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余杭教育
余杭教育,我的无悔选择
余杭区实验小学 王松元
三十多年前的夏天,二十一岁的我——一个农民的孩子,终于学业圆满,跳出“农门”,走出了杭师校门,满怀着喜悦、激动、新鲜、好奇、憧憬、渴望的心情走上了三尺讲台,开始了我一生的从教生涯。
这三十多年,我十年工作在乡镇中心小学(仓前镇中心校)、八年在区教育局教研室、九八年至今(14年)在实验小学。期间,当过小学“全科”老师、班主任、乡镇少先队辅导员、中心学校教导主任、实验小学副校长、书记、区德育(思想品德)教研员等。
转眼间,当年激情飞扬的小青年已经步入知天命之年。伴随着汗水和泪水,美好的青春年华和满腔的热血无私地奉献给了余杭的教育事业。一路走来,有鲜花和掌声,也有荆棘和坎坷。
这三十多年,我深知自己从事的是天底下漫长而难以形容的职业,同时也是高尚、无私的工作。因此,我时时处处要求把一切象征真、善、美的东西尽量凝聚在自己身上,严于律己,成就自己,也成就别人。由真而善、由善而美,循循善诱,止于至善,坚守责任,努力工作,无愧于自己、家人、学生、领导。
在仓前学校当音乐老师时,自己排练的学生舞蹈在参加余杭区文艺会演时获小学组一等奖;当少先队辅导员时,设计创作的少先队活动方案,在参加全国少先队“勤巧小队”活动大奖赛中,获三个一等奖、二个二等奖(创余杭历史之最);在当学校教导主任时,创办全区首个德育基地——章太炎先生故居,有故居红领巾讲解队、自编的乡土教材、活动方案等;
在区教育局教研室担任教研员时,1.协助余杭市教委建立和完善了以仓前“章太炎先生故居” 为代表的8个首批中小学德育基地。
仓前——章太炎先生故居; (主要教育内容:名人教育) 临平——临平绸厂; (主要教育内容:现代企业文化教育) 博陆——老板电器; (主要教育内容:艰苦创业精神教育) 云会——西南山新四军烈士墓 (主要教育内容:革命英雄教育) 余杭——宝塔山革命烈士墓; (主要教育内容:革命英雄教育) 沾桥——鸭兰村党支部 ; (主要教育内容:我区第一个党支部,爱党教育) 超山——十里香雪海; (主要教育内容:家乡人文教育)
良诸——良诸文化纪念馆; (主要教育内容:家乡光辉历史文化和责任与义务教育)
2.挖掘、整理德育基地的教育素材,编写了第一本我市学科教学的乡土教材——思品乡土教材,在全市小学高年级学生中试用。并组织专家、老师编写教材目标、要求、教案,开展专题课堂教学观摩会、研讨会、全市青少年德育知识竞赛等。
3.抓学科规范建设。制定了《小学思品课教学常规考评细则》和《小学思品学科教学质量管理评估方案》,并按“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明确要求;分解常规,突出重点,分步落实;全面要求,全面落实,全面考核”思路,确定“逐步完善,认真实施”的工作策略,使思品课教学和管理过程,趋向更规范合理和科学 ,使全市思品课开出率100%,教学任务完成率100%,学生行为良好率98%,学科成绩合格率98%以上,有力地提高思品学科质量。期间,临平镇一小和塘栖镇一小均被评为杭州市思品质量管理示范学校。
4.抓学科队伍建设。吴国琴等10位老师的教改课获杭州市优质课;周建忠等3位老师的教改课获浙江省示范课并被摄为电教示范课,在全省发行;沈锦华等6位老师均被评为杭州市级教坛新秀;何菊仙等4位老师获余杭市学科带人;
吕晓英等10余名教师被评为骨干教师;近百篇文章在各级评比中获奖,25篇文章在省、地、市刊物上发表。学校95%以上的教师有教科研课题。多次承担和组织地、市的学科教研活动,并深入基层、悉心指导、送教下乡、接纳培训等。为我市思品学科、我校具有一支有层次、高水平、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作出了贡献。
5、抓课堂教学研究。围绕“紧扣目标,优化过程,强化反馈,提高实效”的教改总课题,积极探索教改路子,先后开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效”和“小课堂,大社会”的教研课题,在全市开展了以“三比评优”(即“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优秀教改经验论文”)为载体的多形式、多层次的教改研究活动,培养和涌现了一大批 教坛新秀和骨干教师。总结和推广了以“目标导向式”、“范例迁移式”、“问题讨论式”和“明理四段式”、“情景教育式”等学科教学模式,丰富了我市思品课堂教学的实践和理论,共总结和汇编了有关教学经验8册,共收编教师有关经验文章300多篇,100多篇文章在各级评比中获奖,25篇在省、地会议上交流。先后有上海、温州、宁波、杭州等地、市的思品课专家和教师前来学习和交流,提高了本学科在省、市的知名度。
1998年7月,在实验小学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机(两校分开,老校区——育才小学,交通方便,生活区集中,生满为患;新校区交通不便,远离中心,坐落郊外,生源困难,学生少,老师多,设施设备一流,面临资源浪费),授教育局领导的“诱骗”指示,从教研室来到实验小学任副校长,07年任书记兼副校。
在实验小学,我们借助政策,充分利用体制优势,看准优质教育市场需求,渗透市场理念、引入市场动作模式,依托公办余杭区实验小学创建了区内首所国有民营学校――杭州市逸夫实验学校。民营的逸夫实验学校与公立的实验小学实行联合办学,充分发挥两所学校的体制优势和资源优势,共同合作、相互依存、
共同发展。名校带民校,民校促名校,与时俱进的办学模式促进两所学校的蓬勃发展。学校从原有的15个班级,迅速发展到42个班,老师从25名壮大到120多名。而且我们不花政府的一分钱,先后征地建房,扩大校园,为国家创造了上千万的固定资产。更可喜的是实验小学的声誉日益升旺,生源暴满,引来无数个全国各地的参观团、考察团。可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办学效益都是那么可喜可贺可嘉。
在实验小学,我们还 …… ……
时光荏苒,从教三十几春秋逝。慷慨系之,不觉头上飘飞雪。回想当年,我们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我们怀揣着忠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信念,遵循陶行之先生倡导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职业操守,告别了一缕又一缕阳光,迎来了一轮又一轮明月!就在这年轮的更替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浇灌出一朵又一朵希望之花。
30多年了,我不知道我的工作是否令人满意,我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 “你在工作中所持的态度,使你与周围的人区别开来。日出日落、朝朝暮暮,它们或者使你的思想变得更加开阔,或者变得更加狭隘;或者使你的工作变得更加高尚,或者变得更加低俗。” 认真对待每一件工作,全身心投入,有着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这就是我一生工作的灵魂。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