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浙江专用文本专题复习:专题一 考点三 含解析
考点三 多彩的消费
问题导思 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知识梳理 (1)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①基础和前提 (2)其他因素:②物价、消费心理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 (1)含义:恩格尔系数是指③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2.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支出的比例 (2)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④提高,消费结构⑤改善 (1)按照交易方式: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⑥3.消费的类型有哪些? 租赁消费 (2)按照消费的目的:生存资料消费、⑦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4.影响消费行为的主要消费心理有哪些?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⑧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⑨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1)量入为出,⑩适度消费 5.如何做理智的消费者?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及其措施
因素 当前可支配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未来收入预期 社会收入差距 措施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完善分配制度 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预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 2.消费心理及其影响的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的表现 特点 评价 优点: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仿效性 重复性 盲目性 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 弊端: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 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优点:展示个性,也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标新立异 出现 弊端: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态度: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1.社会保障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纠错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社会保障影响人们的收支预期。 2.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已由生存资料消费向享受资料消费转变。
纠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中享受资料消费的比重上升,但仍以生存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消费为主。
夸耀性盲目性 弊端: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不值得提倡 优点: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 态度:值得提倡 符合实际讲究实惠
影响消费的因素
例1 (2016·温州期末)“轻奢消费”通俗地说就是“可以负担得起的奢侈品”。轻奢一族近年在我国不断兴起和壮大。“轻奢消费”更适度、更自我、更挑剔地面对品牌,既能满足奢侈之心,又能在钱包的承受范围内。一些品牌和商场,都开始瞄准“轻奢消费”市场。这说明( )
①“轻奢消费”有助于释放消费,促进生产发展和转型升级 ②“轻奢消费”符合勤俭节约的美德,但会助长奢侈品攀比消费 ③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轻奢消费”是一种适度消费 ④生产决定消费,“轻奢消费”反映了轻奢一族对奢侈品的强烈向往
A.①③ C.①④ 答案 A
B.②③ D.②④
解析 通读材料可见,“轻奢消费”是可取的,故②④不符合题意。
变式训练1 目前我国已进入到大众消费的新时代。与过去消费结构相比,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在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B.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C.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 D.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落实 答案 A
解析 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故选A。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例2 (2015·浙江高考)“双十一购物狂欢节”那天,不少商家推出购500元商品返还280元购物券的活动,很多消费者为了获得购物券而凑足购买500元商品。狂欢之后,一些消费者发现“凑单”购买的许多商品是自己不需要的。这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 A.是求异心理引发的,不值得提倡 B.是攀比心理引发的,并不可取 C.违背了理性消费原则 D.违背了适度消费原则 答案 C
解析 合理的求异消费,可以提倡,故排除A。材料中经济现象是求实和从众心理引发的,排除B。适度消费强调消费与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相符,材料未涉及收入与消费,D不当选。“凑单”购买的许多商品自身不需要,体现了一种盲目跟风,违背了理性消费原则,故答案为C。
[方法点拨] 要正确认识常见的几种消费心理,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有利有弊,需具体分析;攀比心理有害无利,不可取;求实心理值得提倡。
变式训练2 目前中国消费者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约占世界奢侈品购买总数的35%。国内一些人对洋品牌一见钟情,对国内品牌不屑一顾,认为外国的产品就是比中国的强。国外一些厂商利用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买贵不买贱”的心理大赚一笔。对此,我们应当( )
①克服盲目消费,坚持理性消费 ②克服求异心理,坚持勤俭节约 ③克服攀比心理,坚持适度消费 ④坚持量入为出,逐步减少消费 A.①② C.②④ 答案 D
解析 “买贵不买贱”的消费属于盲目消费。洋品牌消费是攀比心理引起的消费,①③正确。材料未体现求异心理,排除②。④中“逐步减少消费”的说法错误。
[命题感悟] 本考点常考的命题角度是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心理、消费观念,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有时也以综合题的形式,结合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行为等知识综合考查扩大内需的问题。
B.③④ D.①③
一、判断题(正确的填写T,错误的填写F。)
1.一种商品价格降低,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增加。 提示 F。一种商品价格降低,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增加,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下降。
2.收入增加,恩格尔系数会降低。
提示 T。一般情况下,收入增加,恩格尔系数会降低。 3.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就应多发行纸币。
提示 F。纸币发行过多,会引发通货膨胀,纸币的购买力减弱,会降低居民的消费水平。 二、选择题
4.某机构对我国当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进行调查,消费者信心指数(ICC)为106.45,在“乐观”区间平稳运行。“购买新衣物”和“外出就餐”的支出比最高,“购买书刊”“护肤美容”“娱乐活动”“旅游度假”等项目的支出成为“平常花销”的主力消费内容。表明( )
①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环境预期良好 ②主力消费结构较为合理 ③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预期收入 ④消费信心指数取决于消费心理 A.①② C.③④ 答案 A
解析 我国当前消费者信心指数在“乐观”区间平稳运行,说明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环境预期良好;“购买书刊”“旅游度假”等项目的支出成为“平常花销”的主力消费内容,说明消费结构改善,主力消费结构较为合理,故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包括当前可支配收入和未来预期收入;④错误,消费信心指数取决于居民收入。
B.②③ D.①④
5.(2016·义乌调研)苹果手机6代有世界上最清晰的屏幕,超强的PC级处理器,精细的做工,强大的拍照技术等优点。购买大约6 000元左右一台,面对苹果手机6代,市民充满了矛盾之情,性能优越的手机谁都想购买,然而由于其价格较高,不少市民望而却步。以下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消费者攀比心理是苹果公司的品牌营销策略 ②“市民充满矛盾之情”,体现了商品两个基本属性之间对立的一面 ③“不少市民望而却步”,说明家庭收入水平是消费水平的直接决定因素 ④苹果手机高价格的根本原因是产品质量好 A.①② C.②③ 答案 C
解析 现在购买大约6 000元左右一台,面对苹果手机6代,市民充满了矛盾之情,体现了商品两个基本属性之间对立的一面,②正确;性能优越的手机谁都想购买,然而由于其价格较高,不少市民望而却步,这说明家庭收入水平是消费水平的直接决定因素,③正确;①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④说法错误,材料中的苹果手机的价格高,其根本原因是劳动生产率低。 6.2015年,北京恩格尔系数一改前几年的上升趋势,比2014年回落0.2个百分点,降至27.7%。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①消费观念转变,休闲消费迅速增加 ②投资渠道拓宽,投资理财费用迅速增加 ③家庭收入增加,发展和享受支出大幅提升 ④经济发展,食品支出费用比重逐渐减少 A.①② C.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下降说明居民消费水平提高。①②不符合题意。 7.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而要发挥消费的重要“引擎”作用,就必须做到:让群众“能”消费;让群众“敢”消费;让群众“愿”消费。根据材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提倡适度消费 ②健全社保体系 ③改善消费环境 ④增加商品供应 A.①④ C.①③ 答案 B
解析 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就需要健全社保体系,消除后顾之忧。同时,也要改善消费环境,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消费,②③正确;①④与材料主旨不符。 8.(2016·浙江10月选考)“不需现金,扫码就行”,这句广告语道出了“扫码”成为时尚的一个原因,即“扫码消费”可以( ) A.减少流通所需的货币量
B.②③ D.②④ B.①③ D.②④ B.②④ D.③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