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美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欣赏《连年有余》
背景:连年有余“莲”是“连”的谐音,“鱼”是“余”的谐音,连年有余是称颂富裕祝贺之词。每逢春节,人们总要供奉活鲤,并要在晚上吃芋(鱼)头,以示来年丰收。在包饺时也要剩很多菜馅以示来年财余。今天,连年有余不仅常见于平常百姓,在各企业单位中亦能盛行不衰。古代吉祥图案。主要以鲢鱼作成装饰纹样,寓意“连(鲢、同音)年有余(鱼、余同音)”。在清代的各种装饰上常见应用。
年年有余的来历
鱼跟雁一样,可作为书信的代名词。古人为秘传信息,以绢帛写信而装在鱼腹中。这样以鱼传信称为“鱼传尺素”。唐宋时,显贵达官身皆佩以金制作的信符称“鱼符”,以明贵贱。“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如鱼得水”用来描述工作和生活和谐美满、幸福、自在。 【教学反思】
1、会变的线条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初步感受不同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B.能用不同线条组织一副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C.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A.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线条表现美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的课件、有各种线条的范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画有各类线条的绘画作品给学生欣赏。 2、启发学生了解线条的作用,体会线条组合的美。 3、揭示课题:会变的线条。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景物照片,了解大自然中各种和绘画方法。 2、线条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画几组不同排列形式的线条。 (2)展示交流,教师指导评价。
3、以一些图形让学生选择其中—种并用线条加以装饰。 4、用投影讲解同一种图案添加不同线条产生的不同效果。 5、欣赏范例,了解用线条可以表现一幅完整的作品。 6、分组练习,用线表现一幅作品。 7、师生交流,明确用线排列方法。 8、学生明确方法、构图设计完成制作。
1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观察书中图片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景物中线条的排列规律,从中体会密集线条排列的美感。
2、作线条的练习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出各种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为以后的作业作铺垫。
3、以小组形式讨论及绘画,能让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让学生先添加后创作,由易到难,解决了难点。
4、绘画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用彩水笔直接作画,培养学生肯定用线的能力,同时要鼓励画出新颖独特的线条。 四、评价建议:
1、先小组评选,再集体交流 2、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第二课时
—、情景导入:
1、课件欣赏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线条的种类和作用。 2、揭示课题:认识线条。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回忆大自然中不同形式的线条。 2、线条练习。
(1)在纸上用水彩笔画几组不同的线条。 (2)展示并评析。 3、欣赏范例。
(1)讨论范例中线条的排列方法。 (2)教师小结归纳。
4、讨论图案中不同形式的线条的变化。
5、让学生选择一个图案添加花纹,也可自己创作添加。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回忆大自然中的线条,引导学生开扩思路,启发他们了解并认识线条的美感。 2、线条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想象出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鼓励他们思维的独特性。 3、在欣赏书中范例时要引导学生认识用线条也能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4、老师出示图案让学生添加花纹,为了降低难度,认识和练习线条。 四、评价建议:
1、集体评价。
2、分组评价再集体交流。 【教学反思】
2、雄伟的塔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应知: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塔,不同国家(地区)的塔造型不尽相同,还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意义。
B.应会:学习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将自己记忆中的塔或设计的塔画下来,并可以进行简单的装饰。
(2)隐性内容与目标:让学生了解更多塔的知识,认识古今中外的塔,并对自己家乡的塔进行考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古迹的意识。
2
教学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 教学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二、新授:
1.看图片课件,找找塔建筑都有什么相同点? 2.总结:塔身上小下大,单层,中心对称。 3.师介绍绘画步骤。
(1)在画面上端画出最上层塔顶和塔身墙。 (2)接着一一往下画,直到你画完为止。
(3)添加宝塔上的门、风铃和塔檐上的瓦片等。
(4)画好宝塔的通道台阶和周围的环境,最后涂上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添加背景。 2.引导学生画出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宝塔。 3.注意塔身的对称。 四、展示作业、进行讲评。
1.学生互评2.教师评讲。(选构图适当,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画幅来进行讲评。) 【教学反思】
3、捏泥巴
教学目标与内容: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在学生活动中,探究各种泥器物的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应会:通过捏泥,体会陶艺的捏制成形方法,尝试制作各种泥器皿。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捏泥巴、玩泥巴,了解祖国古今的陶艺作品,激发创作欲望。通过对玩泥巴过程知识及技巧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中国陶艺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以生活为源泉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小器皿的捏制方法及造型设计。 教学准备:
陶泥、简单的工具、陶艺作品的课件、百宝箱、收集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习用具准备情况,,教师分发和好的泥巴,调节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探究欲望。)
出示百宝箱(百宝箱中是搜集的各种造型的生活器皿的泥塑作品。),找学生探索百宝箱里的秘密。(找学生从百宝箱中摸出“宝贝”。导入本课内容,并课件出示课题:《捏泥巴》。 三、讲授新课 A、提问:这些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这些可爱的造型是受了生活中哪些东西的启发?(引
3
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就这些器皿的形状、制作方法展开讨论。) 教师概括总结。
B、教师示范捏泥巴的方法:(课件出示制作方法) 压、揉、搓、捏 学生分组试一试这些方法能做出什么样的形状出来。还可以用哪些方法? C、课件出示各种泥塑图片学生欣赏古今各种更有创意的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或见解。
D、找学生说说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泥塑作品,都采用哪些方法制作?
鼓励学生大胆创意,在自己初步的作品上进行雕饰,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
运用自己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捏一件自己喜欢的小泥塑。 指导要点:
(1)要有创新。 (2)注意方法。
(3)注意作品的功能。(用途) 五、小结
找同学说说你的作品的设计思路和功能,并说出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作品,概括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4、小扇子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简单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尝试采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小扇子,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创造出形状各异、图案不同,可以在不同场合使用的小扇子。B.应会:能用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材料不同,外形各异、美观的小扇子。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习与人交往与合作,增加同学之间的亲和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学习小扇子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小扇子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动画片、各种扇子、彩纸、筷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看动画片《借芭蕉扇》。
2.“芭蕉扇”有什么用处?扇子还有哪些用处? 3.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把“小扇子”。 二、讲授新课:
1.提问:同学们见过扇子有哪些形状、颜色?生活中、电视、画报等可以看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扇子。
2.教师展示自制扇子若干给学生观摩。 3.教师讲述制作要点并示范制作:
(1)提问或讲述扇子的组成。扇子由扇面、扇柄组成。 (2)扇子的形状分析:长方形、圆形、扇形、组合形等。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