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解答】解: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根据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分清主次,解答本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即可.
10.关于本初子午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初子午线就是180°经线
B.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C.本初子午线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D.本初子午线就是0°经线 【考点】重要的经、纬线.
【分析】本初子午线是一条特殊的经线,其经度是0°,该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该经线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解答】解:本初子午线是一条特殊的经线,其经度是0°,该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该经线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因而,选项BCD叙述正确,选项A叙述错误;依据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的经纬线,属于基础题,识记即可.
11.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从高纬向低纬降低 B.从低纬向高纬降低 C.从平原向山地降低 D.从海洋向陆地降低 【考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也不一样,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解答】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也不一样,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选项中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中考的重点,应当把知识和地图有机结合起来.
12.下列四个点中,位于热带的是.( )
A.上海(约31°N) B.海口(约20°N) C.北京(约40°N) D.厦门(约24°N) 【考点】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
【分析】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解答】解: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由四个选项的纬度可知,上海位于北温带,海口位于热带,北京位于北温带,厦门位于北温带.依据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五带的划分及范围,属于基础题,理解解答即可.
9
13.世界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多位于( ) A.赤道附近的雨林地区 B.高纬度的两极地区
C.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D.离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 【考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迁移状况.
【分析】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
【解答】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牢记即可.
(2015秋?卢龙县期末)如图为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3分)该地的1月与7月的温差约为( ) A.15℃ B.20℃ C.25℃ D.30℃
【考点】气候复杂多样和主要气候类型. 【专题】气候图;中国的气候.
【分析】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
【解答】解:读图可得,1月气温大约是﹣6℃,7月气温大约是24℃,该地1月与7月温差是24﹣(﹣6)=3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气候资料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15.(3分)该地的降水主要集中在( )
A.3、4月 B.5、6月 C.7、8月 D.9、10月 【考点】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 【专题】降水图;中国的气候.
【分析】降水量柱状图是直观刻画一个地方气候降水分配状况的统计图.它一般是先充分拥有气候统计资料.再根据其数据利用坐标图进行绘制.其步骤是先绘制好横坐标刻画出月份,再绘制出纵坐标,代表降水量.再利用统计数据分月绘制出柱状图.从直观地降水量柱状图上可以看出降水集中月份,降水较少季节,各月降水量分配是否均匀等信息.
【解答】解:通过分析该地气温与降水进量图可知此气候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它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 故选:C.
10
【点评】要学会坐标图的基本表示方法,并从图上读出相关的数据.
16.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其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面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热带沙漠地区﹣﹣房屋厚墙小窗 B.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 C.中国黄土高原﹣﹣窑洞 D.我国西北地区﹣﹣高架屋子 【考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分析】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窗户比较小;而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的较大;热带沙漠地区的民居也具有墙体厚实,窗户比较小的特点;我国西北地区的屋顶多平顶,有利于利用当地的充足的光照来凉晒粮食等物品. 【解答】解:A、热带沙漠地区﹣﹣房屋厚墙小窗,正确; B、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正确; C、中国黄土高原﹣﹣窑洞,正确;
D、我国西北地区的屋顶多平顶,这样做有利于利用当地的充足的光照来凉晒粮食等物品,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要牢记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此题基础性较强,易于掌握.
17.下列选项中,A、B、C、D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谷 ②鞍部 ③山脊 ④山顶 B.①山谷 ②山顶 ③鞍部 ④山脊 C.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D.①山脊 ②山谷 ③山顶 ④鞍部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解答】解:从图中看出,A处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是山谷,B处位于两山顶之间比较低洼的地方是鞍部,C处的等高线向海拔低凸是山脊,D处四周低中间高是山顶. 故选:A
【点评】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难易适中.
18.世界三大人种划分的依据是( )
A.“高等”或“低等”的标准 B.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 C.人们的风俗习惯、语言等 D.居住地的自然环境 【考点】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地区.
【分析】根据人种划分的主要依据解答即可.
【解答】解:划分人种的主要依据是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体质特征,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种划分的依据,此题比较简单,易于掌握.
11
19.下列有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高于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高 C.发达国家人口多于发展中国家 D.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考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分析】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着明显差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把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大多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 【解答】解: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低于发达国家,故A错误; 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故B错误;
发达国家人口与发展中的人口无法比较,故C错误;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理解解答即可.
20.一辆美国生产的汽车,零件来自日本、台湾,设计来自德国,销售、广告、保险来自美国,这说明了( )
A.国际间矛盾与冲突剧烈 B.国际间的合作不断加强 C.国家之间的经济各成一体
D.各国之间和平与发展,利益均分 【考点】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分析】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国家与国家之间各成体系、相对封闭的经济格局已被打破.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逐渐成为全球共享的财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产品生产的分工协作越来越显著.大量跨国公司和全球性的经济贸易组织的出现,使各国的经济更加相互依赖,相互融合,并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解答】解:一辆美国生产的汽车,零件来自于日本、台湾,设计来自于德国,销售、保险、广告来自于美国,说明各国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产品生产的分工协作越来越显著,使各国的经济呈现更加相互依赖,相互融合,国际间的合作不断加强,并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理解掌握.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21.读“局部地区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