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产重组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
资产重组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四川理工学院学年论文
摘 要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缺乏竞争力是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要想在短期内迅速扩大规模,只有通过兼并、收购等重组的方式才能实现。但实践证明,并非所有的资产重组都能获得成功,在资产重组中若不重视潜在问题,就会给企业带来较大风险。本文就当前企业资产重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些看法。
关键词:融资风险, 管理失控 ,多元化经营 , 政府职能
四川理工学院学年论文
1 前 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除了具备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等因素外,还必须通过企业资产重组加快企业转机改制,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然而,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大多单兵游勇作业,企业整体实力不强,运作资金有限,技术力量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时代性特征较少,自然后继乏力等。企业想要在短期内改变自身的不足,资产重组是最理想的一种方式。 我国企业的资产重组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初比较零散,从90年代,资产重组先从石家庄、武汉等地展开,后在全国大面积展开。 目前我国企业的资产重组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通过自身发展来壮大规模,较为稳健,其弱点是扩张速度慢;另一种则是通过企业结构的重组,不同成分、不同规模、不同企业的产权通过市场交易,实现企业产权结构优化组合。目前,我国企业比较看重后一种资产重组方式, 其优点是重组速度快,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2资产重组的必要性
资产重组是指通过不同法人主体的法人财产权,出资人所有权及债权人进行符合资本最大增值目的的相互调整与改变。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产权资本的重新组合,从而扩大企业规模,达到资产优化,对付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我国有很多企业都是通过资产重组来迅速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的[1]。例如,四川沱牌集团原来是一个小坊式的企业,1989年通过收购、兼并等资产动作方式组建集团,由当年净资产54万元,发展到现在的4。55亿元,增加了近千倍;又如青岛啤酒近年在全国各地收购了30多家啤酒企业,包括3家外资企业,不仅迅速扩大了市场规模,而且从长远看减少了竞争对手等。所以, 资产重组对我国的企业就变的尤为必要。从我国目前重组企业的实践中可看出重组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需要。经济条件下,资产重组能使一些优势企业购并劣势企业,大型企业收购一些中小企业,或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联合起来,实现资产一体化,从而使企业资产集中,扩大生产规模等。
然后,在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产业结构必须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给企业带来的挑战。进行资产重组能够达到提高公司资产质量、解决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公司业绩增加缓慢等深层次问题的目的。
其次,在于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单一股权结构下的国有企业,其产权特征是凝固和封闭性的,资产不能按照市场运作规律流动,集团始终未能做大做强。
第 1 页 共 12 页
1
四川理工学院学年论文
通过对资产进行重组,集团公司内部的母子公司和上下游企业等可以连成一体,扩大整个集团的经营运作能力,使现有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各种有利资源的合理配置。、
再次是实现转机建制的需要。国有企业体制僵化,导致企业在决策、用人、经营、分配、监督等方面与市场严重脱节,因此企业要适应市场需求,就必须进行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
最后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中国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一旦遇到企业巨额亏损或财务状况持续恶化,资金短缺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3资产重组中的问题
我国企业在资产重组中的问题是由于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使资产重组的预期目标无法实现。如何认清资产重组中的问题,认清重组的风险,有效地进行管理和解决,是关系到资产重组工作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我国,企业资产重组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企业不重视并购中的融资风险
融资即是资金融通。广义上看,融资包括资金的融入和融出两个方面。从狭义上讲,融资主要是强调资金的融入。本文所涉及到的是狭义上的融资。融资问题的经济实质是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根据融资主体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政府融资、企业融资和个人融资。企业融资是企业作为资金融入者的融资活动,它是指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企业未来经营与发展策略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
3.1.1并购的发展简述
并购作为资产重组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企业走外部成长道路的主要途径。目前,并购作为企业间的一项产权交易日益活跃于资本市场。上世纪90年代初,全球企业并购金额还只有4000亿美元,而到本世纪初,就上升到四万亿左右美元,并购浪潮可谓风起云涌。国内企业的并购亦是如火如荼, 如TCL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联想集团并购IBM公司PC业务等。2004年,中国在亚洲国家(除日本外)的总并购中的比例就占20%,根据有关专家分析,在2005年
第 2 页 共 12 页 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