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份合集)朝阳市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解析】(1)根据题意和转化关系图判断可知稀盐酸(或硫酸)可用于金属除锈,A是盐酸(或硫酸);A为酸,D为碱,A 与D反应为中和反应,实质为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或H与OH生成H2O分子或H与OH生成H2O);(2) B难溶于水,且A能转化为B,则B是氯化银(或硫酸钡),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 +AgNO3=AgC1↓+HNO3(或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 + BaCl2=BaSO4↓+2HC1);(3) 水能转化为D,A能与D反应,则D为碱(如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水能与C反应,D也能与C反应,则C为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 CaCO3↓+H2O (或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 2NaOH=Na2SO3 + H2O)。
18.下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请回答问题。
+
-+
-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高锰酸钾粉末装入试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铁架台;(2)2KMnO4
K2MnO2+MnO2+O2↑;(3)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4)将试管倾斜(或横放),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5)防止加热时高锰像钾粉末进入导管(或防止高猛配钾粉末进入水槽使水变红(合理即可)。
【解析】 (1)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2+MnO2+O2↑;(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
可以用排水法收集);(4)将高锰酸钾粉末装入试管的操作是将试管倾斜(或横放),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5)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像钾粉末进入导管(或防止高猛配钾粉末进入水槽使水变红)。 【科学探究】
19. 化学实验过程经常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液,经过无害化处理可有效防止水体污染。在一次实验课上,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完成了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的鉴别,并对废液成分展开探究。
活动一
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完成了右图所示的三组小实验。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活动二
小雪将六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下图), 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由此可以确定: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一定含有的离子。小组同学对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离子?
【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OH-、CO32-、Ca2+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方案一 色酚酞溶液②继续滴加稀盐酸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方案二 ____________(指示剂除外) 【反思与评价】
(1)小明同学对方案一提出质疑, 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上层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烧杯内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答案】(1).Ca(OH)2+Na2CO3 =CaCO3↓+2NaOH(或CaCl+Na2CO3=CaCO3↓+2NaCl);(2)H+(或氢离子);(3)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继续滴加CuSO4溶液,(或滴加过量的Ca(NO3)2溶液,静置,继续滴加FeCl3溶液;(4).产生白色沉淀;(5)产生蓝色沉淀(或产生红褐色沉淀) ;(6)溶液中有CO32-(或Na2CO3)也会使酚酞变红,无法判断是否含
②___________ ②有OH- ②产生气泡 ①____________ ②有CO3、无Ca ①有CO32-、无Ca2+ 2-2+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 ①有OH- OH[或溶液中有CO3(或Na2CO3)溶液也显碱性,无法判断是否含OH](合理即可);(7)Na、Cl、OH、CO3 (或钠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 (8).稀硫酸(或稀盐酸/酸)。
【解析】活动一、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 =CaCO3↓+2NaOH(或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l+Na2CO3=CaCO3↓+2NaCl);活动二、烧杯下层的白色沉淀应为碳酸钙,说明盐酸反应完,故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H+(或氢离子);【进行实验】实验步骤: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继续滴加CuSO4溶液(或滴加过量的Ca(NO3)2溶液,静置,继续滴加FeCl3溶液]; 现象:①产生白色沉淀;②产生蓝色沉淀(或产生红褐色沉淀);【反思与评价】(1)溶液中有CO32-(或Na2CO3)也会使酚酞变红,无法判断是否含OH-[或溶液中有CO32-(或Na2CO3)溶液也显碱性,无法判断是否含OH-] ;(2)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上层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Na+、 Cl-、OH-、CO32- (或钠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3)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应加稀硫酸(或稀盐酸或酸)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五 、定量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
18. 黄铜(铜锌合金)的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容易以假乱真。小红同学想测定黄铜中锌的含量。她称取20g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1)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求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计算过程)。 【答案】(1)置换反应;(2) 32.5%。
【解析】(1)锌位于金属活动性表氢前,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属于置换反应; (2)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Zn+2H2SO4=ZnSO4+H2↑ 65 2 x 0.2g
x=6.5g
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100%=32.5%
-2--+--2-
答: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2.5%。
2018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
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下图属“用后必须洗手”标志(贴在微毒或有毒的试剂瓶上)的是
2.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3.下列水果中酸度最强的是
A.菠萝pH=4.1 B.木瓜pH-5.5 C.草莓pH=3.2 D.柠檬pH=2.3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 B.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性质相同 C.排放CO2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 D.空气中O2的体积约占21% 5.下列物质不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塑料 B.玻璃钢 C.碳素陶瓷 D.钢筋混凝土 6.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