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西方翻译简史缩略版

西方翻译简史缩略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8:39:43

家和古典语言学家。1813年,在柏林皇家科学院的学术讨论会上宣读了一篇《论翻译的方法》的长篇论文,从理论上阐述了翻译原则和方法问题,要点如下:

1)翻译分笔译和口译。施莱尔马赫是西方第一个把笔译和口译明确区分,并加以阐述的人。他指出口译者主要从事商业翻译,笔译者主要从事科学艺术翻译。

2)翻译分真正的翻译和机械的翻译。所谓真正的翻译是指文学作品和自然科学作品的翻译,所谓机械的翻译是指实用性的翻译。

3)翻译必须正确理解语言思维的辩证关系。

4)翻译可有两种不同途径。一是尽可能地不扰乱原作者的安宁,让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是尽可能的不扰乱读者的安宁,让作者去接近读者。

维廉·洪堡成为西欧翻译理论研究的重心,他有特殊贡献。 他对翻译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语言学的观点上:1.语言决定思想和文化。语言之间的区别不是声音和符号上的区别,而是世界观上的区别。2.语言差距大而互不可译。支配人类语言的法则是,各语言间无共性,原作和译作之间不可能存在融合关系。3. 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是一种辩证关系。语言结构差异和不同言语群体所产生的明显的不可译性,能够为潜在的可译性所抗衡。 各种语言之间虽然在结构上彼此有很大差别,但归根到底还是可以翻译的。

洪堡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两元论的语言观。他认为语言相互之间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他在可译性和不可译性问题上与施莱尔马赫一样,观点包含辩证的成分。

英国翻译和德莱顿、泰特勒

英国在伊丽莎白时代,翻译活动的规模之大是空前的。在17到19世纪期间,英国翻译蓬勃发展,著名译作不断涌现。特别是在翻译理论研究方面,17、18世纪的成果超过了伊丽莎白时代。

17C整个英国翻译史上最重要的译作,是1611年出版的《钦定圣经译本》 这是西方自古代72人译希腊语《圣经》以来第二次由官方支持的大规模集体翻译。这是一部卓越的英语经典,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是英国唯一的一本家喻户晓、人手一册的读本。它吸收了16世纪各译本的优点,译文质朴、形象,有声咏之美,发挥了英国民族语言的特点,独具一格,对英国散文、语言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

21

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新译本比译文任何译本都更忠实于《圣经》的原则语言,更具有学术性。

在文学翻译方面,温特华斯.狄龙(Wentworth Dillon),通称罗斯康芒(Earl of Roscommon),他于1684年用诗体写了本研究翻译的论著,题为《论翻译的诗》(Essays on Translated Verse),他在书中提出译诗原则,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

1) 译者不仅自己是诗人,而且还必须具备所译诗人那种特殊的天赋。 2) 译者与原作者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友谊”。所谓友谊,就是译者在翻译之前,必须首先检查自己的情趣,热忱于哪方面的题材,然后寻找与自己情趣、热忱以及风格相符的诗人,像择友一样地选择原作者。只有认准了作者,同作者建立了一种和谐的关系,译者才能更加熟悉、亲近、喜爱作者,在思想、言语、风格和灵魂上与作者保持一致,也只有这样才能像原作一样提供优秀的译作。

3)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以透彻理解原意、忠实原作实质为总则,既不提倡死扣字句,也不得任意发挥,脱离或改变原作风格。简言之,总的原则是,一不改,二不增,三不减,增减相比,宁减勿增。

约翰·德莱顿,英古典主义流派创始人,复辟王朝桂冠诗人,17C伟大翻译家。 他对翻译的贡献超出千人和同时代其他人,既有大量译作,又有系统的理论。德莱顿的翻译风格因人而异,文字平易流畅,在17世纪的文学和翻译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德莱顿的翻译风格因人而异,文字平易流畅,在17世纪的文学和翻译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一, 翻译是艺术,因此,译者必须像艺术家一样,具备高超的艺术鉴赏力和表现力。优秀的译者必须尽一切可能使原作迷人,做到美的相似。明确指出翻译是艺术并加以阐述,这在英国史上还是第一次。

其二, 翻译必须掌握原作特征。译者必须善于区分并在现这些特征,使所译作品保持鲜明的个性。他还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诗译者,译者必须首先是一名优秀的诗人。特别是特征上,译者必须与原作者类同。即译者与原作者间必须保持一种亲近关系,同罗的“友谊”关系。

其三, 翻译必须考虑读者。

其四,译者必须绝对服从原作的意思。译文措辞自由,但意思上却受原文严格约束的。

22

其五,翻译可以借用外来语。在借用外来词时要慎重,可以采用四个步骤:断定是否好词;仔细斟酌是否符合英语特征;征求有识之友意见;适可而止。

其六,翻译分为三类:A.词译(或逐词译metaphrase)B.释译(paraphrase)C.拟译(imitation)。

德莱顿的翻译实践和理论是17C与英国翻译史上的最高峰。他的翻译三分法,对西方传统翻译两分法,即意译和直译的区分法,是一个重要的发展。

18世纪的翻译家,首先应该是亚历山大.蒲伯(Alexander Pope,1688-1744),这个时期英国最重要古典主义诗人和讽刺家,又是最著名的荷马史诗翻译家。他认为,翻译上乘佳作,采用直译肯定行不通,采用草率的活译即拟译法,把原作变成现代作品,便会丧失古老原作的精神。且他强调译者必须在最大程度上终于原作,不要企图超越原作者。

接近18世纪末,翻译理论发展史出现了突破。理论的研究不再局限于零散的观点和方法,而开始出现全面、科学而系统地论述翻译问题的大部头专著了。首先带来突破的理论家是坎贝尔。

乔治.坎贝尔George Campbell,1719-1796),他在翻译理论上的突破主要表现在,第一次提出了翻译的三原则: 1) 准确地再现原作的意思

2) 在符合译作语言特征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移植原作者的精神和风格 3) 使译作像原作那样自然、流畅。

这三大原则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然而事隔一年,1790年英国出版一部名为《论翻译的原则》的专著。书中也提出了三项原则,与坎贝尔的如出一辙,但其影响超过了坎贝尔。

亚历山大·弗雷泽·泰特勒,在1790年发表的《论翻译的原则》中,首先给所谓“优秀的翻译”下了一个定义,认为在“优秀的翻译”中,“原作的优点完全移植在译作语言之中,使译语使用者像原语使用者一样,对这种优点能清楚地领悟,并有着同样强烈的感受”(That in which the merit of the original work is so completely transfused into another language as to be as distinctly apprehended, and as strongly felt, by a native of the country to which that language belongs as it is by those who speak the language of the original work)。接着,泰特勒依据这个定义提

23

出了翻译必须遵循的三大原则:

1)译作完全副写出原作的思想;

2)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 3)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

这是三项总的原则,在每项总则下面还有细则。首先,泰特勒认为,必须精通原作的语言,并十分熟悉所译题材。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有对原文略加增减的自由,但增补的内容必须与原作思想有必不可少的联系,并实际上能加强原作的思想。

按照泰特勒的第二原则,译者必须具有很快辨认原作风格特色的本领,他必须准确滴判断出原作风格属于哪一类。译者要模仿原作风格和手法,在模仿原作者时,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译者遵循的第三原则,要使译文忠实有文采,译者“必须既用原作者的灵魂,又以他自己的发音器官来说话”。但是译者在把原作的流畅笔触移植到译文中时,还需要有正确的鉴赏力,才不至于流于放纵。

总之,泰特勒的理论比较全面、系统。它不仅是英国翻译理论史,而且也是整个西方翻译理论史上一座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泰特勒的理论标志着西方翻译史上一个时期的结束和另一个时期的开始。他所提出的翻译三原作,一直为不少人奉为圭臬。

随着19C到来,西方翻译界除下了一种及其奥妙的思潮,人们认为“凡事不值得翻译的东西都不能翻译”。19世纪对古典作品的复兴和对文字准确性的强调,连同知识界的排外主义,使得这一时期像对待其他科目的研究一样,对翻译的研究持刻板态度。

以上主要对德、法、英等几个主要欧洲国家在17至19世纪的翻译做了回顾,并且指出,特别是翻译理论研究方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阶段,比文艺复兴时期又前进了一步。然而,严格地说,这一阶段的发展并非到19世纪就完结了,实际上,它一直持续到20实际上半叶。西方翻译史上另一个更大的发展,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的。

2.5 现当代翻译

进入20C以来,大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划线。战前将近半世纪称现代,

24

搜索更多关于: 西方翻译简史缩略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家和古典语言学家。1813年,在柏林皇家科学院的学术讨论会上宣读了一篇《论翻译的方法》的长篇论文,从理论上阐述了翻译原则和方法问题,要点如下: 1)翻译分笔译和口译。施莱尔马赫是西方第一个把笔译和口译明确区分,并加以阐述的人。他指出口译者主要从事商业翻译,笔译者主要从事科学艺术翻译。 2)翻译分真正的翻译和机械的翻译。所谓真正的翻译是指文学作品和自然科学作品的翻译,所谓机械的翻译是指实用性的翻译。 3)翻译必须正确理解语言思维的辩证关系。 4)翻译可有两种不同途径。一是尽可能地不扰乱原作者的安宁,让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是尽可能的不扰乱读者的安宁,让作者去接近读者。 维廉·洪堡成为西欧翻译理论研究的重心,他有特殊贡献。 他对翻译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语言学的观点上:1.语言决定思想和文化。语言之间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