异
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非整倍性变异(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数目变异: 整倍性变异( 染色体组 增加或减少)
一倍体: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二倍体:含二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多倍体:含多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单倍体: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人工诱导,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四、 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公众在以下五个方面发生争论 ①_x0001_ 是否实质性等同
②是否出现滞后效应 ③是否出现新的过敏原 ④营养成分是否发生改变 ⑤是否侵犯了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权益
2.5人类遗传病 13
显性遗传(A):并指、多指、抗Vd佝偻病 单基因遗传病
基因病 隐性遗传(a):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多基因遗传病: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 常染色体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 染色体病
性染色体遗传病: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XXY综合征
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 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禁止近亲结婚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
参与研究的国家:美、英、德、日、法、中
主要工作:测定人类基因组(共24条染色体)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22常染色体+X+Y》 意义: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理论与技术上的进展,对于各种疾病,尤其是各种遗传病的诊断、治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进一步了解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细胞的生长、分化与个体发育的机制,以及生物的进化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6生物的进化 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始原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例如:
变异1 自然选择 变异类型1 新种1
原料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基因频率定性改变
变异2 自然选择 变异类型2 新种2 二: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 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①从简单到复杂②从水生到陆生③从低等到高等 2、 生物进化和地球环境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自然选择)
3、 由于变异的多向性 ①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①②③)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 ②基因的多样性
14
3.1植物的激素调节 达尔文实验: ※ 对照课本P46(必修 发现过程 詹森的实验:
3)看实验图及结论 生长素的发现 拜尔的实验:
温特的实验: ※生长素的命名者 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幼芽等 植物的 弯曲部位:尖端的下部
激素调节 运输:是极性运输,即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而不能反过
来运输。
分布: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低浓度促进生长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两重性 高浓度抑制生长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 其他植物激素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促进器官衰老和脱落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举例说出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必修三P55资料分析)
3.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基本方式:反射
2、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3、兴奋:感受器接受了一定的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 → 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的传导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传导,电信号(神经冲动) 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向传递,神经递质
刺激前(内负外正) 刺激后(内正外负)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5、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各中枢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一般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调控 6、人脑的高级功能 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
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二、激素调节
1、发现:促胰液素的发现 → 斯他林和贝利斯命名(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实例
(1)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来源和去路:
食物中的糖 (消化吸收)→ → (氧化分解 ) CO2+H2O+能量
血糖肝糖原 (分解) → → (合成)肝糖原 、肌糖原
0.8~1.2g/L 非糖物质 (转化) → → (转化)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附: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比较
比较项 产生的来源 作用 胰岛素 胰岛B细胞 降血糖 胰高血糖素 胰岛A细胞 升血糖 血糖调节的过程: a:血糖↑ → 胰岛B细胞释放的胰岛素↑,同时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 结↓果
体内血糖含量降至正常水平 b: 血糖↓ → 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同时胰岛B细胞释放的胰岛素↓
15
结↓果
体内血糖含量升至正常水平 (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释放 作用 释放 作用 释放
下丘脑 TRH 垂体 TSH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 ↓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反馈 三、激素调节的特点:
a 微量高效 b 通过体液运输 c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四、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1)因病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需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许多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按时注射胰岛素来治疗。(2)某些人给猪饲喂激素类药物,以提高瘦肉率。
3.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单细胞生物(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多细胞生物 细胞外液的成分: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意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概念:通过一定的调节,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的稳定。
内环境稳态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生理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1)体温调节
调节中枢:下丘脑
寒冷:汗腺分泌 减少;毛细血管 收缩;肌肉和肝脏产热 增加;肾上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炎热:汗腺分泌 增加;毛细血管 舒张;肌肉和肝脏产热 减少; (2)水盐调节
调节中枢:下丘脑 渴觉产生的中枢:大脑皮层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 饮水多 缺水 抗利尿激素分泌量 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少 多 降低 提高 重吸收水量 减少 增加 排尿量 增加 减少 三、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地方 吞噬细胞
免疫细胞 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淋巴细胞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 (2)监控和清楚功能 (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三道防线 第二道: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 体液免疫 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等 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