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高中音乐全册说课稿精美整理版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高中音乐全册说课稿精美整理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23:04:46

③接下来完整聆听《锦鸡出山》。之后,分小组讨论: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让你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然后初步引导学生,听辩曲子中的乐器。在复听全曲之后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节奏特点。根据《锦鸡出山》的演奏乐器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总结出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打溜子”。

④下面我来总结:③打溜子通常用马锣、大锣、头钹、二钹四件乐器演奏。乐曲内容多描绘动物形象及劳动生活情景。

⑤过渡语言:我国浩瀚的民族器乐曲中有很多丰富的民族打击乐形式,下面再欣赏一首山西绛州的民族鼓乐《滚核桃》。之后引导学生了解、感受乐曲的节奏特点,模仿拍打乐曲节奏,感受乐曲的头、身、尾三部分的不同技法,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农民劳动的情景画面及喜悦心情。下面我来介绍鼓吹乐(⑤书上45页)。

⑥接下来聆听北京民间乐曲《童谣》,之后提问学生:同学们能听出来这首乐曲是根据北京儿歌转化而来的吗?乐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欢快、活泼、诙谐)它以什么形式出现的?(吹歌)。下面我来介绍吹歌:(⑥书上45页)。

四、拓展

完成书本拓展与探究中的第四题:⑦“按下列曲谱练习打击乐合奏”

五、总结

通过欣赏《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民间乐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第三单元 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七节 丝竹相和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七节《丝竹相和》。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江南丝竹《中花六板》和广东音乐《娱乐升平》。①《中花六板》是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的放慢加花,其旋律清新悠扬,富有浓郁的江南色彩。②《娱乐升平》既保持、发扬了广东音乐的传统特色,又借鉴了一些欧洲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技巧,从而在风格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艺术魅力,体会其和谐、谦让的社会文化内涵。

②了解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体验其音色特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能听辨、区分有代表性的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了解学生对我国民间器乐知道多少,有没有谁能说出一二。然后我将会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江南好》的视频,配合风情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播放《中花六板》全曲。引导学生判断乐曲中都使用了哪些民族乐器?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是什么?学生回答,我来总结:③江南丝竹所用乐器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萧、笙、鼓、板、木鱼、铃等。其音乐风格以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得较为粗犷。

③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江南丝竹的美,培养他们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再次播放《中花六板》片断,与《老六板》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探讨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指导学生演唱:学生放慢四倍速度唱《老六板》,教师用钢琴弹奏《中花六板》的旋律。

④过渡语言:听完了江南丝竹,下面再欣赏一首广东音乐《娱乐升平》。然后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让学生描述一下听完后的感受。之后引导学生了解广东音乐的特点。④广东音乐以高胡、扬琴为主奏乐器,乐曲通常都短小精悍,其音乐风格多轻快活泼、缠绵细腻、流畅动听。

⑤最后再次聆听 《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让同学们作比较,两首乐曲的音乐风格有什么不同,分组讨论

四、拓展

课后作业:你对女子十二乐坊这一音乐现象有哪些想法?

五、总结

通过欣赏《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两首民间乐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 京剧大师梅兰芳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京剧《霸王别姬》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京剧《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以及初步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梅派”艺术 ②掌握鉴赏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激发、培养学生对传统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梅派”艺术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说唱脸谱》的音频,配合各种脸谱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下面由我来介绍京剧(①京剧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京剧的起源始于“四大徽班”进京,历经“徽秦”“徽汉”两次合流,最终形成享誉世界的京剧)。

②之后播放影片《梅兰芳》片段,让学生谈谈对梅兰芳的初步印象。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本“梅兰芳简介”。引起同学们对梅兰芳的极大兴趣。认识了解京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③接下来完整聆听《锦鸡出山》。之后,分小组讨论: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让你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然后初步引导学生,听辩曲子中的乐器。在复听全曲之后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节奏特点。根据《锦鸡出山》的演奏乐器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总结出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打溜子”。 ④下面我来总结:③打溜子通常用马锣、大锣、头钹、二钹四件乐器演奏。乐曲内容多描绘动物形象及劳动生活情景。 ⑤过渡语言:我国浩瀚的民族器乐曲中有很多丰富的民族打击乐形式,下面再欣赏一首山西绛州的民族鼓乐《滚核桃》。之后引导学生了解、感受乐曲的节奏特点,模仿拍打乐曲节奏,感受乐曲的头、身、尾三部分的不同技法,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农民劳动的情景画面及喜悦心情。下面我来介绍鼓吹乐(⑤书上45页)。 ⑥接下来聆听北京民间乐曲《童谣》,之后提问学生:同学们能听出来这首乐曲是根据北京儿歌转化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