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暴走大事件》中过度娱乐化现象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暴走大事件》中过度娱乐化现象分析
作者:高洪茹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7年第09期
摘要:如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自媒体借助各种网络直播、视频平台来表达观点、自我发声,网络脱口秀节目层出不穷,《暴走大事件》就是这类脱口秀节目中的佼佼者。它将一周之内所发生的热点新闻用相对幽默风趣的语言以脱口秀的形式表现出来,增加了节目趣味性,却也存在着过度娱乐化的问题,比如观点情绪化和语言低俗化等。本文主要对《暴走大事件》节目中的过度娱乐化现象进行研究,剖析其主要表现,并对此进行反思。 关键词:暴走大事件;过度娱乐化;主要表现;反思 一、《暴走大事件》节目的基本概况
《暴走大事件》是一档新闻讽刺类网络脱口秀节目,由暴走漫画出品,是集新闻、综艺等于一体的全方位脱口秀节目。《暴走大事件》于2013年3月29日首播,由王尼玛主持,至2017年已更新至第五季。主持人王尼玛用脱口秀的形式播报每期上周所发生的时事热点,加以评论,其主题涉猎范围较广,包括娱乐、政治、生活等众多方面,但是为了追求节目效果和趣味性,它没有把握好播报新闻娱乐化的一个“度”,导致过度娱乐化现象的出现。 二、过度娱乐化在《暴走大事件》中的具体表现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人们随时随地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资讯,个人接受严重“超载”,因此滋生浅碟文化,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趋向碎片化、娱乐化。
(一)过分恶搞影视作品
《暴走大事件》过度娱乐化的现象最多的体现在对影视作品的恶搞上,主要方式是改编,给影视作品加入喜剧元素。例如恶搞前一段时间热播的《人民的名义》这一反腐题材的电视剧。《暴走大事件》依照《人民的名义》的剧情和剧中人物的说话特点,以小短片的形式将《人民的名义》改编为《同学的名义》,在片中以“断罪小学”为贪腐的主要阵地,以零食和钱财交易作为代写作业获取报酬的手段揭露校园潜规则,这样的改编虽然具有贴近性,但是娱乐过度破坏了反贪腐的严肃性。 (二)过度娱乐政治新闻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脱口秀节目的突出特点是节目在解构权威的时候,往往对权威作标签化、娱乐化的处理。《暴走大事件》的调侃对象除了娱乐明星之外还有政要人物和权威人士,对这种有着群众领袖作用的人过度的调侃,缺失了时政新闻该有的严肃性。例如在韩国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