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素养全练3 透镜及其应用试题
素养全练3 透镜及其应用
基础夯实
1.(2018·四川凉山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移动到离凸透镜的距离为20 cm时,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则移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 的实像。 答案:倒立等大
解析:当u=20cm=2f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与蜡烛倒立等大的实像。 2.(2018·山东东营中考)东营市开展了“红色电影进社区”活动,受到居民好评。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电影放映时在银幕上形成的是 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凸透镜 倒
解析: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投影片放置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银幕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3.(2018·安徽阜阳三模)如图所示是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将铅笔靠近玻璃杯的后面,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笔尖指向左侧,此时成像为正立、 的虚像。 答案:放大
解析: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其构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即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将铅笔靠近玻璃杯的后面,相当于将铅笔放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故能看到铅笔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4.(2018·安徽濉溪模拟)如图甲是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某同学站在同一地点用数码相机(焦距可调)拍下了远近不同的合肥市政府大楼,如图乙、丙所示。结合图分析可知,拍摄照片 时,镜头焦距调的较大。
答案:丙
解析:因为焦点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且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过焦点,所以F点是焦点。如下图,当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焦距为OF'时,作出物体AB的像A″B″;凸透镜焦距为OF时,物体AB的像是A'B',OF小于OF',像A″B″大于像A'B',所以在物距相同时,焦距越小,像越小。所以拍摄乙图时,焦距要调小。拍摄丙图时,镜头焦距调的较大。
1
5.(2018·安徽长丰三模)如图为某透镜成像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物体,CD是主光轴,MN是AB的像,试在图上的适当位置画上合适的透镜,并用作图法作出该透镜右侧的焦点F。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由图可知,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所以该透镜为凸透镜,且物体在一倍焦距之内。
由于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则连接MA并延长交主光轴于一点,该点是凸透镜的光心O,过光心O作一个凸透镜。
由于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所以,由A点向凸透镜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AD,连接MD并延长交主光轴于一点F,F即为凸透镜右侧的焦点。
6.(2018·辽宁大连中考)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 镜,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缩小、 的实像。 答案:凸透 倒立
解析: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缩小、倒立的实像。
7.(2018·四川成都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小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达到目的。方案一: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 移动适当距离;方案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 移动。
答案:左 右
解析: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向左移动,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则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光屏上就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要想在光屏上得到大一些的清晰的像,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2
8.(2018·青海中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但有些同学因为不良习惯导致眼睛近视了。如图所示,是近视眼成因示意图,造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 (填“薄”或“厚”),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面”或“后面”),要用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答案:厚 前面 凹透镜
解析:眼睛看物体时成的像在视网膜上,且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晶状体太厚,或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人就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在近视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9.(2018·山西中考)如图甲所示,在圆柱形水杯后面放一张画有箭头的纸条,往杯中倒入适量水,透过水杯,看到一个箭头改变了方向(如图乙),这是为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抓住影响这个问题的主要因素,圆柱形水杯装有水的部分具有 的特征,忽略影响这个问题的次要因素:物体的材质等,构建凸透镜模型进行研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判定,看到这个方向改变的箭头是放大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凸透镜的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答案:中间厚、边缘薄 实像 投影仪
解析:由题知,圆柱形水杯装有水的部分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这是主要因素,在分析时,忽略掉了透光、材质等次要因素,从而构建凸透镜模型。
由题意可知,透过乙杯看到的箭头却是一个反向(即上下颠倒、左右颠倒)且放大的像,即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说明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其原理与投影仪相同。
10.(2018·内蒙古通辽中考)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答案:B
解析: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故B正确;如果要
3
让像变小一些,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应增大物距,应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故C错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11.(2018·四川自贡中考)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实像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放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答案:D
解析: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当u 12.(2018·湖北咸宁中考)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 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 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答案:A 解析: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焦距,因此凸透镜成实像,由于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像变大。 13.(2018·安徽合肥模拟)下面是四位同学组装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可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的是( ) 答案:B 解析:物距小于f,此时成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所以A错误;物距大于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处于f和2f之间,所以B正确;烛焰低于主光轴,此时像应成在主光轴的上方,而光屏偏低,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成像,C错误;实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烛焰的像应成在凸透镜的左侧,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成像,所以D错误。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