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十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

十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3:27:13

D.可燃冰”在开采过程中,容易造成井喷,进而使海水汽化,引发海啸。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有了完美的开采方案。

13.选文第三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打比方 B. 举例子 C. 分类别 D. 下定义

14.关于 “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加以小心对待”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从能源的角度看,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相当于全球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储量的两倍以上。

B.“可燃冰”可以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要,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

C.天然“可燃冰”不易开采和运输,开采这种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人造“可燃冰”的开发就显得非常重要。

D.“可燃冰”是一种未来新能源,但也是一种危险能源,所以人类在开采利用时要谨慎。 15.联系课文,下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科技新闻,既有新闻性,又有文艺性,主体部分属于科技说明文。 B.本文较多运用了学术性语言,达到了说明文准确的表达效果。

C.本文概念清晰,定义准确,能用准确的言语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对“甲烷”所作的说明。

D.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增强了说明的准确性、条理性、形象性。

(二)

汉代王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批判家。他写的《论衡》,专门批判古书和传说中的错误,立论有据,言之成理,表现了很高的独立思考的才华。他所以有成就,原因之一,就是他博览群书,贯通百家。王充家贫,买不起书,只能常到书店看书。那时的书店比现在的某些书店开明,可以让顾客阅读,结果造就了王充这样的人才。

爱因斯坦应该算是科学界最善于独立思考的巨人了。然而不要忘记,青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在物理、数学等方面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且对一般的自然科学和哲学,也有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

有知识,才有比较;有比较,才能发现问题。动物病理学教授贝弗里奇说:?有重要的独创性贡献的科学家,常常是兴趣广泛的人……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科学研究的艺术》)

知识渊博的人见解比较深刻,思考比较周密,而且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常有远见,预测也比较正确。这样便大大减少了受骗上当的机会,使人生少走许多弯路。?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这秋水,就是知识之水,就是独立思考的波涛和浪花。

鲁迅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

十校联考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10 页)

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读书杂谈》)

可是,这不会影响专业学习吗?的确,我们的精力,主要应放在攻读专业上,从?精于一?开始,逐步扩大?根据地?而走向博。然而这不是说,学专业时其他的书一律不能看。那?应做的功课已完?的余暇虽少,但积少可以成多。看课外书刊,时间长了,接触面宽了,了解的问题便多,于是就越看越有趣,越有趣就越想看,成了良性循环。这样,知识之球便越滚越大。反之,不博览,知识面便窄,懂的东西就少;懂得少,对许多事物便不感兴趣,从而也就越不想多看专业以外的书,于是便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不仅读书如此,世界上许多事物,发展下去,都有这两种循环的可能。我们应力争前者,千万不要卷入恶性循环的涡流中去。 ..

——选自王梓坤《贵在一个?新?字——略谈独立思考》 16.选文没有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引用论证 D.类比论证 17.对选文内容概况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积累的重要作用 B.善于读书,善于发问 C.坚持刻苦钻研 D.质疑的精神 18.文中加点词语“前者”指的是( )

A.学专业是其他书刊一律不能看。

B.世上许多事物,发展下去,都有两种循环的可能。

C.看课外书刊,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面拓展了,越看越有趣,越有趣就越想看,进入 良性循环。

D.我们的精力主要应该放在攻读专业上。 19.联系全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标题是“创新”,内容上却是在谈独立思考,因为作者认为独立思考是创新的 必要条件,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方法论谈清楚了,创新的关键问题就解决了

B.本文采用了大量的实例并加以分析,阐明了创新者必备的素质,最后得出了结论: “要创新,就必须善于独立思考。”

C.本文采用了很多典型的例证和权威论述,用严肃的语气阐明了作者的观点,学术性 和专业性很强。

D.本文的作者是自然科学家,因此这篇文章只对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工作的人有指导意 义。

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20.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不赂者以赂者丧

十校联考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第 6 页 (共 10 页)

C.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D.徒以吾两人在也 21.下列各项中,不含有通假字的是( )

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令将军与臣有郤 D.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2.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臣之所好者,道也 B.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23.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A.足之所履 B.鼓瑟希 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以身翼蔽沛公 24.下列不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约为婚姻 B.思厥先祖父 C.再拜献大王足下 D.加之以师旅 25.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 B.《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司马迁完成,全书共有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表十篇、书八篇。

C.《庄子》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分内、外、杂篇,如今所传三十三篇,其文章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和奇巧的结构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D.《新五代史》由宋代欧阳修撰写,是“二十四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就称为《新五代史》。

第Ⅱ卷(共106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题,6小题,共20分)

(一)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十校联考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第 7 页 (共 10 页)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选自戴望舒《寻梦者》

26.诗人在寻梦过程中写了四个“九年”,有什么用意?(2分)

27.诗人选用了哪些极富民族色彩感的意象?结合一例说说其含义和作用。(4分) 28.诗人主要使用什么手法来表达感情的?每一诗节的结构特点是什么?(2分) 29.请仿照例句,以“我梦想”开头写两个句子。(2分) ..

例句:我梦想,来到海边的沙滩,从波涛的澎湃中感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惊心动魄。

(二)

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湖边的树木宛若睫毛一样,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我第一次划船在瓦尔登湖上游弋的时候,它的四周完全被浓密而高大的松树和橡树围着,有些山凹中,葡萄藤爬过了湖边的树,盘成一弯凉亭,船只可以在下面惬意地通过。湖岸边的山太峻峭,山上的树木又太高,所以从西端望下来,这里像一个圆形剧场,水上可以演出山林舞台剧。我年纪轻一点的时候,就在那儿消磨了好些光阴,像和风一样地在湖上漂浮。一个夏天的上午,我先把船划到湖心,而后背靠在座位上,似梦非梦地漂流着,直到船撞在沙滩上,惊醒的我才欠起身来,看看命运已把我推送到哪一个岸边来了。在那种日子里,懒惰是最诱惑人的事情,我就这样偷闲地度过了许多个上午。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关,因为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可是,自从我离开这洒满古典生态阳光的湖岸之后,伐木人竟大砍大伐起来了。从此要有许多年不可能在林间的甬道上徜佯了,不可能在这样的森林中遇见湖水了。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

现在,湖底的树干,古老的独木舟,黑魆魆的四周的林木,都没有了,村民本来是连这个湖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的,如今却想到用一根管子来把这些湖水引到村中去给他们洗碗洗碟子了。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地圣洁的水!而他们却想转动一个开关,拔起一个塞子就利用瓦尔登的湖水了!这恶魔似的铁马,那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正是它,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 ——选自梭罗《神的一滴》

十校联考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第 8 页 (共 10 页)

搜索更多关于: 十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D.可燃冰”在开采过程中,容易造成井喷,进而使海水汽化,引发海啸。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有了完美的开采方案。 13.选文第三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打比方 B. 举例子 C. 分类别 D. 下定义 14.关于 “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加以小心对待”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从能源的角度看,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相当于全球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储量的两倍以上。 B.“可燃冰”可以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要,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 C.天然“可燃冰”不易开采和运输,开采这种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人造“可燃冰”的开发就显得非常重要。 D.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