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版语文九上文言文复习

苏教版语文九上文言文复习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3:12:08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答〕 和

6. 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2分)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答〕 7.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8.“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9.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11.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2.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13.(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25

四、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4.《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 ③便扶向路( ) ④寻病终( )

16.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

17.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18.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醉翁亭记》

(一)

(甲)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

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看见) B.野芳发而幽香(香) C.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 D.太守谓谁(说)

2.古诗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仿照“文言虚词积累卡片”填写的示例,从【乙】文和学过的篇目中找出例句将表格填写完整,可不写出处。

26

文 言 虚 词 积 累 卡 片 编号:001 虚词 例 句 用 法 意 义 之 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 助词 的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世家》) 代词 他,指扶苏 以 介词 连词 3.欧阳修笔下的琅岈山风光无限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展示给你的画面。

4.翻译句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甲】诗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乙】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理想。请你用现代观念,结合上文评价杜甫的思想或欧阳修的理想。

(二)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庐陵欧阳修也。 6、本文作者欧阳修是 代的文学家。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8、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

9、“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

27

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10、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乙) 六一居士传 (节选)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11、“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 12、“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

13、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

14.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第二个“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第三个“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三)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名之者谁 有仙则名 B.其西南诸峰 诸郡县苦秦吏者

C.醉翁之意不在酒 宾客意少舒 D.故自号日醉翁也 公问其故 16.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编号:068 字词 意思 例 句 译句 蔚然 茂盛的样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者,琅玡也。 是琅玡山。 环 翼然 (乙)阅读《楚子发母》选文,完成17—19小题。 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母问使者日:“士卒得无恙乎?”对日:“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①。”又问:“将军得无

28

搜索更多关于: 苏教版语文九上文言文复习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答〕 和 6. 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2分)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答〕 7.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