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组建运营全媒体新闻中心的实施建议0912
负责后方资料收集工作,包括外部央视、新华社等主流官方新闻网站的相关视音频、文字等资料,还有对网络自媒体信息、受众互动信息等进行选取,内部即数据库或媒资系统中相关事件的图文、音视频等历史资料。
2、 新闻产品加工阶段:建立以编辑部为核心的全媒体新闻资源集
散机制,打造“中央厨房”集约化生产体系。前方采集的新闻素材和后方收集的资料信息经过粗加工后形成满足不同发布终端需求的新闻半成品即文稿、图片、电视非编故事板、电台音频文件等,经过编辑审核后上传至组合信息终端平台。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栏目及微博、微信、移动设备客户端编辑、记者在平台上自由调取新闻半成品,并根据各自定位、传播特点进行个性化加工,最后生产出不同形态、不同要求的新闻产品经过台领导、中心总监终审后分别进入发布平台和媒资系统。
如果现阶段组合信息终端平台无法建成,可由记者分别向电视、电台、报纸等各自新闻平台供稿、供片。
3、 全媒体终端发布阶段:新闻产品向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
体和网站、微博、微信、移动设备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多屏分发传播,形成全媒体滚动梯次发布、优势互补的新型传播格局。 4、 产品受众互动阶段:新闻产品与受众双向互动针对新媒体终端
而言。新闻产品发布到网站及移动设备客户端,受众可以通过互联网上传视频及图文至组合信息终端平台进行反馈,经过通联部收集整理可供记者编辑作为新产品的选用素材回到新闻素
材采集阶段,至此完成新闻事件的整个全媒体生产流程。 五、 质量保障和绩效考核体系。
全媒体新闻中心必须化解管理和运作上的割裂,从制度创新入手,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估体系、人力资源配置和培养体系以及绩效考核体系,为全媒体高效高质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 质量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导向管控、业务考评及品牌塑造等三
个项目。导向管控指各媒体、各栏目舆论导向的掌控度;业务考评包括稿件、成片质量、主题宣传表现、收视效果的综合评价;品牌塑造指各媒体各栏目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2、 人力资源配置和培养体系:全媒体采编播人员必须一专多能,
“一专”即具备专业的新闻业务能力和水平,“多能”即熟练掌握全媒体采编技能、搜索和过滤海量信息的技能、随时随地为特定媒体提供最适合的新闻产品的技能等,并经过考试合格后上岗工作。同时记者、编辑、主持人的跨界、轮岗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各媒体各栏目人员实现充分流动,推进文化互融,使品牌影响叠加,效益倍增。
3、 绩效考核体系:遵循“目标公开、考核透明、实绩清晰、制度
亮化”的原则,根据不同媒体不同栏目的特点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实施细则,以岗定酬、人尽其事,充分体现工作价值和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发挥每位员工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