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十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

十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23:36:09

??? ? ? ? ? ? :?号线考? ? ? ? ? ? ? :?名?姓封? ? ? )? 题? ? 答 ? :得? 级不?班 密 内 ? 线? ? 封 ? 密? (? ? ? :?校卷学? ? ? ? ? ? ? ?:?区试)?市(?县?? ? ? ? ?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十校联考期中调研测试卷

高 三 语 文 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7页,第Ⅱ卷7页至10页。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 共44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按规定要求填涂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等项目。 2.用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标号涂黑。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成绩无效。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

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 A.蜾蠃.(yíng) 棘.手(là) 自缢.(yì) 孵.化(fū) B.斐.然(fěi) 炮.制(páo) 苒.苒(rán) 付梓.(zǐ) C.不啻.(chì) 桂棹.(nào) 红缯.(zēng) 戕.害(qiāng) D.咂.嘴(zā) 轻佻.(tiāo) 轻薄.(bó) 汆.汤(cuān)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于是,他勇敢地寻求灾祸的由来。一层进一层,渐渐发现了连琐似的负责者。最初是富人,与富人们该诅咒的的奢侈的享受,使人眩惑,以至堕落。

B.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洒种的农夫。

C.值得我怀恋的也不仅仅是那种原始、朴素的记忆,那些纯厚的活生生的感同身受却成为了我生活和文学永恒不变的底色。那里有一种对人生深沉的体贴,有一种凛然的情义。

D.后来者怀着像这片鲜花一样一望无际的无限的缅怀,去追忆那些为了民族的延续献出自己生命的过去了的逝者。

3.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跻身..前列(置身) 惟古是尚.(时尚) 湔雪..旧耻(洗雪) B.永志.不忘(记住) 天网恢恢..(广大的样子) 沉沦之渐.(逐渐) C.疑窦..释然(疑点) 乌.合之众(乌鸦) 横征暴敛.

(搜刮) 十校联考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10 页)

D.长歌当哭(高歌) 荒谬绝伦(道理) 溢美之词(过分赞美)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没有了头颅,却还能做服役和战争的机械,世上的情形就何等地醒目啊!这时再不必用什么制帽勋章来表明阔人和窄人了, 一看头之有无, 知道主奴、官民、上下、贵贱的区别。 也不至于再闹什么革命、共和、会议等等的乱子了,单是电报,就要省下许多许多来。

A.即使 只要 就 而且 B.假使 只要 便 并且 C.只要 如果 就 并且 D.只要 如果 便 而且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没有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之分并不等于没有差别,一个有差别的社会并不等于是不和谐的社会,也不等于不公正。

B.“微博”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促进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

C.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达国家和最大发展中国家,两国关系稳定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稳定的重大贡献。

D.企业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而对这样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黄州也许是狭小肮脏的小镇,但是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诗人敏感的想象,对月夜的倾心,对美酒的迷恋——这些合而为一,便强而有力,是以使诗人的日子美满舒服了。 B.比如涕,原来是指眼泪,《庄子》里说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C.这时,你朝江流上望去,也是色彩缤纷,两面巨崖,倒影如墨。中间曲曲折折,却像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近处山峦,则碧绿如翡翠。

D.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时,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 7.对下列各项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是( )

A.它们的体态肥硕,羽毛蓬松,头缩进厚厚的脖颈里,就像冬天穿着羊皮袄的马车夫。 (拟人)

B.我到船头上,仰头上望,只见黄石碧岩,高与天齐,再驶行一段就到了青滩。(夸张) C.让他一个人留在书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讳饰)

D.总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反语) 8.对下列各项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是( )

A.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

十校联考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10 页)

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议论)

B. 一架设计精巧的人力飞机的效率为88%,而相比起来,鲸、海豚等一些大型鱼类,依靠鳍和尾部推进的效率要高得多,可达96%—98%!(说明)

C.在落地之前,幼虫就在这里沐浴阳光,它蹬蹬双腿,试试力气,系着安全带懒洋洋地摇晃着。(描写)

D.没有美食的诱惑、没有神秘的气氛、没有纯洁的童心,就没有过年的乐趣,但这年还是得过下去,为了孩子。(抒情)

9.下列作品、文体、作者及其国籍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 诗歌 巴尔蒙特 俄国 B.《冰河英雄》 特写 克莱尔?萨夫安 美国 C.《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散文 海伦?凯勒 美国 D.《警察与赞美诗》 小说 欧?亨利 美国 10.下列对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爱一生》介绍了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里萨修女所从事的慈善事业,课文节选部分叙述了特里萨修女初到加尔各答贫民窟开展服务工作的情况。

B.《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作者把“真正的修养”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另外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

C.《落日》是一篇直接记录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新闻特写,文章通过现场报道表现出中国人民战胜强敌的民族自豪感,揭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D.《春末闲谈》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杂文。作者以闲谈的方式讲自然之物人格化,用形象化的说理,揭露了统治阶级“治术”的险恶实质,表达了人们群众必胜的信心。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一)

到底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可燃冰??专家认为,形成?可燃冰?最少要满足三方面条件。首先是温度,海底的温度在2℃至4℃时,适合?可燃冰?的形成,高于20℃则分解。其次是压力,在0℃时,只需要30个大气压就可以形成?可燃冰?。如果在海底,海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大1个大气压。因此海深300米就可达到30个大气压。海越深,压力越大,?可燃冰?就越稳定。第三是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气在地球深处产生并不断进入地壳。在上述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天然气可在介质的空隙中和水生成?可燃冰?。甲烷分子被若干个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生成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在常温常压下,?可燃冰?分解为甲烷和水。最有可能形成?可燃冰?的区域一个是高纬度的冻土层。如美国的阿拉斯加、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都已有发现,而且俄国已经开采近了20年。另一个是海底大陆架斜坡。如美国和日本的近海海域,加勒比海沿岸及我国

十校联考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10 页)

南海和东海海底均有储藏,估计我国黄海海域和青藏高原的冻土带也有储藏。二者之中,海底的?可燃冰?储量较大。

天然?可燃冰?主要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汪集认为,开采这种气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因为?可燃冰?中存在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是绝大多数?可燃冰?中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一种反应快速、影响明显的温室气体。?可燃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量的3000倍。作为短期温室气体,甲烷比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而?可燃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而这种气体进入大气,无疑会增加温室效应,进而使地球升温更快。

此外,?可燃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可燃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的形成或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美国地质调查所的调查表明,开采?可燃冰?可能导致大陆斜坡上发生滑坡,这种地质灾害对海岸及海底的各种设施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可燃冰?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发方案。 ?可燃冰?气藏的最终确定必须通过钻探,其难度比常规海上油气钻探要大得多,由于?可燃冰?遇减压会迅速分解,极易造成井喷,进而使海水汽化,引发海啸导致翻船。

由此可见,?可燃冰?作为一种被寄予厚望的未来新能源的同时,也是一种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能源。?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加以小心对待。日益增多的成果表明,由自然或人为因素所引起的温压变化,均可使气水合物分解,造成海底滑坡、生物灭亡和气候变暖等环境灾害。因而对?可燃冰?的分布和分解的研究工作已迫在眉睫,对?可燃冰?钻采和利用的技术开发也刻不容缓。

——选自向杰《?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

11.选文第一段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介绍了人工条件下“可燃冰”形成的条件及其分布和储量情况。 B.“可燃冰”的形成至少需要三个条件:温度、压力和气源。 C.“可燃冰”最有可能形成的区域是高纬度冻土层、海底大陆架斜坡。 D.“可燃冰”就储量而言,海底的可燃冰的储量较大。 12.关于选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种短期温室气体,甲烷数量比二氧化碳多2000倍,因此甲烷比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

B.“可燃冰”矿藏遭到人类的破坏会导致甲烷的大量散失。一旦气体进入大气,会增加温室效应,给生态造成一系列灾难,而自然的破坏造成的灾难则很小。

C.开采“可燃冰”可能导致大陆斜坡上发生滑坡,极大地威胁海岸及海底的各种设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

十校联考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10 页)

搜索更多关于: 十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 ? ? ? ? ? :?号线考? ? ? ? ? ? ? :?名?姓封? ? ? )? 题? ? 答 ? :得? 级不?班 密 内 ? 线? ? 封 ? 密? (? ? ? :?校卷学? ? ? ? ? ? ? ?:?区试)?市(?县?? ? ? ? ?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十校联考期中调研测试卷 高 三 语 文 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7页,第Ⅱ卷7页至10页。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 共44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按规定要求填涂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等项目。 2.用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标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