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第9课时 复习动能及动能定理

第9课时 复习动能及动能定理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2:12:30

第3课时 动能及动能定理

基础知识

1、动能的概念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动能的大小

1Ek=mv2,动能是标量,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2(2)动能是状态量,也是相对量,因为公式中的v为瞬时速度,且与参照系的选择有关. 2、动能定理

(1)动能定理的内容及表达式

合外力的功(外力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即:W

【思考】让物体由B点从静止出发,最后停于A点,外力需做多少功?

【针对训练】从离地面H高处落下一只小球,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是它重力的k(k<1)倍,而小球与地面相碰后,能以相同大小的速率反弹,求: (1)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能够反弹起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2)小球从释放开始,直至停止弹跳为止,所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二、动能定理的应用技巧

1.一个物体的动能变化ΔEk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具有等量代换关系.这种等量代换关系提供了一种计算变力做功的简便方法.

2.动能定理中涉及的物理量有F、s、m、v、W、Ek等,在处理含有上述物理量的力学问题时,可以考虑使用动能定理.由于只需从力在整个位移内的功和这段位移始、末

1

??EK?EK2?EK1

W>0 △Ek>0表示动能增大,W<0 △Ek<0表示动能减小

(2)物理意义:动能定理给出了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即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对应着物体动能的变化,变化的多少由总功的多少来量度. 3、求功的三种方法

(1)根据功的公式W = Fxcosα(只能求恒力的功). (2)根据功率求功W=Pt (P是恒定功率或平均功率). (3)根据动能定理求功:W?112mv2?mv12 22 (W为合外力总功或外力的总功).

重点难点例析

一、动能定理的理解

1.动能定理的公式是标量式,v为物体相对于同一参照系的瞬时速度.

2.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一物体,或可看成单一物体的物体系.

3.动能定理适用于物体做直线运动,也适用于物体做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段作用.只要求出在作用的过程中各力所做功的总和即可.这些正是动能定理的优越性所在.

4.若物体运动过程中包含几个不同的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时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将全过程视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例1】一个物体从斜面上高h处(A点)由静止滑下并紧接着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在B点,测得A、B两点的水平距离为S,如图所示,不考虑物体滑至斜面底端的碰撞作用,并设斜面与水平面对物体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求动摩擦因数μ.

两状态的动能变化去考察,无需注意其中运动状态变化的细节,又由于动能和功都是标量,无方向性,无论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计算都会特别方便. 3.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1)选择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2)分析研究的受力情况和各个力的做功情况,然后求出合外力的总功.

(3)选择初、末状态及参照系.

(4)求出初、末状态的动能Ek1、Ek2.

(5)由动能定理列方程及其它必要的方程,进行求解. 【例2】如图所示,AB为1/4圆弧轨道,半径为R=0.8m,BC是水平轨道,长S=3m,BC处的摩擦系数为μ=1/15,今有质量m=1kg的物体,自A点从静止起下滑到C点刚好停止.求物体在轨道AB段所受的阻力对物体做的功.

三、物体多过程动能定理的应用技巧

【例3】总质量为M的列车,沿平直轨道匀速前进.末节车厢质量为m,在行驶中途末节车厢脱钩,司机发现后关闭发动机时,机车已经驶了L,设运动阻力与质量成正比,机车发动机关闭前牵引力是恒定的,则两部分停止运动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针对训练】斜面倾角为α,长为l,AB段光滑,BC段粗糙,AB =l/3, 质量为m的木块从斜面顶端无初速下滑,到达C端时速度刚好为零。求物体和BC段间的动摩擦因

2

数μ。

自主训练

1.一质量为1.0kg的滑块,以4m/s的初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一时刻起一向右水平力作用于滑块,经过一段时间,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向右,大小为4m/s,则在这段时间内水平力所做的功为( ) A.0 B.8J C.16J D.32J

2.两物体质量之比为1:3,它们距离地面高度之比也为1:3,让它们自由下落,它们落地时的动能之比为( ) A.1:3 B.3:1 C.1:9 D.9:1

3.一个物体由静止沿长为L的光滑斜面下滑当物体的速度达到末速度一半时,物体沿斜面下滑了( ) A.L B.(2?1)L C.L D.L

4224.如图所示,一小物块初速v1,开始由A点沿水平面滑至B点时速度为v2,若该物块仍以速度v1从A点沿两斜面滑动至B点时速度为v2’,已知斜面和水平面与物块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 ) A.v2>v2' B.v2

6.在电动车的前轮处装有发电机,发电机与蓄电池连接.当骑车者用力蹬车或电动自行车自动滑行时,自行车就可以连通发电机对蓄电池充电,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某人骑

车以500J的初动能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行,第一次关闭自动充电装置让车自由滑行,其动能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如图线①所示;第二次启动自动充电装置,其动能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如图线②所示.设两种情况下自行车受到

的阻力(包括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等)恒定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行车受到的阻力为50N B.自行车受到的阻力约为83N

C.第二次向蓄电池所充的电能是200J D.第二次向蓄电池所充的电能是250J 7.木块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沿水平路面由静止出发前进了距离s后,随即撤去此恒力,木块沿原方向又前进了2s的距离后才停下,设木块运动的全过程中地面的情况相同,则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f和木块获得的最大动能

Ekm分别为( )

A.f?F/2,Ekm?Fs/2 B.f?F/2,Ekm?Fs C.f?F/3,Ekm?2Fs/3 D.f?2F/3,Ekm?Fs/3 8.如图所示,物体以100J的初动能从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运动,当它向上通过斜面上某一点M时,其动能减少了80J,克服摩擦力做功32J,则物体返回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

A.20J B.48J C.60J D.68J 9.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别自斜面AC和BC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滑至斜面底部C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K1和EK2、,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则

A. Ek1?Ek2,W1?W2 B. Ek1?Ek2,W1?W2 C. Ek1?Ek2,W1?W2 D. Ek1?Ek2,W1?W2

3

10.汽车质量为m = 2×10kg,沿平直的路面以恒定功率20kW由静止出发,经过60s,汽车达到最大速度20m/s. 设汽车受到的阻力恒定. 求:(1)阻力的大小;(2)这一过程牵引力所做的功;(3)这一过程汽车行驶的距离.

11.如图所示,绷紧的传送带在电动机带动下,始终保持v0=2m/s的速度匀速运行,传送带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0°,现把一质量m=l0kg的工件轻轻地放在传送带底端,由传送带传送至h=2m的高处.已知工件与传送带

2

间的动摩擦因数??3,g取10m/s.

(1)试通过计算分析工件在传送带上做怎样的运动? (2)工件从传送带底端运动至h=2m高处的过程中摩擦力对工件做了多少功?

12.下图是一种过山车的简易模型,它由水平轨道和在竖直平面内的两个圆形轨道组成,B、C分别是两个圆形轨道的最低点,半径R1=2.0m、R2=1.4m。一个质量为m=1.0kg的质点小球,从轨道的左侧A点以v0=12.0m/s的初速度沿轨道向右运动,A、B间距L1=6.0m。小球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两个圆形轨道是光滑的,重力加

2

速度g=10m/s。(计算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字)试求: (1)小球在经过第一个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时,轨道对小球作用力的大小;

(2)如果小球恰能通过第二个圆形轨道,B、C间距L2是多少;

A L1 v0 B L2 R1 R2 C 23

搜索更多关于: 第9课时 复习动能及动能定理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动能及动能定理 基础知识 1、动能的概念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动能的大小1Ek=mv2,动能是标量,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2(2)动能是状态量,也是相对量,因为公式中的v为瞬时速度,且与参照系的选择有关. 2、动能定理 (1)动能定理的内容及表达式 合外力的功(外力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即:W 【思考】让物体由B点从静止出发,最后停于A点,外力需做多少功? 【针对训练】从离地面H高处落下一只小球,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是它重力的k(k<1)倍,而小球与地面相碰后,能以相同大小的速率反弹,求: (1)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能够反弹起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