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美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4.制作要点介绍并示范制作。 (1)选择扇面形状、颜色并剪下。 (2)折制、绘制扇面。 (3)安装扇柄。 三、实习作业:
注意事项:1.扇面要有明确的形状。2.颜色要鲜艳有变化。 四、课堂小结、讲评。
1.选几幅优秀作业由学生讲评。
2.教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努力方向。
第二课时
一、总结上节课学生作业情况。 二、学生介绍怎样装饰自己的小扇子 三、创设情景,体现扇子的使用价值。
四、小结:请同学们说说制作小扇子的感受。 【教学反思】
5、漂亮的小钟表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通过欣赏,了解钟表的文化及造型特点。
B.通过对不同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C.通过钟表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
D.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
(2)隐性内容与目标:
A.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B.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刀、胶水、腊光纸、纸杯、圆盖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一些漂亮的小钟表,并让学生说说时间。 2、揭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
1、选材。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所准备的材料来设计表盘和外形,并且找出做表针的材料,以及固定表心的图钉。
2、观察钟表的特征。
(1)表的外形:各式各样。
(2)表盘的形状:圆、方、三角、多角等。 (3)表符的种类:数字、几何形、装饰形等。
(4)表针的特点:时针粗短、分针稍长稍粗、秒针最粗最长。 (5)表的装饰:剪、贴、画各种形象。 三、实践指导:
5
1、根据材料做出外形和表盘。
2、制作表符。引导学生分清大刻度小刻度,并将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在表盘上。 3、制作表针。表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万变不离其宗,三根针的长短不变。 4、添加小装饰。 四、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并自评。 2、评选出最漂亮的小钟表。
第二课时
一、总结上节课学生作业情况。
二、拿出自制小钟表,认识钟表时间。
1、说说日常作息时间,并在钟表上拨一拨。 2、小组合作互相说时间,拨时间。 3、试想将小钟表的附件进行变化。 4、互相对对方的表针进行变换。 三、创设情景,体现小钟表的使用价值。
小组进行活动:同学们每到作息时刻就表演应做的事。 四、小结:请同学们说说制作小钟表的感受。 【教学反思】
6、下雨了
教学目标:
1、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2、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3、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4、让学生了解表现事物和情景可用多种不同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回忆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雨中的世界、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难点:能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来表现独特的视野。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绘画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播放下雨的录像: 大雨、暴雨、小雨、雷阵雨??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下雨时的过程情景。
2、提问: 雨是怎样形成的?下雨时自然界有什么变化? (讨论发言:地面的水蒸汽上升遇冷空气形成。乌云、闪电、雷声、雨滴??) 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二、讲授新课
1、指导学生看课本,分析了解艺术家是怎样表现雨的。
2、播放课件: 记忆下雨时的情景,引导学生讨论。(说一说下雨时所见到的情景,表演人在雨中的动态和雨具的使用方法。) 3、引导学生看课本,欣赏学生作品。 同学们是怎样表现雨中的人?采用什么方法表现的?作品中的人物动态、人与环境的表现方法。(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三、学生绘画
1、板演: 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一画人物动态,教师加以指导和添加。 2、引导学生表现雨中有趣的情景和内容: 下雨时你见到的情景、有趣的事,你在雨中??
6
3、提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大胆生动地表现雨中的人物并添加环境。(观察了解雨中人物的表现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作业。) 四、讲评作业
学生自评、互评并交流。 五、小结
下雨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同学们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人物活动和雨中的趣 事。我们要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并及时画下来。 【教学反思】
7、百变团花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B.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种,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欣赏与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教学准备:剪刀、胶水、腊光纸。录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录像,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欣赏剪纸作品在生活中运用的录像,如:过年、结婚时人们用剪纸作品布置环境以增加节日气氛。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欣赏剪纸作品,认知剪纸作品的图案的特点。
1、教师出示剪纸作品,介绍不同剪纸作品的不同特点。 2、介绍剪纸的有关知识。
多面剪纸其实就是民间所称的“团花” ,它利用纸的重复折叠,剪出中心对称的图案。团花的历史极为悠久,对称原理在剪纸中的灵活运用,更使着古老的艺术充满迷人的魅力。
3、揭示课题:百变团花 三、制作五面对称剪纸。
1、五面对称折纸。
教师用较大的纸,带领学生边折边讲解。 2、画五面对称剪纸。
(1)、教师示范两种不同的画剪方法,分别剪出分散和连接的两种图案,请学生找出图案分散的原因。
(2)、教师示范,要求学生画时注意:先定大,再画细部,剪时且慢要细心。 3、学生开始画剪五面剪纸。
四、引导小朋友制作自己设计的图案,剪出五面对称剪纸作品。 五、作业展示、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自己的剪纸作品布置教室的玻璃窗,教师适当指导作品之间的排列。
2、欣赏作品,体会剪纸作品给教室带来的欢乐气氛。
第二课时
一、回忆、欣赏、比较。
7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陈述制作五面对称剪纸的过程。 2、欣赏书上的剪纸作品,找出各个异同点。 二、学习制作六面对称剪纸。
1、教师示范单独对称图案的剪纸作品在对折以后起的变化,指导学生怎样把对折的图案设计到对折以后的纸上。
2、提醒学生画剪时要注意图案的简洁明快,图案与图案之间要有连接点。 三、装裱剪纸作品。
四、作业讲评(欣赏、游戏)。
1、展示学生制作的剪纸作品,欣赏、互赠。 2、欣赏用剪纸手法创作的儿童作品。
3、总结:剪纸作品的内容源于生活,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反思】
8、摆花样
教学内容:
运用不同的形状及颜色,进行创作,拼画组合出各种物体及图案。通过拼画造型,锻炼学生手、脑、眼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创作能力及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有选择的将不同的形状、颜色拼画成自己想表现的图形,加强造型能力,巩固对各种形状的理解。
过程、方法:通过尝试法、观察法、启发式的教育方法,是创作出的作品更富有美感。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用简单的点、线条、形状进行装饰。
情感、态度:通过造型活动,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教学重点:通过简单的装饰游戏引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点、线、形状进行装饰。 课前准备:教材、课件、画纸、水彩笔、范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组合排列的美感,拓展学生思路)
展示课件(用不同材质、颜色组合图案或照片),初步讲解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解答
二、 讲授新课 (学习装饰方法、 发现形与色的美 、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课件内容,和学生一起分析范画的形状和颜色。
教师在黑板上用各种形状随意拼画出几种图形。(太阳、房子、花朵)并进一步说明在绘画组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要有自己的想法、颜色搭配要好看) 让学生用学习用具试着在课桌上摆放图形(可合作完成),并给与鼓励。让学生们发挥想象,结合所学的知识,用拼画、组合的方法,创作出一幅美术作品。题材不限。 三、 布置作业
进一步加深对造型的理解,激发创作潜能,进行公平公正的辅导,并对一些创作过程中出现困难得学生及时加以指导。 四、 巡回指导
发现问题予以纠正,并注意安全 五、 展示作品
教师把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让学生欣赏,做适当讲评,并予以表扬或鼓励 六 、结课
暗示学生要热爱生活,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开拓视野,做一个有心人。 【教学反思】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