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完整word版)2017-2019三年高考真题化学分类汇编专题05元素及其化合物,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2017-2019三年高考真题化学分类汇编专题05元素及其化合物,推荐文档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8:18:14

专题05 元素及其化合物

1.[2019新课标Ⅰ] 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

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垐?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噲?H++Cl?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示意图可知,在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第二层中氯化氢溶于水中并发生部分电离,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

【详解】A项、由图可知,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氯化氢以分子形式存在,故A正确;

B项、由题给数据可知,冰的表面第二层中氯离子和水的个数比为10—4:1,第二层中溶解的氯化氢分子应少于第一层吸附的氯化氢分子数,与水的质量相比,可忽略其中溶解的氯化氢的质量。设1mol=18g,则溶液的体积为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所得溶液质量为18g/mol×

×10—3L/ml=2.0×10—2L,由第二层氯离子和水个数比可知,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等于氯离子物质的量,为10

—4

10-4molmol,则氢离子浓度为10—3mol/L,故B正确; -2=5×2.0?10LC项、由图可知,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故C正确;

D项、由图可知,只有第二层存在氯化氢的电离平衡HCl在,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氯化氢气体在冰表面的吸附和溶解。侧重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注意能够明确图像表达的化学意义,正确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为解答关键。

2.[2019江苏]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D.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H++Cl—,而第一层和第三层均不存

【答案】B

【解析】A.NH4HCO3受热易分解和用作化肥无关,可以用作化肥是因为含有氮元素; B.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硫酸具有酸性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具有对应关系;

C.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不涉及氧化还原,故和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无关;

D.电解冶炼铝,只能说明熔融氧化铝能导电,是离子晶体,无法说明是否具有两性,和酸、碱都反应可以体现 Al2O3具有两性。 故选B。

3.[2019江苏]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Fe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

B.MnO2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l2

D.室温下Na与空气中O2反应制取Na2O2

C.SO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4)2SO3

【答案】C 【解析】

【分析】相同的反应物,条件不同(如温度、浓度、过量与少量),反应有可能也不同; A.钝化反应应注意必须注明常温下,浓硝酸与Fe发生钝化; B.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中应注意盐酸的浓度和反应温度; C.过量与少量问题应以少量物质为基准书写产物;

D.钠的还原性强,其与氧气反应,温度不同,产物也不同; 【详解】A.常温下,Fe在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故A错误; B.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氯气,故B错误; C.二氧化硫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硫酸铵,故C正确;

D.常温下,Na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a2O;加热条件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2,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化学反应,相同的反应物,条件不同(如温度、浓度、过量与少量),反应有可能也不同,所以在描述化学反应时应注意反应的条件。

4.[2019江苏]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FeCl2(s) A.NaCl(aq)????Cl2(g)???△B.MgCl2(aq)????Mg(OH)2(s)????MgO (s)

22?H2SO4(aq) C.S(s)????SO3(g)???点燃电解Fe(s)石灰乳煅烧O(g)HO(l)D.N2(g)

2 NH3(g)?????Na2CO3(s) NaCl(aq)CO(g)【答案】B 【解析】

【分析】A.电解条件时应看清是电解水溶液还是电解熔融态物质,Cl2具有强氧化性; B.根据“强碱制弱碱”原理制备氢氧化镁; C.注意生成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的条件;

D.氨气、二氧化碳和氯化钠反应制备碳酸氢钠是利用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低; 【详解】A.氯气的氧化性强,与铁单质反应直接生成氯化铁,故A错误;

B. 氯化镁与石灰乳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镁和水,故B正确;C.硫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SO2,SO2在与氧气在催化剂条件下生成SO3,故C错误; D.氨气与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可生成碳酸钠,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反应条件,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和转化条件。

5.[2019天津] 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不合理的是 ...A.将废铁屑加入FeCl2溶液中,可用于除去工业废气中的Cl2

B.铝中添加适量锂,制得低密度、高强度的铝合金,可用于航空工业 C.盐碱地(含较多Na2CO3等)不利于作物生长,可施加熟石灰进行改良 D.无水CoCl2呈蓝色,吸水会变为粉红色,可用于判断变色硅胶是否吸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A、氯气能将铁和亚铁氧化; B、根据合金的性质判断;

C、Na2CO3+Ca(OH)2=CaCO3↓+2NaOH,产物仍然呈碱性; D、利用无水氯化钴和氯化钴晶体的颜色不同。

【详解】A、铁和亚铁能将氯气还原为氯离子,从而除去工业废气中的氯气,故A不选; B、根据铝合金的性质,铝合金具有密度低、强度高,故可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工业,故B不选; C、Na2CO3+Ca(OH)2=CaCO3↓+2NaOH,产物仍然呈碱性,不能改变土壤的碱性,反而使土壤更板结,故C选;

D、利用无水氯化钴和氯化钴晶体的颜色不同,故可根据颜色判断硅胶中是否能吸水,故D不选。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易错点C,除杂不只是将反应物反应掉,还要考虑产物在应用中是否符合要求,生成的NaOH仍然呈碱性,达不到降低碱度的目的。 6.[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氯可以储存在钢瓶中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 C.天然石英和水晶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D.硫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硫单质、硫化物和硫酸盐等 【答案】B

【解析】A.液氯就是液态的氯气,与钢瓶不反应,可以储存在钢瓶中,A项正确;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B项错误; C.石英、水晶、硅石、沙子的主要成分均为二氧化硅,C项正确;

D.硫在地壳中主要以硫化物、硫酸盐等形式存在,火山口处有硫单质,D项正确。 故答案选B。

7.[2019浙江4月选考]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专题05 元素及其化合物 1.[2019新课标Ⅰ] 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垐?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噲?H++Cl?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示意图可知,在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第二层中氯化氢溶于水中并发生部分电离,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