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必修1第4章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必修1第4章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6 7:32:37

1.人体红细胞呈圆饼状,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下面是将人体红细胞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的液态环境中一段时间内的变化示意图,请分析该图说明的问题是( )

A.水分容易进出细胞

B.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 C.红细胞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D.水分和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答案】D

2.将下列细胞置于蒸馏水中,不会破裂的是( ) A.红细胞 B.洋葱表皮细胞 C.肌肉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B

3.将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分别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图像如图所示。则有关各细胞液浓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实验前BA>C ③实验后B≥A=C ④实验后B>A>C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4.某植物体三个相邻细胞,细胞液浓度为a>b>c,则三细胞之间水分相互渗透的方向是

【答案】C

5.刚萎蔫的菜叶放入清水中,菜叶细胞中的水分能够得到恢复。水分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A.主动吸水 B.主动运输 C.自由扩散 D.协助扩散 【答案】C

6.把数条5 cm长的马铃薯条分别浸在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每隔一段时间测量马铃薯条的长度。如图显示马铃薯条在不同浓度溶液中长度改变的百分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试卷第1页,总15页

A.马铃薯条通过渗透吸(失)水改变其长度

B.在0.10 mol/L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

C.马铃薯细胞细胞液浓度相当于0.30 mol/L的蔗糖溶液 D.在0.40 mol/L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失水皱缩 【答案】B

7.红苋菜叶片呈红色,是液泡中的色素所致。将新鲜的红苋菜叶片放入蒸馏水中,水无变化;若先用盐酸处理这些叶片,再放入蒸馏水中,则水变为红色,原因是 A.盐酸破坏了细胞壁 B.盐酸破坏了细胞膜

C.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 D.色素溶于盐酸而不溶于水 【答案】C

8.如图是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三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生理状态,图中①处的液体是清水 B.图中各细胞抵抗失水的能力,依次是B>A>C

C.如果上图是各细胞处在不同的外界溶液中相同的时间得到的,则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B>A>C。

D.三个细胞最有可能死亡的是B细胞。 【答案】A

9.当把紫色的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置于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后,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将

A.紧紧靠在一起 B.充满细胞液 C.充满蔗糖溶液 D.充满清水 【答案】C

10.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下图表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B

11.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 ( ) ①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②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③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④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12.下列细胞中,能够发生质壁分离的是 ( )

试卷第2页,总15页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干种子细胞 【答案】C

13.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它的原生质层主要包括( ) A.细胞膜、核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B.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C.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 D.细胞膜、液泡膜及细胞核 【答案】B

14.从整个细胞来看,组成原生质层的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液泡膜 ⑤液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答案】B

15.洋葱鳞叶外表皮做质壁分离实验,下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图是

【答案】D

16.组成洋葱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的生物膜包括 ①细胞膜 ②细胞质 ③溶酶体膜 ④液泡膜

A.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②③ 【答案】C

17.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植物根尖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B

18.关于植物根系吸收营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生长阶段.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速率相同 B.土壤温度不影响植物根系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 C.植物根尖细胞吸收水分主要依靠渗透作用

D.植物根细胞能逆浓度梯度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离子 【答案】D

19.在一定气候条件下,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原理,测试田间作物的细胞液浓度,以此法获得作物代谢情况的必要数据。在此项测试中,自变量是 A.作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 B.作物的细胞液浓度

C.制备的系列浓度梯度的检测液 D.一定的环境温度或其他气候数据 【答案】C

20.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植物细胞中,大量水分子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 A.质膜、液泡膜、质膜与液泡膜间细胞溶胶、细胞壁 B.细胞壁、质膜、质膜与液泡膜间细胞溶胶、液泡膜 C.液泡膜、质膜与液泡膜间细胞溶胶、质膜、细胞壁

试卷第3页,总15页

D.细胞壁、质膜、液泡膜、质膜与液泡膜间细胞溶胶 【答案】B

21.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答案】B

22.下列有关实验试剂或实验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的生长素和人的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B.制作生态瓶时,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C.使用适宜浓度的硝酸钾溶液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后,不滴加清水也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乙液,然后水浴加热 【答案】C

23.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

A. 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性糖;

B. 利用小麦叶片进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叶片需要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实验结果是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

C. 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像,从而判断出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D. 若利用小麦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 【答案】D

24.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不消耗ATP B.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需要消耗ATP

C.细胞膜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透过性 D.温度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答案】B 25.利用紫色的洋葱外表皮细胞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以探究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B.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D.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下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蒸馏水后都能复原 【答案】B

26.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右图。若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 (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增后减

试卷第4页,总15页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人体红细胞呈圆饼状,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下面是将人体红细胞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的液态环境中一段时间内的变化示意图,请分析该图说明的问题是( ) A.水分容易进出细胞 B.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 C.红细胞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D.水分和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答案】D 2.将下列细胞置于蒸馏水中,不会破裂的是( ) A.红细胞 B.洋葱表皮细胞 C.肌肉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B 3.将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分别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图像如图所示。则有关各细胞液浓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实验前BC ③实验后B≥A=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