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完整word版)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与答案
-
(2)老师指出:除盐酸外,还可使用其它试剂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请你选择一种不属于酸的试剂,并将鉴别实验中的预期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填入下表。 ....
选择的试剂 ____________ 另一支试管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小李用玻璃棒蘸取“实验一”后试管②中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小李的记录如下:
实验现象 溶液沾在试纸上时,试纸缓慢地变色 结论 与标准比色卡对比,Na2CO3溶液pH=3 预期现象 一支试管无明显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小李因操作错误,得出“Na2CO3溶液pH=3”的错误结论。指出小李操作错误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小李记录的“实验现象”中不科学的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有气泡冒出 Na2CO3+2HCl=2NaCl+H2O+CO2↑ (2)
选择的试剂 预期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出现白色浑浊) Ca(OH)2+Na2CO3=CaCO3↓+2NaOH (3)小李所取溶液为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的溶液 (4)试纸立即变色而非缓慢地变色
10.(2014厦门)氯化钾固体样品中混有少量碳酸钾和硫酸钾两种杂质,为了获得纯净的氯化钾,将样品溶解,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提纯.已知试剂1为氯化钾溶液,B、C为固体难溶物,每步骤加稍过量的试剂.
(1)固体难溶物B含有碳酸钡和 ;
(2)检验步骤①已除去杂质的方法(操作、现象、结论)是
---
-
;
(3)试剂Ⅱ中溶质的化学式: ,试剂Ⅲ的名称是 ; (4)由E获得氯化钾晶体的分离操作名称是 . (1)硫酸钡;
(2)取少量A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如果没有出现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硫酸钾和碳酸钾已经除去;
(3)K2CO3;盐酸; (4)蒸发结晶.
11.(2014厦门)已知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发生的主要反应:C+2CuO下探究:
探究一:检验产物的成份
【提出问题】实验产物是暗红色固体,很难观察到紫红色固体.暗红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氧化亚铜(Cu2O)为红色固体;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与假设】暗红色固体除铜外还可能含有Cu2O.
【设计实验】取少量暗红色固体,加入稀硫酸,如果观察到现象: ,
说明暗红色固体含有Cu2O.
探究二:测定产物中Cu2O的含量
2Cu+CO2↑.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实验产物(假设反应物已完全反应)作如
原理:Cu2O+H2
2Cu+H2O,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固定
装置略去,碱石灰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1)装置a中用稀硫酸而不用稀盐酸,原因是 ; (2)若不加装置e,实验结果会偏高,原因是 ; (3)点燃酒精灯前涉及的部分操作如下,正确的顺序是
①打开K2,关闭K1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连接仪器 ④关闭K2,打开K1,通氢气一段时间
---
-
(4)还可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 (填“a”、“b”或“c”)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探究一:
【设计实验】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探究二:
(1)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能被碱石灰吸收,影响测定结果. (2)d中的碱石灰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3)③②④①. (4)c.
12.(2014漳州)某氯化钠样品中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设计如下过程除去
杂质:
步骤Ⅰ:加足量的水溶解.
步骤Ⅱ: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的X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步骤Ⅲ: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和 .
(2)步骤Ⅱ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物质X是 溶液.
(3)步骤Ⅱ得到的固体中主要含有的物质是 . 步骤Ⅱ中可以用过量的 溶液(填一种物质)代替氯化钡和氢氧化钠两种溶液,也可以达到相同实验目的
(4)步骤Ⅲ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步骤Ⅳ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
(1)烧杯和玻璃棒;(2)步Na2SO4+BaCl2=BaSO4↓+2NaCl;碳酸钠;(3)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钡;(4)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蒸发.
---
-
13.(2014漳州)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部分性质的探究过程:
(1)用手触摸②的烧杯外壁,感觉发烫,这是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会 (填“吸热”或“放热”),该溶液呈 色;③中的溶液显 色. \\ (2)从③到④溶液的颜色变化不明显,说明④中的溶液呈 性(填“酸”或“碱”). (3)c溶液和a溶液对比,c溶液颜色更浅. 【提出问题】
为什么继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溶液颜色会更浅? 【设计实验】 甲 实验操作 取少量c溶液滴入稀盐酸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 溶液中含较多的CO32或HCO3﹣﹣ 乙 另取少量c溶液滴入硝酸钙溶液 无明显现象 溶液中没有大量的 离子 【实验结论】
根据甲、乙两个实验得出的结论,写出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反思】
同种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时,可能得到不同的产物.如:碳在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 或 . (1)放热;无;红; (2)碱性;
(3)【设计实验】碳酸根;
【实验结论】NaHCO3+HCl=NaCl+H2O+CO2↑ 【实验反思】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14.(2014兰州)为了鉴别碳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实验,分别取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到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实验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